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校园爆笑     
佚名 《档案管理》2006,(3):85-85
1.A:你今天没课?B:嗯,主观没课!2.熄灯后,室友拿出应急灯学高数,灯光照亮了半个宿舍。正对着灯光的室友无法忍受,大喝道“:宿舍就你一个人的啊!”学习中的室友不服,大声回敬,两人遂吵了起来。不久,只听另一室友大喊“:宿舍是你们两个人的啊!”于是三人便吵了起来。终于,隔壁也按捺不住,怒吼道“:宿舍楼是你们三个人的啊!”顿时楼里吵成一团。一分钟后,只听学校广播台传来狂叫声:这学校是你们四个人的啊!”3.一次去食堂打包子,谁知划卡机出了点毛病,一下划下去25块3,卖包子的哥哥鼓捣了半天也加不回去,于是可怜兮兮地说“:没事,我记得你,以…  相似文献   

2.
<正>写作难也不难,就六个字——开始写,不要停。前半句还好办,或许某个小鸟飞过窗前的下午,觉得世间美好,动了付诸文字的念头,于是拉开椅子,坐下来,奇妙之旅就开始了。但是,后半句却不太好办。“不要停”难倒多少英雄汉,“没时间”成了万能的吐槽。雄心也就这样被啃碎,有人每日一碎,有人永远碎了。那问题来了,我们是真的“没时间”吗?说这话的人是有潜台词的,意思是没有整段时间。于是,他决心等,等财务自由,等孩子上大学,等退休赋闲……最终也没有等来时间,却等丢了那个  相似文献   

3.
小许去逛鸟市,发现一只鹦鹉标价3元钱。于是他就问卖主:您这只鹦鹉怎么这么便宜呀? 卖主:我这只鹦鹉笨!我教了它好长时间了。到现在为止就只会说一句话:"谁呀?" 小许一想反正也便宜,于是就买下来了。 晚上到了家,他想"我就不信教不会你!"于是小许教了它一夜说别的话。可是到了早晨,那只鹦鹉还是只会说"谁呀?"于是小许一生气,锁上门去上班了。 过了一会,来了一个查收煤气费的(简称小z)。  相似文献   

4.
虽然这是一件只发生在几个小时的事,却叫我总也忘却不了。只要想起那事,我就感到好惊奇:我们竟然被农民“抢”了一回哩。早几年,曾听说过农民抢“财神”的事,可我们并不是“财神”呀!这样的事,在我上十年的记者生涯中还是头一回碰上,以后恐怕也难碰上了。那是去年11月25日的事。这天傍晚,我们在江西上高县农村采访时,路过这个县敖阳镇敖山村,只见一伙人正围在一幢屋子前议论着什么。这是一座规划得很好的村子,一条公路从村子中间穿过,公路两旁是清一色的两层砖瓦房,一字排开,十分整齐。我们是步行,一人拎一个采访包、挎一架照相机。当我们从那一伙人旁边经过时,只听见有人说了一句:“咦,象是记者呢。”很快,这些人就向我们围过来。  相似文献   

5.
很小的时候,我闯过一次祸。薄暮时分,不小心踩进装着一窝小鸡的纸箱子里,造成三只小鸡毙命、一只身负重伤的“重大事故”。在我家串门的叔叔急急忙忙抱起我,连连拍着说:“不怕,不怕。”我哭得很厉害,心里起伏着一种异样的感觉,不是因为小鸡和我,却是因为叔叔。我将这种感觉学给一个我很崇拜的大哥哥,他说:你被感动了。后来,我再给别人学这件事时,就会加上一句话:知道不知道,我被感动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是一个非常容易受感动的人。走在街上,看见一个小伙子蹲下身,给自己的母亲系鞋带,我很感动;过斑马线,看见一位小妹妹牵起一位盲人的手,我很感动;有一天散步时,一对老夫妻骑着一辆三轮车从我身边经过,老头登车,老太太坐在上边,剥一颗糖,胳膊伸得很长,绕过肩膀送进老头的嘴里。我竟然被感动得流下眼泪。我很庆幸身边都是好人,而且奇怪的是,所有的好人都被我碰上了。我是一个记者,于是我用我的笔,将这一切写成一篇篇的小文章,我的感动通过报纸,诉说给了更多的人。我很快乐,我认为这些小故事像春风春雨,可以融化掉冬天凝结的冰雪。但是后来就有人说我,你太软弱、太感性、太善良,太……总之,我已经很落伍了。市场经济了,媒体首先要生存,为了挣钱,要千方百计地刺...  相似文献   

