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研究,无疑是编辑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不少有志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出版界同仁,亦已对此发表过精辟见解。如王国忠同志在《关于编辑社会学的一些探讨》一文中,把“研究读者心理”、“研究编辑心理学”作为编辑社会学所要探讨的问题(见《编辑学刊》创刊号);胡光清同志在《编辑学研究什么》一文中,将“编辑心理意识问题”作为编辑主体研究的内容之一(见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本文试对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  相似文献   

2.
《图书编辑学的几个概念和理论问题》是一篇对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编辑学进行认真思考的文章。作者认为编辑不但负有“编书”之责,而且担有“育人”之任。文章从编辑工作主要矛盾、实践对象、归属范畴、效益、职业道德特征、智能结构等六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种深入进行理论探索的精神正是我们开展编辑学讨论中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诗歌、诗论和诗人与编辑工作之间存在着颇为特殊的因缘关系。这种关系给编辑工作带来了诗的意境,也是编辑学这一学科的边缘性和综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说,都值得探讨。编辑史上有诗篇——诗歌与编辑工作的因缘我国编辑工作一开始就和诗歌结下不解之缘。现存最早的书籍儒家五经,是历史上第一批编辑工作成果,其中就有一部《诗经》。关于这部上古诗歌总集的编辑情况,历来有各种说法,中心问题是它与孔子的关系怎样。孔子删诗之说始自《史记·孔子世家》,据司马迁说,孔子从三千多篇中“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删定为三百五篇,可见其工作量之大。  相似文献   

4.
在图书营销策划中,编辑始终处在主体的位置上。编辑、生产、发行三大环节都需要编辑亲自参与、过问、设计。《书籍编辑学概论》一书将编辑定义为“出版准备书稿”。这一定义大大限制了图书编辑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编辑构思及其基本规律──书籍编辑构思论之一徐柏容从笔者在1985年提交“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的《论杂志的总体编辑构思》一文(后发表于本刊前身《出版与发行》1986年第3期)中提出“编辑构思”这一概念后,10年来己为编辑学者所普遍接受,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6.
从一本编辑学著作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青万同志的《编辑学基本原理》交出版社之前,曾把书稿寄给我,因而我有幸成为该书较早的读者。他要我为该书写个序。1988年我开始担任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现名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理事长,才知道有编辑学这个学科。该研究会的任务之一就是组织编辑学的研究,自以为我应当带个头,才开始涉足此道。至今仍在门外盘桓,怎敢提笔写序?青万虽然年轻我不少,但他的编辑龄和编辑学龄都较我长了许多。我过去发表的一些编辑学见解不少还是从他那儿得到启发的。以下所写就算是我读这部书稿的一个读后感吧!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范畴研究是编辑学理论建设的重点工程。编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首先有赖于编辑学范畴系统的确立。编辑学作为一个现代新兴学科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关键也在于能否建立一整套编辑学所特有的概念系统。应该肯定,编辑学范畴研究的方法是多元并存的。从相邻学科嫁接移植概念,然后注入编辑学内涵,作为编辑学研究初创阶段的尝试有其一定的存在意义与学科价值。但是,为了深化编辑学理论研究,我们更应该提倡对编辑学范畴的历史研究。这既是对编辑实践的理性认同,也是对编辑学研究的本体回归。其意义和内涵集中在:在编辑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中,寻觅、发现编辑学的理论范畴,应该成为编辑范畴研究的逻辑起点,结合编辑实践的历史形态、发展演变,纵横联系地予以编辑理论的钩沉、反思、升华,是编辑学范畴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杲 《中国编辑》2007,(2):87-88
我欢迎《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初探》的问世。“本书的作者大都来自全国少儿出版社、期刊社和报社,有比较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从这句话里我读出了两条信息。第一,有丰富编辑工作经验的同志,渴望总结实践经验,使之上升到编辑学理论,而不是停留在经验的层次;第二,他们对编辑学的探讨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因此具备了认识真理的客观条件。这两条,我觉得有普遍意义。我们做编辑工作需要编辑学理论。因为理论不仅告诉我们编辑工作的“当然”,更告诉我们编辑工作的“所以然”。理论帮助我们提高编辑工作的自觉性,提高编辑工作的专业水平和科学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编辑学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它来自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用于指导实践。这是编辑学研究始终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边集 《出版科学》2004,(2):20-20
文集一类的书,难免流于杂,读阙先生的《编辑研究文集》却没有此感。这是一部研究编辑原理、编辑实务乃至研究编辑学的专著。《编辑学理论纲要》是全书的“纲”,其他相关文章是“目”。从其他相关文章中可以找到《编辑学理论纲要》中许多观点形成、发展的轨迹;《编辑学理论纲要》则是作者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主体     
在编辑学的研究中,有的同志只是把编辑过程作为编辑学的对象,忽略了对编辑本身,以及编辑作用于编辑过程产生的实践形式的研究。这对构筑编辑学知识体系的框架是不利的。实际上,编辑过程在编辑学中作为认识的客体,编辑作为认识的主体,主体作用于客体产生的实践形式,这三方面都具有编辑学对象范畴的意义。关于三者各在编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另文讨论。这里,主要是想探讨一下编辑主体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编辑客体和编辑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编辑学以独立的科学形态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立于学术之林,首先要对编辑学理论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有一个大体一致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研究者中产生讨论问题的共同语言。基于这一想法,《关于编辑客体和编辑过程》一文,就“编辑客体”与“编辑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内在的客观规律,书籍编辑工作自不例外。我们研究和认识书籍编辑工作的规律,为的是有效地指导书籍编辑工作的实践。书籍编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过去我们编辑工作者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但是进行理论的探讨和总结,还在开始阶段。我们对于书籍编辑工作规律的认识,也是很初步的,只能作为一种试论,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书籍编辑工作者的劳动对象是书稿,书稿是著译者精神劳动的产物;编辑对书稿进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论稿》(下称《论稿》)是山东大学刘光裕副教授与复旦大学王华良副编审对编辑学理论进行合作研究的共同结晶。在开始写作之前,两位作者即已形成了共同的宗旨和目标,也就是本书《后记》中所说的:“我们都主张把编辑真正当作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又认为在编辑学中应重视研究基本原理。”从现在成书的情况来看,《论稿》按内容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一类属于方法论范畴,从宏观着眼,论述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类属于编辑学基本原理的范畴,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编辑学理论作深  相似文献   

