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智力资源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人才来自教育。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变成能力才有用,能力作用于知识才有力。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本文以此为基础,对"能本管理"理念及其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以高校实验室能本管理的原则为依据,构建高校实验室科研能力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是以人的知识、智力和创造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 ,将促进人的发展 ,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一、知识经济时代性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时代 ,人在其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并发挥关键的作用。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建设的主体 ,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使经济、社会得到发展。另一方面 ,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人类的发展 ,对人的发展、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 1 994年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 ,中国领导人就指出 :“经济…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得到空前的认识与肯定,但其绝不仅仅是传统教育中掌握知识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运用知识创新发明的创造性能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决定的.正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近年连年居世界富豪榜首,比尔和微软公司也被视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说明了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力量.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的现代教育一直立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发明于新知识的创造在发达国家也不断诞生.因此可以说教育问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问题.早在1996年美国国家科委就指出,美国在21世纪国际上的地位,取决于美国拥有的创新人才的数量.日本在1989年开始全面实施深入发展创造性教育的"个性教育",同时文部省又推出了与个性教育对应的"新学力观",指出了21世纪人应具备的新型"学力"."新学力观"认为生存在21世纪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是具有主观能动地对应今后飞速发展变化社会的创造性能力.由此可见创造性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这又最终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以及掌握、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教育是知识经济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相似文献   

6.
我们已经跨入了21世纪,本世纪将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已经加入WTO,必将面临全方位的严峻挑战,我们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能否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从容迎接挑战并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取决于我们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这将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无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是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社会发展对人的知识、智力,尤其是人的创新能力的需要,都是最迫切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信息社会,知识的迅速增长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要求人们把接受性的积累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发展学习.在未来,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从学会记忆到学会选择.以"知识中心"到"能力为本",都说明创新才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教育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时代的发展迫切呼呼唤以新的人才观念重新审视教育,确立新的以创新意识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的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对世纪学校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独领风骚的杰出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转变教育观念。创新能力是在学习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和发明发现的能力。它标志着知识、技能的飞跃,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一个人在现有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下,对未知东西的探究、掌握和完善都可视为一种创新活动。可见,创新并不神秘入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  相似文献   

9.
王淑雅 《成才之路》2011,(32):96-I0025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未来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各个领域都要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于是,教育、科技、舆论界普遍关注到这一热点: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便成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新课题之一。一、素质教育重点鼓励创新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传统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它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一个…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本位的,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这里所说的“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而且包括“一般能力”和人文素质。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的地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应于构成岗位胜任力的“人格、健康、价值观、动机与意志、知识与技能、能力及成果”等要素,借助树的“根、主干、次干、枝、茎、叶、花和果实”,构建岗位胜任力“树”模型,并通过具体岗位胜任力因子的确立,完成具体岗位胜任力“树”模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教学中完善学生的语言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文化内涵,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只要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内容,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出发,以听、说、读、写为主线,突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力、高阶思维感悟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和方法中,就能使课堂富有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4.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辅导员绩效评估的"胜任力"特征,能进一步促进当前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提高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为构筑更为科学、合理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母语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英语教育的环境和目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我国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就不能只着眼于英语文化,母语文化也应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学习和吸收外国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是为了传播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其次,母语文化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综合英语教学效率,在词汇扩充、句子和语篇理解以及文化教学等方面促进学生隐喻能力的掌握,在词汇上,利用词汇多层意义之间的隐喻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汇;在语句分析上,借助具体有形的事物来谈论抽象的事物,进行语句分析与理解;在语篇上,隐喻起着语篇衔接和连贯作用,有助于篇章理解;在文化教学上,通过中英不同的隐喻袁达式,学习西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中西文化对比,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避免用母语文化模式进行英语交际.  相似文献   

18.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发与实施对广大的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素质要求。为了尽快地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启动了“园丁工程”,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自主的教育反思能力。继续教育的实施将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并由此而培养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核心。“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它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发展能力观、自主学习观、对话理论观的新理念,实现了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情感意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的不断更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己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德为本、以情为本、以能为本三种管理原则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从三者的着力点即校园文化、沟通机制以及人岗匹配三方面进行深度构建,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