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数字出版的新形态,手机出版近年发展迅速,这对传统出版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理性看待手机出版,抓住手机出版与传统出版业的契合点,从受众需求和手机媒体特征的视角出发,更好地挖掘手机出版价值点,是传统出版业未来发展手机出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兆屹 《出版广角》2016,(15):77-79
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履行文化职责和壮大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微信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对用户的移动阅读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平台。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出版机构必须正视新兴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正视微信自媒体的价值,深入分析当前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传统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平台要做到精准定位,多种推送形式相结合;积极创新,多种推送内容相调和;挖掘应用,多种自定义功能相契合;突破限制,多种传播渠道相融合;广纳贤士,多种新媒体人才相聚合,才能发挥出版业公众平台的巨大潜力,打造真正属于出版业的微信时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3G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加速了以手机移动终端等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更迭及各类新兴媒体所承载的应用的开发。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新兴手机媒体,三者均依靠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出版领域占有相应的用户市场。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特性,而后通过比较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所拥有的优势,预测这三者在未来的关系是融合的,而不会是"一家独大"的,出版业将要迎来的是一个时代上的颠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3G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加速了以手机移动终端等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更迭及各类新兴媒体所承载的应用的开发.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新兴手机媒体,三者均依靠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出版领域占有相应的用户市场.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特性,而后通过比较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所拥有的优势,预测这三者在未来的关系是融合的,而不会是“一家独大”的,出版业将要迎来的是一个时代上的颠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手机媒体应以尊重用户为前提,一方面要明确移动运营商为手机广告产业链的领导者地位,带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凸显数据库营销的广告核心价值,针对定向的目标受众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以监管保驾,以自律护航,在提升自身优良形象的同时,以公信力的深入人心作为媒体核心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韦文杰 《青年记者》2012,(18):99-100
随着数字出版、手机媒体、移动视频等新型传播业态的发展,以期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纷纷开始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型媒体互动,探索媒介融合的发展之路,来弥补传统媒体自身的局限.时尚传媒集团目前拥有16本刊物、3家网站,同时涉及图书策划、广告印刷、广播电视等多个业务领域,作为高端本土化的时尚类期刊出版集团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价值的500个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旦 《新闻爱好者》2011,(23):38-39
碎片化时代,手机媒体结合自身突出的比较优势,积极顺应信息碎片化、媒体碎片化及受众碎片化的传播潮流,取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手机媒体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隐忧。唯有狠抓机遇,认清并规避缺陷,才能促进手机媒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期刊出版者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融合对传统期刊出版的编辑业务、传播方式、销售市场等都形成了冲击与挑战.期刊出版者应审时度势,积极投身媒体融合的历史进程,做用户需求的服务者、期刊产品的创新者、最新技术的实践者、组织结构的变革者,逐步实现期刊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手机出版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手机出版行业发展现状和背景1.数字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科技进步所带动的现代传媒业发展使部分新型媒体成为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和方向。其中,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发展的代表在媒体产业链条中的价值权重不断增加,行业地位不断攀  相似文献   

10.
周仁惠 《编辑学报》2008,20(3):257-259
从3G时代手机媒体的特点出发,分析其对读者的阅读行为与习惯的影响,提出了3G时代期刊界应彻底转变观念,处理好纸介质出版与数字出版、一般的数字出版与手机媒体数字出版的关系,开展传统出版与手机传媒间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建设各个类型的数据库,培育发展手机媒体的数字内容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向特定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内容资源的建设,提升期刊市场竞争力:为未来的期刊出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有近20万用户通过手机电视收看了开幕式,包括CCTV、新浪、搜狐、腾讯在内的传统强势媒体也纷纷介入手机媒体业务,争夺手机媒体的用户.这一信息清晰地告诉我们,手机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并且已经向传统媒体发起了冲击.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发生大变革,用户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对社交媒体用户数据进行了划分并分析用户数据的价值,提出了出版机构整合社交媒体数据的四条渠道.文章指出传统出版利用社交媒体用户数据的几条路径和技巧:利用社交平台数据,辅助图书选题策划;细分个性用户数据,开展图书精准营销;跟踪用户反馈数据,延长图书IP价值链;进行深度数据挖掘,拓展蓝海内容产品;整合平台用户数据,构建知识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3.
手机与无线网相结合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媒体,为用户提供手机报、电视、微博、购物等服务,凭借其小巧、便捷的特性成为新媒体中的领军者,被学者称为“第五媒体”。它以全面深入用户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信息传播模式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广州市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农民工这一群体是手机互联网的现实受众。针对手机互联网在对农民工传播时存在的低满意度、低信任度问题,笔者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手机互联网这一媒体要积极寻求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强强联合,创新内容;要进行市场调查,针对农民工所切实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传播;手机互联网要认识到这一受众群体,完善技术和服务,努力实现"双赢",既满足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又挖掘手机互联网的受众空间,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广州市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农民工这一群体是手机互联网的现实受众。针对手机互联网在对农民工传播时存在的低满意度、低信任度问题,笔者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手机互联网这一媒体要积极寻求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强强联合,创新内容;要进行市场调查,针对农民工所切实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传播;手机互联网要认识到这一受众群体,完善技术和服务,努力实现"双赢",既满足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又挖掘手机互联网的受众空间,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文字的出现和印刷术的推广,使得声音在传统文字出版领域退居幕后.从音像出版走向融媒体时代,有声出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融媒体时代的有声出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符号,以音乐、音响、图文等为辅,既包括实体文字出版物中的有声内容,又包含纯数字形态的在线音频内容.目前有声出版面临着优质精品内容不足、盗版侵权活动猖獗、公共文化服务场景缺失等现实困境.促进新时代有声出版健康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声音的出版价值,加强优质原创内容研发,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强化有声出版的文化使命担当,积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与鹤峰县的实地调查显示,民族地区的媒体使用率与信息化程度偏低,网络化程度与城市居民差异较大。但手机媒体的上网功能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并在当地的政治传播与文化传播方面显现出功能拓展空间。管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手机媒体的应用趋势,并通过其新兴功能的实现,有效功能的强化,以及媒介观念的引导,实现手机媒体对少数民族受众生活方式与价值认同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朝晖在参加"2010中国手机新媒体发展高峰论坛"时表示,CMMB手机电视对三网融合乃至手机新媒体的最大价值在于激发用户共性需求,从而使手机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真正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手机出版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手机出版的特点手机出版是指提供者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将自己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制作成数字化出版物,并通过无线、有线网络或内嵌在手机媒体上,供用户利用手机或类似的移动终端,进行阅读或下载的传播行为。目前,手机出版的数字产品内容包括新闻、小说、漫画、音乐、游戏、图片等多种形式,其中,手机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尽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还  相似文献   

20.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了不容置疑的第五媒体,在中国手机的普及率接近40%,中国的用户达到6.08亿,原因就是手机的特点:便捷性、私密性、跨界性等。我们特别看到,手机终端高速增长,有关部门预计到2010年,手机用户人数会超过7亿。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媒体国家,特别是今年的1月份3G牌照正式发布,在09年整个市场会有一次高速的成长,当然成长的因素包括山寨机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了1.176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