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材料是指能感知环境条件,并能对感知结果作出判断,以及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材料的这种行为与生命智能反应有点相类似.智能材料神奇就在于并无生命的材料却有着"感觉"和"知觉".智能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高峰 《发明与革新》2010,(12):49-49
智能材料是指能感知环境条件,并能对感知结果作出判断,以及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材料的这种行为与生命的智能反应有些类似。而智能材料的神奇就在于并无生命,但却有着"感觉"和"知觉"。  相似文献   

3.
智能材料     
1 引言智能材料为材料和结构有关的新概念,是指对环境条件可感知、可响应、并且有功能发现能力的新材料,相关的材料和结构则称为智能(Intelligent)/灵巧(Smart)材料、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灵巧结构等,其构思极大地超越以往的新概念。纵观材料的发展,经历了松散型,复合和杂化型,进而发展为异种材料间不分界的整体化融合型材料。智能材料即融合型材料,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进行材料控制,于不同层次上寓于自检测(传感功能)、自判断、自结论(处理功能)和自指令,并可执行功能所设计出的新材料。智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孕育着新理论和新材料的开发,涉及科学和技术的振兴。  相似文献   

4.
第266期双清论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前沿理论与方法"围绕土木工程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对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工程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对于促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工程运维管理体系创新以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新突破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前沿之一。论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凝练了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1)智能设计、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2)智能建造;(3)智能诊治和运维;(4)全寿命周期数据与智能管控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研究必将助推我国土木工程向绿色化、长寿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土木工程建造运维品质,并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智能材料与界面材料有机结合,赋予界面材料智能特性将是研究智能材料的一个新领域. 通过水溶液以及低温水热合成方法,我们分别制备了氧化锌以及氧化钛一维无机半导体纳米棒薄膜。结合它们特殊的微观/宏观表面几何结构以及表面紫外光敏感性,在紫外光以及暗处保存的交替作用下,我们实现了表面超疏水以及超亲水的可逆转变性能。在这里,我们还讨论了一维纳米材料表面浸润性可逆转变的机理。这一原理可以拓展到其它具有类似纳米结构和外场相应性的纳米表面中。这些具有智能相应性的材料具有极其重要和广泛的工业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梁涛 《大众科技》2013,(12):102-105
纤维素作为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将纤维素功能化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纤维素智能化的设计原理、纤维素智能材料的种类、智能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童民 《知识窗》2007,(12):54-55
所谓的智能材料就是要具有感知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刺激,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租条件,及时地自动调整自身结构和功能。并能相应地改变自身的状态和行为的材料。简单地说.就是智能材料要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但是,现有的材料一般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智能材料的要求。所以智能材料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构成一个智能材料系统。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 1、智能材料创造高技术奇迹。在今后20年内,“智能”材料将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惊人的变化。智能型公路在需要修理时会自动招来维修队;表面装有传感器的飞机在金属疲劳时会拉响警  相似文献   

9.
智能混凝土(smart concrete)作为智能材料的一个研究分支,是近年来国内外正在研究开发的一个新技术。它是以水泥、砂浆或是混凝土为基体,在其中复合智能型组分(比如形状记忆合金SMA、电流变体ER)作为增强导电材料所组成的既能承载又具有自感知和记忆、自适应、自修复等特定功能的多功能材料。主要探讨其分类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发展使材料的研制开发产生了一个新的领域——智能材料。安国的《神奇的智能材料》文章向我们展示了智能材料在建筑、医疗和飞机制造等方面的应用,其神奇作用充分显示出科技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1.
智能材料 ,就是指能够感知环境中某些参数的变化 (例如温度、声音、压力、震动等 ) ,并对这些变化作出相应反应的一类材料 ,又称敏感材料。近些年来 ,智能材料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中的热门领域 ,并逐步发展成为交叉学科。目前 ,在世界范围内 ,已经吸引了众多学科的科学家参加智能材料的研究开发 ,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形状记忆合金就是一种智能材料。对这种智能材料施加外力时 ,可使其出现范性形变 ,一旦取消外力 ,并把它加热超过相变温度时 ,它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复原的现象就称为形状记忆效应。目前形状记忆合金主要是镍—钛等材…  相似文献   

12.
正专家简介:邵国胜,国家"千人计划"创新A类人才引进专家,郑州大学特聘教授。曾任英国萨里大学高级研究官、布鲁奈尔大学副教授、博尔顿大学计算材料学教授、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理工及体育学部主任等。兼任英国材料化学委员会委员、材料学会专业会员,是国际知名的材料智能设计和制造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裁剪材料学(多尺度材料模拟及智能材料设计)、新型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2008年“多场耦合理论与智能材料”高级讲习班暨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该讲习班对智能材料的多场耦合理论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主要结论归纳为三个方面:智能材料及其电子装置的发展为多场耦合力学提出的挑战与机遇;用于新型存储器等相关器件的智能材料及其相关物理力学问题;器件微型化、集成化拓展了微电子、材料、力学交叉学科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王韬 《科技风》2012,(22):68
变电站智能化是变电站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智能变压器和智能断路器。在此基础上概括了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最后强调在建设智能化变电站的同时更要考虑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不能单纯地追求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扎根理论,选取15个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探索影响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市场需求、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源、智能交互能力、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是影响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以及管理智能化的关键因素;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家精神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分析5种智能制造模式,为相关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IMP(Intelligent Materials Pooling),中文翻译为智能材料聚合,是一种管理工业新陈代谢的协式B-to-B方式。在智能材料聚合中的合作伙伴同意共享接入共同的特殊高科技、高质量材料、汇集的信息和购买能力以带来一个健康的材料流闭合回路系统。由于合作伙伴共享知识和资源,它们发展出一个共享的承诺在它们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中使用最健康、最高质量的材料。它们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基于价值的商业群体关注于从生产环节中消除废物的概念,最终,智能材料聚合为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创造出一个生命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智能材料结构的定义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到当前对智能材料结构尚无一明确定义,本文将首先分析智能材料的概念和定义,然后介绍埋入材料中的驱动元件、传感元件、控制系统的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智能材料结构在自诊断、自适应、预报疲劳寿命、隐身、减振降噪和人体医疗方面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2,(16):16-17
(上接第15期) 4.新材料发展迅速. 世界新材料发展迅速,大直径半导体硅材料、磁性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生产技术的开发、完善,使得结构材料复合化及功能化、功能材料集成化及智能化得以不断实现,如具有优良比强度、比模量的铝锂合金已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飞行器、低成本发射装置;稀土永磁材料大量用于计算机、永磁电机、核磁共振仪等高技术领域;镍氢电池已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锂离子电池普遍用于通讯、计算机生产领域.既开拓了新的有色金属消费领域,又促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智能大楼的浪潮渐趋平静之时,智能住宅小区又掀新潮,形成了住宅的新卖点。智能化住宅,是住宅小区发展的方向,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给智能化物业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机械化程度较低,智能化处于起步阶段,全断面掘进机主轴承成为能源、建筑行业的"卡脖子"技术。为尽快研发适应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轴承,从智能化视角出发,通过桌面研究宏观描述制造业领域的发展现状,通过深度访谈微观剖析主轴承智能制造领域的落地情况,提出全新的主轴承智能化研发策略。研究表明:智能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是实现全面智能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可用于智能化主轴承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