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光远 《科技文萃》2001,(11):75-77
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菲尔德(Jacub.Rosenfeld),1903年1月11日,出生于奥地利加利齐恩的莱姆贝格,是犹太人的后裔.1928年他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系,获综合医学博士学位,为反对纳粹法西斯,他毅然加入了社会民主党.1933年4月,基督教社会党人陶尔斐斯发动政变,接管了国家政权,社会民主党被取缔.1934年,罗生特被捕入狱,释放后,在以色列文化医院当医生,1938年,希特勒德国将奥地利吞并,并大肆捕杀社会民主党人和犹太人,罗再次被关入德国西北部的皮乐菲尔特集中营,代号是“9615”.罗生特在集中营中关了将近一年,因找不到任何证据,才将他释放,但要驱逐出境,永远不许回国.1939年8月5日,罗生特和他的三弟约瑟夫以及集中营的难友威廉@戴克,同乘“埃尼阿斯”号轮船,从汉堡出发,远渡重洋,来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2.
陈毅 《科技文萃》2001,(11):65-66
罗生特同志: 你以反法西斯盟友的资格,远渡重洋,来中国参加抗战,同时更深入敌后参加新四军工作.新四军的艰苦斗争为你所亲见,所身受.新四军的一切,你永远是一个证明人.你计划写一本关于新四军的书.我渴望你的著作出版.我感谢你对新四军的帮助,更愿以同志的身份帮助你完成这本有意义的著作.现在我来答复你的要求,将我自己的历史简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史迪威其人史迪威(1883年——1946年)是一个比较爽直的美国军人。他为了解中国和中国抗战,曾先后几次来中国,并在中国工作十几年。史迪威第一次到中国是在1911年。第二次是1920年,他任驻北京美军的语言教官,期间曾学习了华语及中国历史、宗教、经济。继被华洋义赈会借用到山西任筑路计划总工程师,在陕西接识了冯玉样。1923年任满回国。第三次是在1926年秋,任驻天津美军的营长。1927年驻北京美国公使馆曾派他去徐州了解南军实力,他对南方部队给予了好评。1929年4月返美。第四次来中国是在1935  相似文献   

4.
生活赐予他痛苦和烦恼小泽征尔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几乎无人不晓。小泽征尔1935年9月1日出生在中国沈阳。他的父母是日本人。父亲是曾在中国工作的牙科医生。1941年,当他6岁时,当时的局势迫使他全家返回日本。他在东京上学了。令人惊讶的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小  相似文献   

5.
李提摩太(1845年-1919年)是英国著名传教士,他1870年来到中国。此后45年,他一直在中国度过。这期间,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政治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李提摩太喜欢介入中国政治。因此,他在华期间不仅仅是一位传教士.  相似文献   

6.
弗德先生是法国人,1968年出生在巴黎附近的一个城市,在巴黎读的大学?他很喜欢中国的武术,在巴黎工作时,他跟着一位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毕业的女老师学了,4年武术,从她那里知道了少林寺。他对中国的武术和文化都非常向往,1997年来到中国,他曾在电视台主持过50集的英语节目,并任一部大型教育记录片的英语主持人。现在他是加拿大一个国际教育机构在中国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严文华 《大学生》2014,(23):72-72
不是所有的排名都有意义。在有些人的观念中,排名是别人的事情,过自己的生活才最有意义。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我的学生兰萨姆让我印象深刻。兰萨姆是一个从小在德国长大的中国移民第二代,他来中国做交换生。如果他只是站在你面前,你不会发现他和其他中国人不一样,因为他有一张中国人的脸。但他一开口一做事,你马上发现他是非典型中国人,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和中国人不同。  相似文献   

8.
流浪姊妹星     
2008年,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曾三次访问中国,特别喜欢老舍先生的小说,但是对于中国读者而言,他仍然是一个比较小众化的作家。《流浪的星星》创作于1992年,是他回归古典叙事之作。这一年.他来中国的时候,把此书送给了中国的翻译家,并在扉页上特意画了一颗小星星。  相似文献   

