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次学生评教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最讨厌的课堂教学行为居然是教师拖堂.这必须引起我们反思,认真分析"拖堂"原因及其危害,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采取措施克服"拖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一次学生评教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最讨厌的课堂教学行为居然是教师拖堂。这必须引起我们反思,认真分析"拖堂"原因及其危害,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采取措施克服"拖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中课堂教学中,"拖堂"是常见现象。实践调查显示,"拖堂"对正常课堂教学秩序存在一定的危害,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进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造成"拖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原因与危害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组织形式,受到各级各类学校及专家的重视.关于公开课的评价,无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方法、教学语言,还是从教学理念到课堂氛围、学生反应,均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拖堂似乎成了毋庸置疑的缺点.教师上课拖堂,不仅影响公开课评价,也不受学生和听课教师欢迎.于是许多人提出,拖堂是一种低效课堂教学的表现;拖堂是侵损学生权益的行为;拖堂是无视甚至蔑视课堂常规的行为;拖堂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拖堂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是一种低效课堂教学的现象.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对拖堂习以为常,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师生的和谐关系.因此,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避免拖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6.
余民 《班主任之友》2022,(Z1):83-84
<正>从大学毕业至今已有近二十年,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还是当教研员做各种讲座、培训,我从未有过拖堂,这是我引以为豪的事。不拖堂,看似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日常小行为,实际上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却不多。我曾经在一个310人的市级培训讲座上,对来自各区县的教师做过一个调查,统计结果令人尴尬:经常性拖堂的48人,占15.5%;偶尔拖堂的178人,占57.5%;极少拖堂的59人,占19%;从不拖堂的25人,占8%。拖堂,对教师而言,司空见惯,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其实,偶尔拖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加起来的次数也绝不会少。  相似文献   

7.
就一般意义讲,拖堂指的是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束时仍不终止教学活动而挤占学生课余休息时间的现象。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系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学习内容的情感态度,若不及时调整克服教学行为方式,完善其教学行为系统,将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其求知欲。在此旧话重提,旨在期盼更多的教育界同仁能站在不同的视角与更高的认知层面重新审视拖堂这类看似平常的教学行为表现,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拖堂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以便探寻出有效克服良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初探“拖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探“拖堂”现象●江苏溧水县中学曹广文目前“拖堂”现象在各校普遍存在,尤其是参加中考、高考的“主课”,拖堂尤为严重。我想这与个别领导对“拖堂”现象的原因认识不清、制止不够有关;与部分教师教改不力以及对“拖堂”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有关。为此,笔者组织了我...  相似文献   

9.
王谢生 《科学教育》2006,12(2):20-21
当今,中小学“减负”喊得很响,且措施也极为得力,学生深受欢迎:早晨到校迟点了,中午自由多点了,下午放学早点了,晚上作业少点了。但是,有些老师对学生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却不放了,下课铃响了,还要苦口婆心,讲个不停,出现了“拖堂”的现象,造成学生课间十分钟的休息自由也没有了,这与当今“减负”相悖。为此,要讲“减负”,也得讲讲减“拖堂”。1“拖堂”的危害性“拖堂”,是指教师利用课间下课学生休息时间继续上课。“拖堂”是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之一,也是加重学生负担的表现之一。它不仅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影响了学生的休息自由,其…  相似文献   