6.
滨海小城的市民突然有了不满:鱼价太高;滨海小城中又有了传闻:海边出现“渔霸”。我在小城电台编辑室接到任务(?)马上把这一切调查清楚! 于是,我开始行动。海边,几个小子正斜坐在石礁上抽烟,几只渔船从远海归来,他们跳上船去:“这几只船上的鱼我们包了,每斤一元。”船老大恳求:“哥儿几个,打鱼的辛苦你们知道。就给一块三吧!”“他妈的,你啰嗦什么?一块!”船老大不再吱声。其中的一个络腮胡子的人站在船帮对围上来的鱼贩子们喊:“今天的鱼,一块五一斤,有要的,赶快上来称货。”一个鱼贩子气不愤:“你们  相似文献   

7.
金溪今昔     
金溪县是个早就吸引我去一看的地方,原因是,读过王安石的一篇短文。出生在距离金溪县不远的宋代名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文章,记叙说宋朝时金溪有个务农的方家,出了个神童叫仲永,5岁时即能诗,而且“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王安石听说后不太相信,还亲自去看了这个方仲永。这样一个天赋极好的孩子,如果给以充分的学习机会,那么也许“唐宋八大家”会成九大家也说不定,或者宋朝如许的诗人、词人中又会多增加一个耀眼的新星。可惜的是,方仲永之父只把仲永这个儿子当奇货,炫耀于人,而不知后天教育,于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到了方仲永20岁时,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之辈。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里曾感  相似文献   

8.
相传,古希腊的柏拉图曾给人下过这样的定义:“人是无毛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于是有一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一天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公鸡端到帕拉图的面前问道:老师,您看这是人还是鸡呢?是鸡,它又符合您给人所下的定义;是人,它又确实是鸡。颇有名望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在这种情况下竟也无言以对. 定义又名逻辑定义,它是通过揭示概念的本质或特有属性而明确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例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就属于逻辑定义. 一个完整的逻辑定义,均由“被定义项”、“定义项”与“联项”三要素构成.所谓“被定义项”,就是其本质或特有属性有待揭示的概念.如  相似文献   

9.
曾大力知道自己被杨向群列入三朵湘籍“金花”之后,说,广东出版界有四朵湘籍金花,只写了三个人,就不全面”,于是给我们发来了写杨向群的文章。广东出版界的湘籍金花究竟有多少朵,并不重要,这里写的四人,有个性,有担当,在工作中作出了一些贡献,也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有必要“为友谊做个小结”。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稿件中,时常看到听到这样字句:表扬张三做好事就写:“说起张三.全村人都伸大姆指”;介绍李四常照料五保老人,就写老人“见人就说”,“逢人便夸”;……试想,即使张三做的事情很突出,群众很赞成,也不可能“全村人都伸大姆指”夸他;李四照料老人,再勤快,五保老人也不会“见人就说”、“连人便夸”.这些词句大绝对、太夸张了. 新闻本身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使用夸张之言,似乎更生动了,其实只会引起读  相似文献   

11.
宋代欧阳修在翰林院供职时,曾与同事在闲游中看到一匹脱缰之马踩死了一只狗,便提议各人都把此事记载下来。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人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道之而毙。”欧阳修说:“如果让你们撰修史书,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于是他只说了六个字:“迪马杀犬于道”。由此,我联想到了一则不足十字的“最佳体育报道”。 在法国里昂举行过一次体育报道竞赛,内容是报道当地一场足球比赛。参加报道竞赛的职业记者和业余新闻爱好者约1100名,而头奖却被一个名叫纽隆的无名之辈夺得,得了1.5万元美金。 纽隆是一个刚满21岁的银行职员,这是他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一部叫作《现代新闻人物事典》的书,这样介绍本多胜一:“1931年生于长野县。千叶大学药学系、京都大学农学系毕业,入朝日新闻社。1963年在朝日新闻连载《加拿大·爱斯基摩》,开始引人注目,以后相继发表《新几内亚高地人》等成名作……总是站在被杀戳者一边,告发杀戳者。是当代新闻界的英雄。”一位朋友也说,本多胜一很有特点,研究日本新闻,不了解本多,有点遗憾。于是,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在回国之前访问一次本多胜一。本多是朝日新闻社的编辑委员。我的老师——上智大学教授三好崇一先生,原是朝日新闻社论委员。于是,通过三好先生,我很快同本多取得了联系,并且,收到了本多赠送的他自己的几部著作。他建议我先读几本书,然后再谈。  相似文献   

13.
先读一段有趣的文字: 一个秋天的傍晚,爱因斯坦教授来到柏林哈顿街,给工人讲解科学知识。有人问他:“爱因斯坦教授,听说您的相对论,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懂,真的吗?”“真的。”科学学回答说,不过,您是十几个人中间的一个。”“别开玩笑了,教授!”“我没有开玩笑。假如您同一个漂亮的姑娘在一起,您会觉得时间跑得太慢;可是,如果让您光屁股坐在火炉上,只一秒钟,您就会埋怨时间太长。这个道理懂吗?”“当然懂。”“瞧,这就是相对论。”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不禁为大科学家的幽默哑然失笑,也被作者行文的机智和笔下所流露的轻松  相似文献   