14.
近期的编辑学研究:点与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学研究,也许并不能说是发轫于80年代,然而却不能不说是自80年代才兴盛起来。编辑学一词,虽然已初见于50年代的书籍,但编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也是在80年代才奠定的。其主要标志有三: 一、不仅出现了大批编辑学论文,而且出版了一批以“编辑学”命名的书籍。如《实用编辑学》(1987)、《编辑学论稿》(1989)、《编辑学通论》(1989)、《书籍编辑学简论》(1989)、《科技编辑学概论》(1989)等。并成立了“中国书籍出版社”、“书海出版社”等以出版编辑、出版书籍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出版社。还出版了一批专业杂志如《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出版科学》……多种。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观点大都是从新闻学单方面做阐释。《新闻学大辞典》对此的解释是“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界定中的几个关键词就可以将其归入心理学范围,这几个关键词就是“发现”、“判断”、“能力”。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一、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探讨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有助于从心理学视角剖析这一概念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丰富和补充以往学术界单纯从新闻学方面阐述这一概念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组构:编辑的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编辑的职责为修修改改的传统观念虽然被许多人所抛弃了,然而见木不见林的现象却仍然大量存在。林穗芳同志搜集了国内外十二种编辑概念的释义(《关于编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收《编辑学论集》,中国书籍出版社),却只有我国的《辞海》提及了“组织”工作,而构建问题却毫无例外地被忽视了。人们大多只注意一个具体的编辑对于一部或一篇书稿或文稿的劳动意义,却不大从整体上去考察编辑群体对于一份报纸、一本  相似文献   

17.
人们说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此话是褒是贬?不管它!反正要真地做好一件漂亮合体的嫁衣,并非一桩容易的事情。设计、裁剪、缝制,哪一道不蕴含着学问,所以我说,注意:编辑“学”,编辑工作蛮有学问并非故弄玄虚,虚张声势。谓予不信,请读《实用编辑学概要》(俞润生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以下简称《概要》)。将编辑工作的实践上升到“编辑学”的理论,加以总结、研究和探讨,是《概要》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编辑是一门学问”。认为建立编辑学对促进、繁荣出版事业有重要意义,现在是条件成熟的时候了。《概要》阐述了编辑学作为研究文化积累的性质,指出“编辑学属于文化范  相似文献   

18.
“编辑”到底有没有“学”?有,是什么? 没有,为什么?从已经出版发表的论著情况看,这方面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不少。同时根据我们从事编辑工作的实际来看,“编辑”是应该有“学”的。但在所接触到的相关编辑学研究的论著中,似乎说服力很强的东西较少。最近,读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张积玉先生的《编辑学论稿》,不禁喜出望外: 这确实是一本夯实“编辑学”学科的好书,因为它至少让我们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地、全面而系统地知道了“编辑学”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孙景峰著《学报编辑工程论》2000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九章对涉及高校学报功能、特色、审稿、编辑、改革、质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学报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学报编辑工程论》的主旨不是构建“学报编辑学”的理论体系,而是将学术创新放在首位,本着“详人之不详,略人之不略,言人之不言”的指导思想,循着“学报编辑学”的框架系统地提出自己对其中各个环节的看法,对现有的“学报编辑学”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探新与补充。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会长、《北京…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认为,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编辑学。可是,当我运用它来探讨编辑学时,有的同志却认为,是在用一种理论研究另一种理论。或许我没运用好,给人留下这么一种印象,今后有待改进和提高。不过,科学研究是允许用一种理论研究另一种理论的,而且在科学史上成果斐然。在《编辑学知识范围探论》一文里,我提出了编辑主体、编辑过程客体、编辑实践形式三个概念,并说这三者都具有编辑学对象范畴的意义。有的同志认为,这三者是我给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