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苗族民间游戏是苗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文化生态不断融合互动的结果。本文以苗族鼓舞为例,从文化传承和教育的视角探讨和解读苗族鼓舞的文化特质,并试图挖掘这些特质所具有的文化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苗族是一个存在"多神信仰"的民族,不同的神灵在苗族社会中有着不同的故事,针对苗族社会发挥出的功能也不同。苗族将不同神灵的故事嵌入民间法中,演变为案例,保证了民间法具有权威力。  相似文献   

3.
苗族地区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它浓缩着苗族的文化精髓,折射着苗族的整个历史,蕴含有丰富的苗族民俗数学文化资源,主要是苗族记数、度量衡、图腾崇拜,思维决策的数学模型,它与中国古代典籍《周易》的数学有暗合之处.不管是苗族习俗中的阴阳观念或八卦崇拜,还是《周易》中的阴阳学理论,都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思想,蕴涵有计算概率的思维决策,是指导人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要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黄平、凯里、台江、施秉、雷山等地,在苗族社会内部,苗族人民对于解决纠纷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黄平县的《汤粑理词》是一例证。  相似文献   

5.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分布面广的古老民族,是我国西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西部苗族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以叙事长诗《盖绕和玛柔》和《昭蒡俭和高帕施》为载体,分析西部苗族迁徙、斗争、生存、发展的历史变迁过程。同时从苗族的源流,西部苗族的分布,历史研究渊源、内涵、价值、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论述我国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价值及保护思路,旨在希望政府、社会共同重视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保护工作,以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保护为切入点,推动西部苗族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苗族理词作为维系苗族族源记忆、族群意识和族属认同的重要口头文化,包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法治思想,具体表现为代际公平即苗族理词之灵魂不灭与相克相生即苗族理词之生命共处和心存敬畏即苗族理词之神明裁判。在具体阐述上述三个特征之后,提倡国家法对于习惯法的兼收并取,呼吁从立法层面转向了法律实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7,(6):60-66
"姊妹节"("Neux Geed Liangl")是贵州台江苗族传统的民间婚恋风俗,是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主要形式。从清代汉语典籍中的黔东南黑苗"跳月"习俗到当今台江苗族的"姊妹节",其内容与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当下,由于地方政府的参与推动,台江苗族这一传承已久的民间习俗,已演变成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方节日,必然会引发这一活动的新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8.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的省份就具有多民族的音乐文化.在贵州这片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土地上,苗族民间音乐成为了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枝奇葩.研究和保护贵州苗族民间音乐时于贵州乃至全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6,(1):57-62
"鼓藏节"是贵州黔东南苗族节日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有机组合。"鼓藏节"不仅作为一种既具有神圣性,又具有娱乐性功能的节日文化存在于苗族社区社会,而且它还是当地苗族族群认同和群落认同的重要判据。长期以来,"鼓藏节"对于苗族社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现代化强势布控的今天,深入挖掘和研究苗族"鼓藏节"的文化内涵及功能,对于建构苗族和谐社区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锐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苗族民间文化的现状、传承与保护》一文中指出,苗族社会文化封闭性的破除影响到对其文化“自在主体性”的削弱。外来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影响着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加速其变迁。这种变迁呈现出一种趋同性的态势,因而必将影响到苗族文化的独特性。特别在当今全球化的影响之下,这种社会与经济变迁有着将苗族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的趋势,对苗族社会与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分析起来,影响苗族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往中国学术界主要研究国内苗族。近些年来,跨国苗族群体研究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苗族的跨国文化和跨国分布也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关注包括老挝、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苗族群体,希望能够推动有关研究。西方学者从事东南亚苗族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自欧美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和传教士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苗族的研究著述。文章追溯自十九世纪以来本领域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尝试对有关东南亚苗族的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加以总结,为国内外苗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往中国学术界主要研究国内苗族。近些年来,跨国苗族群体研究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苗族的跨国文化和跨国分布也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关注包括老挝、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苗族群体,希望能够推动有关研究。西方学者从事东南亚苗族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自欧美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和传教士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苗族的研究著述。文章追溯自十九世纪以来本领域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尝试对有关东南亚苗族的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加以总结,为国内外苗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苗族历史悠久,文献纷繁,研究者甚众,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著述皆没有得到学界系统的梳理、总结、分析,以致给民族史学、苗学研究留下了诸多遗憾。从国内外有关苗族研究两根主线出发,拟对历史时期苗族研究脉络做一系统的整理探讨,以服务于当前我国民族史学、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苗族历史悠久,文献纷繁,研究者甚众,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著述皆没有得到学界系统的梳理、总结、分析,以致给民族史学、苗学研究留下了诸多遗憾。从国内外有关苗族研究两根主线出发,拟对历史时期苗族研究脉络做一系统的整理探讨,以服务于当前我国民族史学、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苗年"是苗族每年一次的传统节令习俗,由于苗族各方言、次方言及土语区的居住环境、自然条件、气候变化以及生计方式的差异等原因,各地的"苗年"在时间、仪式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差异.主要阐释的是:各地"苗年"在时间上之所以不同,这与苗族传统历法在各个苗族支系的使用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将红河州河口县老刘寨到坡龙一带的Hmong①共同体分割,造成了Hmong共同体内部的人口流动被置于国家在场下。而在国家化的不同历史情境过程中,所被分割的两个群体间的人口流动受到了国家在场的影响,这曾造成形成了Hmong群体对于国家在场的冲突和不适应性。人口流动主要以传统的社会交往、跨国婚姻和跨境劳动雇佣等形式出现,跨境的人口流动主要发生在该区域的族群内部,而因时代情境的变化,Hmong共同体内部的流动会进行自我调节。而近年受到国家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影响,在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情境下,族群内部人口流动历经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多元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稻作文化在贵州——从“纳雍”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纳雍"的"纳"是苗语"na"的音译汉字,本义为"稻";"雍"是古越语"yong"的音译汉字,本义为"河"。以"纳雍"为切入点进行考察,我们可以获得一张由多条苗语音译河流和古越语音译河流联络而成的地图,它明确地标示着稻作文化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的传播途径。笔者相信,在研究上述地区两三千年以前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方面,这张图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苗族医药作为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由于长期地被边缘化而仅以"地方性医药知识"的载体形式存活于苗族乡土社会中,并在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场域中不断地得到其"持有者"的创造性建构与辩护.但随着现代农村医疗体系建制及其在医疗功能上西医对"苗族医药"的强制性替代,使得苗族"地方性医药知识"在乡土社会中面临着传承、保护困难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9.
族群的核心符号体系以生死关怀为元话语,即“话语的话语”;这种元话语典型地表现在作为人生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仪式中。苗族文化体系中的丧葬仪式深度反映人与神、生与死、先祖与后代之间的复杂关系。丧仪展演把苗族社会的灵魂观念和社会活动勾连起来;灵魂观念既为社会活动提供指导,自身也在这个社会活动中得到创造性的复制。文章拟通过对西江丧仪的展演过程、丧俗禁忌、符号象征等进行历时性分析,透视西江苗族社会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核心符号,同时也在器用上“与时俱进”,实现了“原生论”与“工具论”的“二元和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贵州松桃苗族地区很多父母外出务工,不仅让这些地区的儿童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同时也使得祖辈监护和学校教育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逐渐削弱。影视、网络等媒体的深入,外出务工年轻人回村后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改变等又影响着儿童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让苗族地区的儿童获得其成长所需的道德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要充分利用其生长的环境和孕育于其中的民族文化传统。以松桃苗族地区的苗族古歌为例,探寻古歌以及以此为依托的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