10.
封杀拖堂     
王敬艳 《河北教育》2003,(12):12-12
说到拖堂,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此大概是见怪不怪了。当下课铃响过,两三分钟后有些班级的学生才出来活动,这应算是轻微的拖堂。严重的拖堂则是课间学生只能匆匆去趟厕所罢了,更有甚者以至冲击下一节课的时间。 拖堂情况,从教师方面而言,首先肯定的是教师是善意的、认真的。一般是当下课铃响时,正讲到节骨眼上,须推迟一会儿结尾。因此,从情理上说,偶尔的拖堂也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1.
如今,教师上课拖堂几乎成了一些学校的普遍现象。有的教师拖堂两三分钟,有的五六分钟,有的甚至拖到了下一堂课上课时间,还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这引起了学生强烈不满。最近,在我校组织的学生评教问卷调查中,在“你最讨厌的教师课堂行为”一项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写了“最讨厌老师拖堂”。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如果教师没能很好利用好这宝贵的45分钟,就会因教学时间不够而造成拖堂,或占用自修课和课余时间上课,从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每一个45分钟高效利用。在减负的同时要保证质量,那么,减负必须增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语文教学,使之成为有效教学,教师就得脚踏实地。下面,笔者就谈谈如  相似文献   

13.
所谓拖堂,就是在一节课内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本节课结束后继续延长授课时间的一种行为,拖堂表面上看,教师辛苦努力,敬业精神可佳,其实是教师不遵守工作制度,不遵循教学规律,不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拖堂的本质是把教师个人的意志转嫁给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限制了学生正当活动,从而侵占学生休息权。  相似文献   

14.
拖堂,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司空见惯,在城镇小学课堂教学中也非罕见,甚至在一些层次较高的教学活动中,也出人意料地发生了拖堂现象。拖堂危害甚多。一、它会干扰一个班乃至一所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二、学生无必要的课间休息,不可能保证其良好的学习情绪,且会损害其身心健康。笔者就曾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某校一教者拖堂,致使一学生尿尿在裤子上,后来他既不敢再进教室又不敢马上回家,还要遭同学嘲笑,只好站在浓雾弥漫、朔风劲吹的操场边。三、拖堂反映了  相似文献   

15.
就一般意义讲,拖堂指的是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束时仍不终止教学活动而挤占学生课余休息时间的现象。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系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学习内容的情感态度,若不及时调整克服教学行为方式,完善其教学行为系统,将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学生健  相似文献   

16.
感动于王栋生老师的一篇文章《她为什么会拖堂》里所写的黄老师。年轻的黄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一把好手,被市里推荐到省里参加课堂教学大赛。她做了认真准备,课上得很顺利,但临近下课时,意外出现了。她请一名同学概括课文内容,正说着,"赛场"提示下课的铃声响了。根据大赛规则,拖堂则扣分;如果拖堂时间过长,加倍扣分。小学生有点慌。说话结结巴巴。黄老师就安慰他:"不着急,你可以把话说完。"最终,黄老师因拖堂一分多钟被加倍扣分,所  相似文献   

17.
铃响后仍继续讲课,谓之拖堂。笔者做了一次关于拖堂的调查,调查了某校初二和高二各一个班的学生共102人。结果发现,同情老师但不赞成拖堂的占48.04%,怨恨的占26.47%。笔者的结论是:拖堂,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劳动。1.学生对拖堂的看法一种是同情。这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拖堂是出于对学生认真负责。如有的学生说:“拖堂要多费口舌,难道老师不想多休息一会儿吗?”“教学内容多,老师才压堂的。”但是,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又都是“既感激又生气”,因为他们要在课间十分钟去喝水、活动、上厕所。  相似文献   

18.
正动手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当前许多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动手实践活动乱而杂,因此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拖堂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充当"指挥官",一味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成了"操作工";操作的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或缺乏合作性,学生兴致不高等。因此,有效的动手操作仍需要教  相似文献   

19.
初中地理课堂在学习实践及运用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基本都喜欢"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两个环节,但有的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参与程度不够。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形式化,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另外,教师对一节课的时间很难把握,拖堂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有效地加以运用,以便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石清飒 《小学生》2011,(4):54-55
对于教师而言,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老师拖堂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些教师提早上课,拖堂下课,把学生的课间休息打扫得干干净净,说什么:“上抢5分钟,下拖5分钟,多上10分钟,考试如神通。”特别是参加中考、高考的“主课”拖堂尤为严重。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些颇具规模和级别的公开课、示范课上,教师“拖堂”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