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不仅集《红楼梦》研究之大成,而且在古典文学研究、诗词鉴赏等领域也造诣颇深。他自幼喜文慕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平生耽吟咏,  相似文献   

2.
《虞美人》这首古诗词具有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极为显著的艺术效果,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就能感受到古诗词蕴含的深厚情感。为此,本文以《虞美人》为例,在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通过语感训练,让学生体会语言美;以先唱后读的诵读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凭借想象感受意境美;分组思考辩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文从心理学、教育学层面研究诵读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可行性,并结合初二年级课文选取的古典诗词阐述诵读法在初二年级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试图找到能够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在高校开设《中国古典戏曲赏鉴》这门选修课程,将使现代大学生们在感受中国古典戏曲之美、提升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本文针对中国古典戏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得大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轻松的心情来品味中国古典戏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不断选入古典诗词,以培养中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然而,反思一直来的古诗词教学工作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习惯性地以翻译、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解读诗歌、体悟诗人情感。教师需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丰富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回归实践、回归生活等更好地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 2 5课选入的五首古诗词 ,有意象深邃的写景诗 ,有慷慨悲歌的壮别诗 ,有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中秋绝唱 ,有道不尽相思之苦的上乘佳作。这些诗词语言晓畅 ,色彩鲜明 ,读起来琅琅上口 ,是学生积累词汇、训练诵读的好选文。教学时宜点拨学生自己去读诗 ,读着读着字里行间的很多东西就会很自然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达到某种程度的“会意”,进入“灯下读诗兼品味 ,识来妙法与甘辛”的感悟境界。一、听放《诗词五首》的配乐诵读录音 ,用优美的语言扣击学生的心扉 ,把学生引入诗词的佳境。一听录音。让学生对照课文划出生字或读不准的…  相似文献   

7.
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古代诗词歌赋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小学生学好古诗词,并非难事,反复诵读,深入诵读,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地提出了经济领域中的公平观。那么,“公平”作为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除了适用于经济领域,它也适用于法律领域,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认识公平与法律的复杂关系以及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虽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深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王荣 《文教资料》2011,(20):29-31
我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涵养,可以塑造人格、陶冶情操。我们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诵读环境,激发幼儿诵读的兴趣,以多种通道、多种形式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感恩、爱祖国爱家乡、友情、环保等道德养成教育,让幼儿在感受中华古诗文的文学滋养的同时,还能从中汲取德育养分,在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1.
1998年6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为旨,向全国少年儿童推出了一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当前,“诵读经典启发童智”的理念广为流传,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深圳等地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先后投身其中,一度出现了青少年读经热潮。然而,伴随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著名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斯·沃顿,在她的长篇小说《欢乐之家》中,以女主角莉莉·巴特在男权社会中的不幸遭遇为例,为读者阐述了20世纪伊始时女子的生活和婚姻困境。结婚是这些女子的唯一出路,婚后侍奉丈夫是她们的天职,家中天使是她们必须的角色。谁违背了这个准则,谁就得下地狱。美丽、善良、聪明,但是虚荣、脆弱的莉莉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社会背景和自身性格造成了她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这一问,问出了千般哀怨、万种离情,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问一答,更把李煜这位亡国之君深重的愁情别恨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诗词当中,常见发问之旬,屈原问天,李白问月.闺中少妇问落花,雨夜离人问红烛。细细品味,诗歌中“问”的艺术确是别具匠心,意蕴丰厚而深远。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长河中最亮的一颗星,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将这种文化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高中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一、披文入情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由此可以看出,鉴赏者只有通过理解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才能领会诗词蕴含的丰富情感。首先,明白词语义项的多样性。比如,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  相似文献   

15.
李华 《林区教学》2013,(7):35-37
诵读教学法是我国传统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诵读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具体的诗歌教学为例,探讨中职语文古诗词诵读的教学程序,并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以期对中职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教育是指导现代教学的重要方针,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古典诗词教学和学生赏析能力及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中提高美感、增强热爱祖国诗词文化艺术的信念,本文从教学模式、方法、技巧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社会理想,在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除了要理解和把握建构“和谐社会”的规律以外,更应注意的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可说是东西方爱情剧的经典.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细读两文,发现它们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这难以解释的共性.我们姑且把它说成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吧。  相似文献   

20.
李金娴 《江苏教育》2012,(Z1):26-27
作品简介:《诗词小札》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和传播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古典诗词之所以为那么多人所喜爱,就因为它确确实实体现出了古人的生命感,并且能够历经千古一直流传到如今,让我们读来还能感受到一种生命激情,似乎觉得唐人、宋人离我们并不遥远,这就是因为古人与我们在精神上是相通的,这是文化血脉上的一脉相承,是在生命感受上的相通。蒋述卓:广西桂林人,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