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在习作中体会快乐,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感受社会生活,积累习作材料;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发表"学生"作品"。  相似文献   

2.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是新课标对中年段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不能一开始就使学生感到习作很难,习作很神秘,而要使学生感到习作不难,对习作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拿起笔来就觉得有很多内容可以写.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年级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情景,笔者通过降低习作要求,增强学生写作信心;随文练笔,激发写作兴趣;注重激励评价,让学生爱上习作;发表习作,体验成功喜悦等实践,使学生乐写、会写,从而变"习作"为"喜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变学生习作困难,"无米下炊"的现状,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巧借活动之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巧借出游之便,使学生形成习作习惯;巧引鲜活"生本",提高学生习作技巧,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不断地让习作教学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5.
宋翠娟 《考试周刊》2012,(82):60-60
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习作材料,激发写作兴趣;命题诱发,学生习作欲望: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从而激发兴趣;让学生抒写真情实感.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习作;在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易于动脑,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情感。探讨了怎样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三年级教材进行习作的教学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要想学生能有话可写,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产生写作欲望,才会写好作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认为可以这样做:让生活为习作"源泉";让日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敞开心扉,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才会通过教学和生活体验喜欢上写作.  相似文献   

8.
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习作的实际能力出发,通过让学生阅读童话、编写童话,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让阅读童话成为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点;合理把握学生阅读童话兴趣的发展水平:创造阅读的条件、掌握编写的方法、关注兴趣发展的差异;师生参与体验童话故事的创作乐趣;以公正的评价保护学生编写童话的信心和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降低学生写作启示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小学阶段降低门槛,放缓坡度,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注重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夯实写话习作的基础,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我有以下想法:首先,从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谈起;要想让写话、习作教学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真正有意义的一堂课,就要学会"发现儿童"。即我们要走进儿童世界,先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谈得上培养。在了解他们的兴趣后,再把说写结合。让他们先说话。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玩木偶,那就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让学生成为习作中的"乐之者"。《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进入作文训练的最佳状态,成为作文的主人。为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目标设定中,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心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习作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源泉。对于学生的习作,用挑剔的眼光放大他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他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后者却让学生的习作兴趣越来越浓。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着重开放学生习作赏析的形  相似文献   

12.
习作正是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人文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头疼的大难题呢?那就得让孩子感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从低年级说话抓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要认真上好作文课和作文讲评课;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写出鼓励性的评语;灵活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玩"的情境,让他们在快乐游戏中完成习作。在习作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在游戏过程中有意渗透,指导习作技巧;游戏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丰富学生的习作语言。这样"将玩进行到底",就能"玩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三年级的学生习作,处于低年级写话与中年级习作的过渡期,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文章从"主题作文"教学入手,多写、多练,保证学生习作的数量。精心挑选学生习作中典型的作品,通过"谈作文"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会修改,提高习作质量。可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办班刊,发奖状,领"稿费",让学生收获习作的快乐,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习作的根源,兴趣是习作的导师,积累是习作的基础,为了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将从"亲近生活,快乐体验;读写结合,巧设练笔;互改互批,取长补短;鼓励发表,增强信心"四个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喜欢习作,轻松习作,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7.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打破习作常规,通过"接龙日记"的方式打开学生习作兴趣的新视窗,引导学生喜欢用笔说话,让学生觉得习作是简单的、习作是自然的、  相似文献   

18.
苏海鹰 《教师》2014,(5):82-82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怕习作的现象很普遍,只要听说有习作课或"小练笔",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9.
一定数量的小学生习作背离真实的生活,凭空捏造,借用别人的立意,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社会氛围的"熏陶"、应试体制的束缚、教师导向的偏离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伪作文"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小学阶段的作文质量,还将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所以,习作"打假"势在必行,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习作全程,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采取多元评价,让学生写出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