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文章对一二十年代的清华体育进行了回顾。近代西方体育输入我国之初,教会学校的建立、新式学堂的兴起及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我国开展西方体育的主要来源。清华大学自1911年建校,一直以"发展全人格"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之目标。作为清华体育史的发端,一二十年代的清华体育不但在百年清华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华北乃至全国的体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间涌现的体育风流人物多数成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界的杰出人才。"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育人思想对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28年暑期,我国近代体期先驱马约翰、郝更生等创办了“清华暑期体育学校”,这所体育学校曾对我国早年的体育师资的培训,作出过可贵的贡献。早在1927年春,马约翰等体育界有识之士就痛感国内体育师资之缺乏。该年4月,马约翰、郝更生共同署名发表了《改进时期清华之体育》一文,文中写道:“惟国中体育人才缺乏,不有根本上之建设,终不克将清华较有规模之体育成绩,贡献于国人;而国中优秀体育人才,亦难与清华有切磋琢磨之机也。此种根本上之建设为何?即创办大规模之体育专门学校也。”于是决定创办清华暑期体育学校。  相似文献   

3.
清华体育发端于建校之初.早期清华在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如远东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清华能在国际赛事中发挥突出作用,主要得益于清华高水平的体育师资、先进的体育设施和长期形成的体育传统与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基于笔者在清华附小参与的体育校本教研活动,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进行了整理,并高度概括和阐述了清华附小的特殊体育现象:有改革、有创造、有传承、有实效。  相似文献   

5.
百年清华奥运历程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自建校以来就始终注重培养“全人格”及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共参加3次奥运会,其中都有清华人担任组织工作。50年代蒋南翔校长提出“大学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2008年清华学生运动员站在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清华的奥运之路,是中国大学体育参与奥运的缩影。回顾和总结清华大学的奥运历程,试图厘清其参与奥运的轨迹,并借鉴国外大学体育的经验,探索中国大学体育参与奥运的路径。对清华体育的领军人物、运动场馆、育人理念和体育传统与精神进行了阐述,以推动中国大学体育为奥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隆林县德峨乡仡佬寨作为田野调查点,针对隆林仡佬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论 :人口流失与村落凋零是传承困境形成的诱因、现代体育文化冲击是传承困境形成的主导、祭祀文化难以开发是传承困境形成的主体,三者共同构成隆林仡佬族体育文化传承之困境.固态保...  相似文献   

7.
体育是人的自然化,文化则进行自然的人化,两者看似矛盾,实则体育借文化消弭自身的非文明、非组织。故而两者有机结合,体育成为人类文化中的重要构成特质。体育生动、有效地传承文化,使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不断增值。然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面临着重大的传承问题,如何保证具有活化石性质的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有效传承,是当今社会不容回避的社会文化问题。通过分析,传承效果的关键在于文化责任,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各个层面的相关责任和行为。文化责任的落实必须依托于社会良性运行机制的构建。借鉴社会责任指南,即ISO26000的思路,可以构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体系,使之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各级组织和个体对中华民族体育发展的决策、工作依据和评价标准。如此,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地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红色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红色体育文化体现了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协同发展的理论自觉。研究指出红色体育文化的研究范畴应超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区间而涵盖党的整个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红色体育文化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体育事业展开革命性、群众性、科学性、教育性等方面改造,并在国家建设、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创造性转化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引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方向的一种红色文化。进一步指出当代红色体育文化的4大传承困境:红色体育文化传承主题的历史场景较为滞后;红色体育文化传承规划的政策内容尚不完善;红色体育文化传承方式的青年面向不够明确;红色体育文化传承愿景的全球关切存在局限。最后提出纾解之径:第一,焕新传承话语:构建基于历史且关切当下的红色体育文化符号体系;第二,完善传承政策:针对性设计红色体育文化的政策内容;第三,创新传承方式:以新时代青年为核心对象打造全方位的红色体育文化实践活动;第四,开拓传承愿景:探索并搭建起红色体育文化与全球体育文化互动交融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清华大学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与哈佛大学斯特劳斯杯学生体育联赛的竞赛体系进行比较,从项目设置原则,竞赛组织基础,竞赛分组、项目选择、积分原则等方面分析二者的异同,以期为清华大学百年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建议清华马约翰杯改进竞赛积分原则,强调重在参与;严格区分高水平运动员与业余选手的比赛;加强与首都高校及世界名校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拓展学生体育竞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清华大学近代史料、清华大学近代校长第一手著作文章以及相关论文资料的搜集整理。结论:近代清华体育深刻影响着中国学校体育乃至全国体育事业,清华校长对清华体育作用卓著。近代清华大学校长体育思想和实践受时代因素、学校因素、个人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总结其演进路径与规律,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在全球眼界、教育境界、现实世界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以可持续发展观审视高校体育生态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体育生态化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高校体育生态化。认为:体育生态化是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是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最终指向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凸显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历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的红色精神,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通过使用课程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时代意蕴,可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价值方向和精神动力,强化文化支持和拓展资源载体。在对党的百年红色精神进行课程化塑造之后,使之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要求结合起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结合,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从推进路径的设计出发,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教育教学为手段,以运动实践为桥梁,可使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环节能够更加符合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需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全面推进党的百年红色精神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延续和传递创造丰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为相关部门制订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显示: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目前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情绪衰竭相对突出;职称、学校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在职业倦怠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性别在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就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学校体育的优势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立学区体育模式及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成人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将近一个世纪。成人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科技及化的发展相伴而行,表现出极大的社会相关性。本通过对国内外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对我国成人高等体育教育改革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搜集文献资料、进行社会调研、分析比较等方法,以国内外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为背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阐述了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学校体育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包括身体、心理、文化和思想等诸多方面,具有多元性。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要以健康为目标,突出个性化,培养创新意识,同时要努力开发学校体育的连带功能,只有这样,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7.
瑜伽古老而时尚是一种具有身心兼修锻炼价值的运动,易于开展,为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在南京的某些中学,瑜伽作为选项教学的1个内容得到了开展,但仍处在起步摸索阶段,从瑜伽的健身价值入手,通过调查研究,对在中学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指出:中学开展瑜伽教学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和逻辑推理法,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课程能力的构成要素、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其培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课程能力由5大要素构成,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在构成要素和发展阶段之间,可构建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和外界互动的课程能力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9.
试从高职院校女生厌学体育现象的不良心理诊断入手,运用教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知识,对克服学生厌学体育现象的教学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面向21世纪的清华大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在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如何与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相适应?如何在继承传统大学体育功能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级优秀学生运动员,发展体育科学研究?要完成历史赋予的这些重要职责与任务,进行与之相适应的体育师资队伍的调整与建设就成为一项首要任务。清华大学体育部在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指导下,抓住新老交替的时机,利用10年时间进行了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完成了体育学科的建设,重新确立了体育教育在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