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省医科院科技改革大体经历了以减拨事业费为重点的拨款制度改革和以扩大科研院所自主权,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两个阶段。当前,以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转变成企业,进入企业或转为中介机构为标志的第三阶段科技体制改革,正在全国  相似文献   

2.
最近,国务院决定,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同时,十多年来,山东省大多数开发型科研院所也已核减事业经费,这预示着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也是切实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这种转制,将会给我国科技事业带来一个迅速发展的春天,对适应21世纪的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我刊针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一次专访,以对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科技机构的改革方面,第一批由10个产业管理部门所属的242个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工作全部完成,第二批转制院所大部分完成了工商注册。与此同时,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在2001年拉开帷幕,首批4个部门102个科研机构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截至2001年底,全国已有869个政府部门所属的科研院所进入了企业集团或转制为企业,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在改革科技拨款制度方面,逐步改变了科研机构的经费单纯由国家包揽的状况。科研机构通过转…  相似文献   

4.
1 科技体制改革 1)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走企业化的道路,是科研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政企分开逐步落实,最近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的<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除保留少量、精干队伍外,绝大部分科研机构将转为或进入企业,并归属地管理.应考虑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如固定资产流失、老科研人员退休后的生活费用、福利、医疗待遇、富余人员安排等).对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可按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让他们在退休后仍能得到原事业单位相应的待遇,并由国家财政支付其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制定配套政策促进科研院所向企业转制,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制定税收政策;提供配套资本金等.  相似文献   

5.
新型科研机构是在运行机制、用人机制、创新机制等方面打破了传统管理方式和体制,开拓了科技与产业化结合途径的科研机构,对科研院所机制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总结新型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确定衡量科研院所与新型科研机构差距的七个方面:技术创新能力、科学管理水平、经营管理者水平、高层次人才团队、运作模式、交流与合作、创新文化建设,提出衡量科研院所发展状况的具体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最后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GOCO模式及其对我国国家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进行公共科研机构改革方面,美英国家运用GOCO模式(即政府所有—合同管理)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以英国国立科研机构改革为例,详述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应用GOCO模式进行体制改革的过程,借鉴其经验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央部委属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一、“八五”期间山东省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的概况 山东省各级各类科研院所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围绕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科研自身发展规律的新机制、新体制,认真贯彻“依靠”、“面向”、“攀高峰”的方针和“科教兴鲁”战略,紧紧围绕改革运行机制,调整组织结构,合理分流人才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开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2)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明确不同类型科研机构的职责定位。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重点,探索实行理事会制度,完善所长负责制,扩大科研院所的管理自主权,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规范,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社会公益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公益型科研院所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山东省省属公益型科研院所分配制度有了较大改进,但与传统分配方式比较,尚未有实质性突破,为使我省省属公益型科研院所的分配制度改革模式有所创新和发展,为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制定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我们对省医科院、农科院等26个公益型科研院所分配制度进行了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至今,我国的科研机构改革已经历了22个年头.改革为科研机构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深层体制方面仍存在不少矛盾.为完善机制,提高运行效率,本文对以"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为内涵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 科研机构结构调整、分流人员是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是科研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它与运行机制改革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在整体保留科研院所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的条件下进行改革的。前者则要调整重组少数高水平的精干的现代科研院所,大多数科研院所将逐步地通过改革、改组、改造为科技企业,或进行企业化管理,或整建制地将资产划拨到大中企业或企业集团,人员编制也随之分流定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进入三峡大学的实践,探索了体制改革中科研院所进入高校的关键所在、运作模式及相关问题,提出了科研院所进入高校是科研机构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也是科技创新与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区域,完善、发展西部地区科研院所管理机制是我国科研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科研管理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科研管理改革政策,结合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外部环境、自身条件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西部地区科研院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研机构改革高层研讨会纪要   由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和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共同主办的“科研机构改革高层研讨会”于2000年9月27日~28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128家科研院所共17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随着科研院所改制的全面展开,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急需廓清思路,消除改革障碍,加快改革步伐的关键阶段。当前科研机构改革进展基本顺利,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改革的进展并不平衡,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科研机构改革提出了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 当前,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的转制改革正在全国上下逐步展开。继去年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改革工作启动以来,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我省也以省政府[2000]62号文出台了《山东省省属科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作为科技体制一  相似文献   

16.
面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和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的新形势,从创新基地、协同创新组织、分配机制改革、资源整合、绩效管理等方面研究地方科研机构的创新体系建设,分析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地方科研院所的发展实践,提出新时期地方科研机构战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是1985年在莱州市玉米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营科技企业型科研机构。从1972年开始进行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1985年4月在全国改革浪潮的鼓舞下,建立一个集科研(科研所)、生产(良种场)、推广(推广站)、经营(种子公司)于一体,以科研促经营,以经营养科研的新型农业科研单位。我国第一个农业民办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18.
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高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科技事业中,高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高校所投立的科研基地在发挥其科技工能中起到奠基和龙头的作用,对此,国务院十分重视,在《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专门指出:“高等党校所属科研机构既有自身特点,又是整个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使科研机构形成合理布局,以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合理市科委成立了“在渝高科研基地为重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对策研究”软课题小组,对重庆市高校部分科研基地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科研院所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科研院所加快了重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转为事业单位;进入大学。转企科研院所首先面对的是要尽快实现由事业单位管理向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的转换,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加强和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新旧科技体制转轨过程中,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许多科研机构大胆改革,实行“三三制”,广大科技人员走出科研院所,有的以技术、无形资产向企业投资;有的租赁、承包工厂、农场;有的停薪留职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有的离职从事多种形式的个体经营,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这种新情况的出现,对留在科研机构中继续从事科研和中试生产的科技人员冲击是比较大的,也带来了一系列思想认识的问题,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可能影响这部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应当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