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江苏沿海开发,需要进一步增强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对外服务功能,强化其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是当今体现区域中心城市对外服务功能强弱的核心门类,江苏沿海地区三个中心城市应紧抓国家战略机遇,通过优化区域分工、强化产业集聚、深化体制改革等途径,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增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对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金钰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296-298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日益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生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了中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省份相比,仍然相对滞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柔性能力是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生产性服务企业也需要具备适当的柔性能力,本文从战略、组织、市场营销三个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柔性能力,进而基于这三个层面的柔性能力提出内蒙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策,提高内蒙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其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当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影响着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中国20个城市2003—2011年的就业数据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熵及空间基尼系数,分析发现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挤压"效应,一方面促进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的聚集,另一方面又刺激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向周边城市的扩散。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为政府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5.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柳州市“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区龙头城市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探讨了柳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柳州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遇到的困难,并结合柳州市具体情况给出柳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7.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借鉴共生理论,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间的内在关系建立Lotka-Volterra生态模型,通过求解,讨论了合作竞争模式下均衡解的存在及均衡条件,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竞争合作关系的演变中实现相互间的产业引导、产业延伸和产业孵化演变效应。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洁  张旭梅  但斌 《软科学》2010,24(2):75-78
以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关联为切入点,提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基于共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内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互补性的融合模式,分析了三种融合模式的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需要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实施学会能力提升工程是提升学会能力、推动学会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引导学会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济南市科协实施学会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基本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以期为兄弟科协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郁李 《华夏星火》2020,(1):50-53
日前,以“创新农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农业服务业发展论坛在江西召开。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表示,农业服务业是一个战略性的大产业,现在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机遇期。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曹小宇 《科教文汇》2010,(19):195-196
本文对长沙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长沙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国际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转移带来生产性服务业的连带转移,形成"商务流程外包"的新潮流。利用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增强长沙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实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而且能改善本土的竞争环境,创造更为公平而有序的竞争氛围。长沙从建立健全与法律的相互协调的政策入手,先后制定并出台了《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长沙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重点对鼓励社会劳动力参与服务业就业、加快服务业改革步伐、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强化规划引导、实施品牌战略、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政策保障,为长沙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营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有效发挥集聚经济外部性,是增强经济韧性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3—2019年黄河流域58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相关模型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均有显著影响,且这一影响分别呈现出“U”形和倒“U”形的演进趋势;(2)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专业化集聚对黄河中游影响最为显著,多样化集聚对黄河上游影响最为显著;(3)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和政府政策支持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表现为“U”形调节机制。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应重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调查了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继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宿迁市今后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和经济体系的优化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吴义爽 《科研管理》2014,35(7):20-26
"如何加速集聚进程、同时规避网络风险"是当前中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亟待统筹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理论界鲜有探讨。本文基于对浙江地区近年来若干创新个案的观察,主要运用产业集聚理论、双边平台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理论,研究一种平台企业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为解决前述问题提供理论与经验支撑。文章首先从整体结构、交易与竞合关系、治理主体三个方面刻画了平台企业主导下服务交易网络的架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前述创新个案中存在的多重集聚动力机制,以及平台企业对集聚网络的风险控制机制。文章对该模式加速集聚进程同时规避网络风险的机理给出了一个"架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解释,并进一步讨论了蕴含其中的理论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指标入手,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性进行了测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分别对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和制造业行业进行归类,最后提出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14,(11):38-40
<正>江西省科协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责,以提升学会综合能力为主线,强化改革意识,突出发展方向,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举措,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会创新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省级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实现"江西梦"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能力  相似文献   

17.
马海霞 《学会》2014,(9):29-31
<正>2013年以来,青岛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提升学会服务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和政府、服务科技工作者及自主发展能力为目的,完善机制,制订措施,统筹谋划,激励学会创新发展,学会能力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王春秋 《学会》2013,(12):39-44
学会作为科协的组织基础、工作基础和队伍基础,是科协组织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会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个科协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应形势、迎接挑战、抢抓机遇,不断地提升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把学会建设成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现代化科技社团,是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省科协及省级学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地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即情境感知和服务联动能力。进一步引入"高科技价值链"(信息—知识—创意—创新—创业)的概念,分析了高科技价值链的5个基本环节,以及这5个环节与两类基本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分析高科技价值链布设所需的两类服务者入手,进一步提出了以高科技价值链为依托的服务经济"多中心"布局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抓手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并进行区域差异比较,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次,现代服务业就业水平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现代服务业产出水平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再次,分阶段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贡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若干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