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存在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类存在概念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三重关系,因而异化劳动理论也包含了劳动异化、社会交往异化和感觉异化三个方面的异化。劳动异化是主体和客体关系的颠倒,社会交往异化是社会关系的物化,感觉异化则是人对自然的排他性占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从而区别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异化根源的认识。马克思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完全异化。马克思早期对异化的认识表现为关于异化的四个规定,后期则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基本上是将劳动异化论视为马克思巴黎时期的主要思想来看待的,很多论者用它来表达、阐发甚至等同于马克思一生的异化思想。但是,如果把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著述整合起来研究,就会发现,他的思想仍然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特别是他借阅读和摘录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机缘所阐述的思想,明显把劳动异化论发展为社会关系异化论。这是理解当时马克思思想必须关注的一个现象。而从思想传承的逻辑看,如果没有社会关系异化论作为中介,要过渡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对异化现象所做出的新分析,将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入手,阐述“社会关系总和”的非价值性及演进维度,着重阐析异化与发展问题.异化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其理论基石之一;异化是人的本质一种表现形态,人的本质是一个理论论述,不涉及价值观念和社会背景,异化劳动下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问题,有价值悬设.发展的过程总是与异化相随,异化是发展的环节,发展的命题意义在于不断扬弃异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在肯定科技带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切实看到科技异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马克思在劳动异化的基础上探讨科学技术本质问题,认清科学技术的资本化趋势。科技异化导致人自身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在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异化为资本剥削的帮凶。要摆脱科技异化,消灭私有制,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解放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方式,从而构建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自由解放、社会文明进步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我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的核心思想,它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本质的深刻剖析,为进行科学异化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文章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人的自我异化"开始梳理,论述了马克思"人的自我异化"理论与科学异化的密切联系,揭示了科学异化的现实形态,以马克思"人的自我异化"理论分析了科学异化的自我消解。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再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个人社会本质异化状态的概括,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体系异化性质之批判,并不是从人与万物相区别、从个人与个人相区别的维度规定人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的观点为其阐释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建立了逻辑前提。一方面,与西方近代哲学家们把理性作为人的本质并从理性出发去说明人的自我发展不同的是,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劳动与社会关系并从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去说明人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与旧唯物主义把人理解为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观点不同的是,马克思立足于革命的实践去理解社会环境的改变与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性,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视角来把握人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分析,强调只有消灭雇佣劳动,才能彻底实现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是在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自我异化批判基础上形成的.人的本质异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法权化了的世界,正是由异化劳动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总体异化.它表现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同时,又表现为那些体现着所谓"正义"的《林木法》《谷物法》《工厂法》等法律条文,都不过是工业资产阶级、贵族和不法商人为了攫取一切可能利益的庇护伞.于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异化,决定了在市民社会的日常交往活动中出现的交往异化,而这一切又都是由商品和货币这些异化存在物决定的.因而,从"异化劳动"到"交往异化"的转变,实际上,正是马克思从带有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异化是佩列文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佩列文在他的作品中通过人的变形,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异化和其他各种异化现象来说明解体后的俄罗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和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人与人之间疏远、陌生的社会关系,人的异化、虚无的精神状态以及苏联社会现实世界的破碎性和虚幻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早期的“异化”范畴带有浓厚的抽象人本学色彩,而后期的“物象化”范畴更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更能彰显当下的历史现实,即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按照卢卡奇的逻辑,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呈现出更为深刻的意识形态性质,一个显豁状况是人的生存呈现为“拟真”的“物象化”世界。身体哲学理论所彰显的主体间性逻辑有力回应了新的意识形态批判课题,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同样蕴含着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为当代人类社会走出这种生存困境提供一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在自已的著作中,特别是早期著作中,使用过异化概念。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是用来描写和揭露私有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对抗性社会关系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财富却为资本家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这种财富、财富的占有以至劳动本身都“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讲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是从四方面表述的:第一,工人跟自己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工人生产越多,工人本身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越失去控制自己产品的力量;劳动产品反过来成了工人贫困的异己力量。第二,之所以会产生劳动者与产品的异化关系,在于生产过程本身包含了这种异化的关系。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参加生产是被迫的,这种劳动本身对工人说来,也成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直接等于维持生存的手段,就把工人降为一般动  相似文献   

13.
李东宁 《华章》2007,(9):51-51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现象中揭示了人的本质,提出了每个人应该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诸方面得到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并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不同视角来考察人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本质,但是从人际视角的考察并没有否认种间视角的研究意义,对此,我们需要从《资本论》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倒着考察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产生了金钱至上、重利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念;人被束缚在狭小的圈子内,忽视了社会关系和自身能力的发展,等等,这与马克思早年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现象类似。应该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异化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异化现象;异化现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与劳动之间存在三重关系:在理想状态下的人类社会,通过"生命活动"——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生成一种应然的社会正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命活动的异化(异化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呈现一种异化的关系,各种直接的社会关系被异化为各种物的关系,各种"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条件"统治、支配劳动者;在共产主义状态下,随着人的"生命活动":劳动复归为一种自由、自觉的联合劳动,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结成直接联合体,与自然之间保持一种生态的平衡,不再与自身相异化、不再受到异化物的统治,共同支配各种社会条件和生产力。因而,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彰显为一种直接、整体、实然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弗洛姆现代性理论重要概念"孤独"的基本内涵,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人在机器化大工业条件下深刻地体验着生命的孤独,弗洛姆试图通过"创造性的爱"的理论建构来克服现代人的孤独、空虚和无力,并不能有效地让现代人实现自我救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给现代人孤独体验的自我救赎之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弗洛姆从微观的人的心理结构和性格结构入手,提出在现代社会作用机制下,发生着人自身、人的劳动、社会关系的异化。异化产生了消极自由,这种消极自由反过来又加深了这种异化关系。要想超越异化,实现从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到积极自由的现实诉求,需要通过在保有自我基础上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爱和创造性的劳动,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最终实现个人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分析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具体内容,其核心是人与人的异化.异化劳动是人的解放过程中的必要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着眼于人本主义与经济学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过渡性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可以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剥削和异化现象,同时,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物质生产、社会关系为出发点,阐述了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演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所带来的贫富分化、工人阶级贫困、劳动异化等问题,提出了建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论主张。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出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主张,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思想不仅表达了对人类的深切关怀,也符合人类社会整体利益,促进了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