14.
就可能性而言,只要校样下过厂(实际上被打开过文件),就意味着即使排版厂只改动哪怕一个字,也存在全稿不知在何处被“改黑”的隐患。于是,编辑“对红”这种几十年延续下来的简单有效的做法将从编辑手册中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任何下过厂的校样都必须进行全稿通读;即使改一个字,也需重新进行通读,否则谁能保证不被“改黑”?  相似文献   

15.
题目有些不准确,本应叫做“怎样当经济记者”;但太一般化,太直白,于是改头换面,以求时髦。时下为文,就兴这个,未能免俗也。做经济记者,从没想过。考大学时报的是哲学系,鬼使神差,被抓到新闻系,命定要吃记者饭;毕业后,又被招到财贸报,和经济打上了交道,屈指一算,九年矣! 怎样才能当一名称职的经济记者? 经济记者的优势究竟是什么? 八年来,脑子里常转着这些问题,转去转来,转出一些“心得”来,换成时髦词儿,“角色意识”是也。意识之一:发挥新闻优势经济日报记者,来自五湖四海,不谦虚的说法,可谓长少咸集,群贤毕至。除一部分自学成才的同志外,“科班”出身者,无非是“三大主力”:一日新  相似文献   

16.
时下,“贵族”、“极品”成了时髦名词,播之于人口,见之于五颜六色的各 种广告,冲击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心理和市场。 君不见,豪华商场、美食城、高级宾馆……,使本就拥挤的城市显得更 加喧嚷。高级轿车、高档服装、烊烟洋酒……,成了众人追逐的现代“摩登”。这些,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中国人富得流油了。 中国人真的富得流油了吗? 畸形的“时尚” 即使你走到那些吃国家财政补贴的山区穷县,也能见到几家“卡拉OK”厅、美容美发厅,也一样的为灯红酒绿、笙歌贯耳。配合着这一“时尚”的,是大吃大喝后满桌的剩鱼剩肉;庆典活动后成车的礼品,社交场合的烫金名片,无一不显示着某些人的富有和“气派”。一些人的腰包充盈了,当一个“贵族”的欲望也膨胀起来了。于是,近万元一瓶的洋酒,上万元一  相似文献   

17.
英国爱丁堡卢斯林研究所培育出了世界上首只无性繁殖绵羊“多利”,被称为“克隆”。这一消息被新闻媒体竟相报道,并引起了各种争论和人们的好奇甚至恐惶,“克隆”也几乎成了“复制”的代名词。作为一个局外人,我本来对此无话可说,可是由“克隆”而引发的另一现象却让人不能议论一二。这种现象是什么呢?就是新闻流行语现象。“克隆”本是一个科技用语,可是因为它太时髦了,竟被某些“新闻异常敏感”的人借用了。手头有两份很有  相似文献   

18.
出国仍然是大陆城市人的一个重要话题。最新的经济热潮消退了部分人准备出国打工的欲望,但仍未使另一种出国热潮有所减低,这就是国际婚姻。国外也确有华侨和非华侨到中国大陆要寻找中国小姐。一个个“相亲旅游团”纷至沓来。于是,大陆涌现出一家家“涉外婚姻介绍所”。据报载,广州市现有四百多家。从1992年夏季开始,上海的街头上也接连挂出了五家涉外婚姻介绍所的招牌。  相似文献   

19.
“家”与“冢”,两个字近似,笔画完全一样。区别在于点的位置,一个点在宝盖上,一个在下,可字意却是天壤之别。古人造这两个字的本意不得而知,不过从字的结构上能看出点“会意”和两个字之间的联系来。先看这个“家”字:宝盖像是房脊,宝盖上那个“点”代表房上一轮太阳,房子挡风蔽日,驱寒保暖,为人、畜提供生命繁衍之地(古时人畜混居,至今有的少数民族家里还住着牛)。古人造字,依类象形,于是有了“家”。再看看“冢”字:原本在宝盖上面的那个“点”,跑到了宝盖下面,太阳陨落,生命之光躲起来,人、畜离开了生命之源,入土为安,示生命终止。古人立字为凭,指示其意,于是有了“冢”。  相似文献   

20.
1986年8月我采访到一个制蜡专业户致富的材料。我想了三个报道角度:第一个是制蜡收入多,是致富好门路;第二个是制蜡的经过;第三个是如何找到这个致富门路——专业户看到河南农民报上登的《孙玉花加工蜡烛》后,联想到当地有原料、有销路,就自己钻研加工技术。经比较,头一个角度平淡不新,第二个与报上已登的雷同,第三个角度,对读者启发较大。于是,就写了《陈守明因报得“富”》的小通讯,很快被河南农民报采用。 1986年8月的一天,扶沟县大新乡百觉岗村老汉张结实,手捧乡清财组为他追回的200元钱,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