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史学界,关于德格土司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而其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侧重于对历史、宗教、文学等方面。相对于德格家族历史变迁以及德格地区民族关系方面的研究则,甚是薄弱,且很多地方尚属于历史空白之处,这则与德格社会的发展以及藏学的繁荣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本文欲立足于对德格家族起源的再探和对“德格土司争袭案”的剖析,来进一步丰富德格土司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德格印经院为德格文化在康区和藏族文化中的中心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定区域或是一定文化范畴的文化中心,从理论上讲至少应具备两大功能,即文化的传播功能和聚合力.德格之所以成为藏族文化中心之一.与德格土司、更庆寺、印经院,特别是《格萨尔史寺》的聚散力、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的影响力、《藏文大藏经》的聚慧以及精品效应有着密切关系.在德格文化中心的形成过程中,文化交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德格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德格文化中心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建筑特点和历史的原因,当前德格印经院的防火救火能力很弱,各级政府特别是当地政府,应从投入资金,配备人员,规范管理,严格防火规章制度等方面加强德格印经院的消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西藏、四川三省交界处深藏着一个高原小镇——德格,它因传统的“德格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让世人瞩目。通过对德格印经院进行实地考察。记述了佛经、佛版画的雕版工艺印刷流程。介绍了其文化历史以及佛版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为大的历史背景,以德格土司在民国时期经历的社会变迁以及夏克家族在德格土司治理下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叙述夏克刀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人生历程,以典型人物的视角探讨边疆社会在民国时期制度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层次讨论噶玛嘎孜画派的文化生态:康巴文化中心的德格、作为传承中心的八邦寺、画派变迁中的现代环境。通过对德格"康巴文化中心"这一定位的论证,能够把握噶玛嘎孜画派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八邦寺"噶玛嘎孜画派传承中心"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疏理出噶玛嘎孜画派发展的轨迹;对现代背景下噶玛嘎孜画派的变迁的关注,则是寻求适合该画派良性发展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粲归太祖     
王粲①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年十七,司徒辟②,诏除③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④,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  相似文献   

8.
“时甲子味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族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牧誓》《尚书·牧誓》记叙的是周武王起兵灭商,在牧野前线决战前的誓辞.作为研究西周初年历史的重要文献,此篇成为各大专院校文科系学生文选课上的必修篇目.因此正确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话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欸乃”一词,始见于唐人诗句.唐·元结《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唐·刘言史《潇湘游》诗:“闻歌欸乃深峡里,欸乃知从何处生.”元结《欸乃曲》题下注:“欸:音袄;乃,音霭.棹舡之声.”(见《四部丛刊》本《元次山文集》第一册卷三第3页)宋·黄庭坚“稚川既得官都  相似文献   

10.
北魏时期,司徒几乎为常设职位,北魏司徒职掌不仅涉及民事权力,还对军事、人事乃至营造事务都有干预,北魏司徒是握有一定实权的。  相似文献   

11.
伍廷芳是晚清时期外交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参与大量的中美交涉活动,在这过程中他对中美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伍廷芳参与的中美交涉及其对中美关系的见解,我们能加深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美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领袖人物,张之洞力倡修路,并付诸于积极行动。在清朝末年主持或参与了多条铁路的修建,其修路的目的在于实现中国的富强,并以此贯彻于修路之始终。在此过程中,张之洞排除了许多困难,为中国铁路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他在铁路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于今仍有其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廷桢作为晚清词坛一位重要词人,他和林则徐的词被誉为“大臣词”中“双璧”。邓氏词学观以“寄意”为中心,求雅,斥艳,推崇白石、玉田的同时,兼采苏、辛,融合两派,从而锻炼出“返虚人浑”词学主张。他的词高朗疏阔,款款情多而又婉曲清扬,实为晚清词史平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学风貌。对邓廷桢词学的研究实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尽管张弼士参与开创了包括银行、铁路等一批现代工商企业,他却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在南洋依靠土地开发和种植业而成为巨富。他在给清延的《商务条陈》中极力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他认为:在民生困弊的情况下,首先要兴农以解决民生问题;在“商战”时代里更要以兴农为本。晚清新政期间,他在广东积极投资和开发两广的农业,提倡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15.
用Nax Borm理论,及改装了的WSN-100型法布里泊罗(Fabry-Pe’rot)干涉仪,测量了He-Ne激光波长超精细结构.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生死观认为,道为万物之源,世间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生死更是如此,气聚为生,气散为死。生死是很自然的事,将生与死等量齐观。这种对生死的大彻大悟的背后其实是体现出了庄子的一种悲剧心态。庄子既不满于现实,却又无力改变,最后只能逃回内心深处,企图把自己泯灭在逍遥自由的空间里,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也可以说是庄子对生活采取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因此庄子的生死观在对于生和死做出了自我的哲学判断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庄子对于自己所期求而不得,退守精神家园的一种悲剧心态。  相似文献   

17.
经济空间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而且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协调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运用功效函数法,并选取七个指标对合芜蚌的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合芜蚌的经济空间格局虽呈不断优化的趋势,但仍处在不协调状态,主要体现在人口集聚程度不够、经济差距和空间规划缺失三个方面。因此,合芜蚌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并增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以使合芜蚌空间格局总体协调度得到最大优化。  相似文献   

18.
浅析李白诗水意象的审美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在诗歌中大量运用水的意象,不仅对其作了形态万端的精彩描绘,同时在对它们的审 美中注入了自我生命感受的诗情体验,使其具有极富个性的丰厚审美底蕴。水在李白的诗 歌中是具有很强的整合力的意象、与月、山等组合成复合意象群,构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审 美系统。对流水意象、清水意象的分析,可探寻到李白诗水意象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文廷式主张打通古今中外,为变革时代所用;主张学术随时代而尽其变,检讨汉学、宋学之缺陷;为改进中国政治制度,他编撰《新译列国政治通考》以介绍西洋政治制度。他探求西方科技知识,以有益于“民生日用”。比较中外宗教,分析儒学、墨学之特征。引入佛家平等说分析世界万物与人类社会,对轮回说进行新的阐发。他长于史学,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考辨论述,颇具史学价值;批判清代诗学,论词学兴衰,亦有独到见解。惜其著作多为评点式,未成体系,有的书稿散佚,影响他未能成为学术大家,但他是一位思想变革与学术创新的先知先觉。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学者古德曼教授是90年代以来,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十分活跃又颇具影响的人物,其对邓小平理论研究基点、邓小平理论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等问题的认识颇有见地。但是由于不同的阶级、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也导致了其对邓小平理论属性、目标指向等问题产生许多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