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屡屡被拿来当范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源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的差异很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4.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作文的基石。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学生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他们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习作让老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那么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一、多观察,多体验有的同学为什么编假话,害怕写作文,其中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第六册习作三要求:刘常宁同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请看他写的作(略)。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即使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里,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有意思。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为作配图。[编按]  相似文献   

6.
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稍做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那么,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作文习惯呢?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某初三年级同学以《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为题作文(此题为2002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其中多数同学应题而作,在文中表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或者写出自己的决心和勇气。但也有同学不愿依题而写,如一个同学就改题为《我看〈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他认为原题不适合他。“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不能”。为什么“不能”呢宁他针对题目,写下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教我们班语的王老师向我反映了一件事:晓奇同学对老师给他的作分不满意,拿着自己的作和她论理:为什么给这么低的分数?因为“作”这一部分是同年级的另一位语老师阅卷,王老师并不知情,所以她又认真地看了晓奇同学的作,题目是《我最后悔的事》。  相似文献   

9.
知错就改     
这次作是看多幅图的作训练,它和观察一幅图不同的是:先要看明白每一幅图的图意,再连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然后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图中人物在想什么。同时,还要注意透过画面适当展开想象,把画面中人、物部想象成具有生命的、有思想、有情感、会哭会笑的活生生的“人”。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1.
贾志敏 《辅导员》2011,(21):31-32
有的同学看了题目心里就嘀咕起来:作文是我自己写的,难道会写别人的话?  相似文献   

12.
有些同学的作文,看标题好像是一篇议论文,看内容却是一篇记叙文;看开头好像是一篇记叙文,看整体结构却是一篇散文。不同的表达需求需要选用不同的文体,而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特点不突出,表达效果就会大受影响。因此,作  相似文献   

13.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4.
不少同学中考作内容也切题,但获得的成绩(分数)并不满意。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对作进行一番升级,则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而我们现行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遵循的模式却是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日久天长 ,学生往往形成一种潜意识 :作文是自己的事 ,批改是老师的事。到头来 ,学生作文是只见量的增加 ,不见质的飞跃。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 ?笔者认为 ,抓住作文讲评课 ,采用“五步”修改法是其中重要一环。第一步 ,同桌互评 (15分钟 )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底子 ,让作文水平相当的同学同桌 ,这样有利于修改 ,两位同学都会急着看对方是如何写的 ,比自己写的如何 ,取长补短 ,暗中“较量”,作文质量慢慢就会…  相似文献   

16.
看了学生们在寒假里写的作,感触颇多《写春联》(过年喽》让我重温过年的快乐:《雪》给我带来如诗如画的美感,让我感受到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的快乐;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张冬梅同学写的《数学,你恨我吗》。  相似文献   

17.
在中考和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许多同学都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跑题或偏题。尽管在平时的作文中,老师经常对此作专门的训练,并时时把不要跑题挂在嘴边,但许多同学在作文的关键时刻还是会犯这样的错误。下面,笔者就从审题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们作文水平差异很大,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一些同学的作文脱颖而出,让老师都啧啧称赞。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那么如何引导没有良好写作习惯的同学培养这种习惯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作者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掉牙     
人长大了。就要掉牙。上学不久,很多同学都开始掉乳牙,每个掉了牙的同学都指着嘴巴高兴地说:“看!我要换新牙了,我要长成大人啦!”  相似文献   

20.
李彩虹 《新作文》2004,(5):47-48
从1999年开始高考作变为话题作。经过了几年的改革完善,如今已变成了“话题材料型”(我自己暂且这么叫)作。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材料.加强作审题、立意、构思的训练。现在距2004年高考仅有40多天的时间了,多年工作在第一线的我想为高三拼搏的同学尽点微薄之力,我借助了经验、直觉、报纸、媒体与历年高考试题,搜寻整理了部分不成熟的材料,权当作同学的参考吧!下面将这些材料提供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