9.
入行不久就从同事口中听说过他;认识他是在 2005年3月天津·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杂志社主编向他介绍我这新人;第一次采访他是主编带着的,时间是2005年9月“第23届中国江苏国际自行车交易会”开展前夕;这次前往无锡采访是去年说好的。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1854—1900)是十九世纪末英国著名的唯美派作家。王尔德在中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作品很早就介绍到了中国。一九○九年,鲁迅、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就收有他的童话一篇。他的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曾由洪深改编为中国话剧《少奶奶的扇子》,搬上中国舞台;《莎乐美》曾由南国社在中国舞台上演出。他的散文集《狱中记》曾由张闻天等译成汉文,于一九二二年在中国出版。他的童话共九篇,原文于一八八八年和一八九一年分两集出版,一九四七年由巴金译成汉文,并把两集合为一集,  相似文献   

11.
苏轼(1037—1101)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天才。他的诗词、文、书法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甚至连他的画(虽然今天也见不到真迹)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一生数遭贬谪而不毁。究其原因,即是他旷达的人生观。《赤壁赋》是大家都熟悉的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篇,是他在1082年秋天,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之后写的,那个时候应该说是  相似文献   

12.
李晓璐 《留学生》2010,(8):12-13
从2005年算起.陈十一回国做北大工学院院长已经5年了。5年过后,今年年初的一天,他告诉美国院长,说他不回去了,决定彻底回国服务。他说,他希望可以改变中国的工程教育,能为国家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作贡献,希望能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他回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62年9月19日,一位美籍传教士在华盛顿溘然辞世。一反教规,他生前执意死后火化。在遗嘱中,他还托付亲友将当年周恩来赠予的一只明代彩绘花瓶归还中国。更重要的是,将骨灰埋葬在中国,只因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相似文献   

14.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962年9月19日,一位美籍传教士在华盛顿溘然辞世。一反教规,他生前执意死后火化。在遗嘱中,他还托付亲友将当年周恩来赠予的一只明代彩绘花瓶归还中国。更重要的是,将骨灰埋葬在中国,只因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杭州安贤陵园文星苑中伫立着一座素净的墓碑,立碑时间是2008年11月17日,安息者便是50  相似文献   

16.
搞市场经济不保住市场,就没法活下去。市场没有了,怎么保持稳定? 过去,里根说,美国如果能垄断中国的经济、政治,美国可以再繁荣100年;如果只占领中国的市场,可以再繁荣10年。他想靠中国救美国。这也是当初尼克松为什么要到中国来的原因。他认为中国是一片处女地,他来敲开中国的大门,是想占中国的市场。尼克松本来是反共的,但是一当上总统,他就到中国来了,过去是  相似文献   

17.
在1920年代初期,将杜威称作国际主义者是确定无疑的事实。毕竟,那时他业已到访过日本、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和中国。在所有这些地方当中,他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两年两个月——并且书写最多的也是他在中国的经历。令人遗憾的是,太多的文献都在讨论杜威如何影响中国。本文将聚焦于"中国是如何影响杜威的"这一问题。特别需要指明的是,本文解释了杜威构思经验(提供了一个他称之为"经验形而上学"的名目)的过程,以便弄清杜威是如何体会他自己的访华经验的。  相似文献   

18.
他是杰出的社会学家,在1948年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中名列社会学组第三名;他早年接受西式教育,却对中国古典文化感情至深;他在清华求学时因体育锻炼失去右腿,却拄着双拐漂洋过海;他是一位中国人,说起英语却让隔壁的美国人误以为是本土人士;他是中国优生学第一人,晚年转向  相似文献   

19.
英俊的加拿大人“大山”,在中国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他本名叫MarkRowswell,中文名字叫路世伟。在加拿大念大学时,他突然对神秘的东方文化感到好奇,选修了中国语言文学。后来,大学毕业了,就觉得应该去中国这个神秘的地方看一看。1988年他到了中国,进了北京大学。他说自己的这个“大山”名字其实是从北京大学食堂师傅“许大山”那里偷来的。原本这个名字用在自己的小品节目里,后来就成了他自己的名字。他没有想到,他竟歪打正着成了一个洋笑星,他找了一个中国媳妇,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儿子1995年7月在协和医院出生,当时大山特别高…  相似文献   

20.
(12月24日) 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诞生了一个新生命——他的名字叫毛泽东;中华民族,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民族,迎来了一个新希望——他就是开国领袖毛主席。是他,领导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打败了一个又一个侵略者;是他,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