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上骗人的把戏一旦沾上科学的边儿就更让人真假难辨。但是,正如林肯说的:“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相似文献   

2.
秦老师在课堂上说:“日记就是记你一天所看的、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日记必须是很真实的,写作文还允许虚构,写日记是绝对不允许虚构的,所以,日记又是一个人的隐私,别人是不可以看的。”马小跳不知道什么是“隐私”,但他记住了这样一个意思:你写的日记,别人是不可以看的。有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白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4.
师:关于作文“真实”的问题,存在着一些争议。有老师对学生说“完全是真实的照搬,也可能‘假’;完全的虚构,也可能‘真’”;有的老师认为“虚构不一定虚假,真人真事也不一定‘真’”。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观念中,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构。文学被称之为折射生活七彩光芒的“镜子”。而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异彩纷呈,世界的多样性早已把人们弄得晕头转向。此时,文学已不仅仅是生活的“影子”。更多意义上,文学以一种独立的姿态——文学事件——开始参与现实生活、甚至制造现实生活。很多时候,文学中虚构的现实比真实的现实生活更加令人信服。人们仿佛真的进入了电影《骇客帝国》所描绘的那个世界——真实与虚构混淆颠倒,真实——隐去,虚构的一切构成了真正的生活,犹如“假作真时真亦假”。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讨论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并对当代文学的虚构现象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的真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行为的目标和准则。然而在教给学生“求真学真”的同时,某些教师的教学行为却出现了弄虚作假现象。“虚假自主”“虚假合作”“虚假探究”“虚假渗透”……表面看上去形式活泼,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师生协调互动,其实只是欺骗学生,欺骗听课人,最终欺骗自己的假课!  相似文献   

7.
对“非真实概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把形式逻辑中的“概念”分为“真实概念”和“非真实概念”(又称虚假概念、虚构概念、虚幻概念、虚概念等等)。由此产生了关于“非真实概念”的逻辑性质问题的不同观点:有人认为,“非真实概念”既  相似文献   

8.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9.
《好同学》2003,(1)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惟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地还要澄明清澈的一面明镜.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灵魂。于是,我犹豫着,迟迟无法为我的心灵选择。我决定云游四方,寻访那些我所景仰的人,然后做出这郑重的选择。临行前,上帝一扬他手中的信封:“我打赌.你最终的选择会是在这里面。”“上帝也玩骰子吗?”我不信,笑着上路了。  相似文献   

10.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此强调将课程实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结合,把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儿童,目的是使道德教育不再是虚假的欺骗,促进学生全情参与,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虚构≠虚假     
虚构与虚假,一字之差,却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人说:“虚构就是虚假,是脱离实际的东西,在写作时不能有半点虚构”。也有人认为:虚构与虚假并不搭界,写记叙文时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虚构。我认为:这两种现点都未免过于偏颇。写记叙文允许  相似文献   

12.
[文题]常听到这些说法:“偶像崇拜”、“重塑偶像”、“推倒偶像”、“拒绝偶像”、“形同偶像”,“泛偶像时代”,“无偶像时代”,“我心目中的偶像”等等。“偶像”已成了当代中学生无法回避的话题。关于偶像,你读过、听过或见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有些什么看法,对于不同的偶像你的感情态度如何,你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请以“偶像”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题解]偶像,原本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者敬奉的人像或神像,多用于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由此可生发出“质疑偶像”、“还原偶像”等主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13.
对一部写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读者总要首先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结果去检验它的真伪:“生活中真有其事吗?”莫言的《红高粱》写了“活剥人皮”,就曾被人指责为“虚假”,原因是“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中国人被中国人剥了皮”?这就是作品题材的可证伪性,即题材能被人们已有的经验和观察所否证。或许有人说,这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活剥人皮”之类可以理解为比生活真实更集中的艺术真实、本质真实。这样解释当然是很省力的。然而,被  相似文献   

14.
学生作文,我们一直强调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的真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真实,一是表情达意的真实.材料的真实是说所写材料与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一致.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作文中的"情"、"意"与心中所想一致.两种真实是有区别的.材料的虚假是虚构,表情达意的虚假则是虚伪.一般情况下,虚构是允许的,虚伪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相似文献   

15.
一、真实真情才动人 素材首先要求“真”,这是选材最基本的要求。所谓“真实”,对于议论文而言,由于所选取的材料要作为论据,因而必须真实可信,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论证,不能有半点虚假;而对于记叙文而言,“材料真实”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真人真事,只要合情合理,给人真实可信之感,也可以作艺术加工与整理。因此,“真”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罗伯特.库弗的多部小说围绕“现实与虚幻”这一主题展开,揭露出人类历史、宗教、政治的虚构特征,引导人们看到人类历经多年建立起来的社会远非他们自以为那样的真实、可靠,却是虚构、假想而成,像是人类自己的游戏,充满了任意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陈振桂 《教育导刊》2009,(12):58-61
撒谎就是说谎话,即明知是虚假的东西,但出于欺骗他人以获取好处的目的而做出与事实不符的叙述。一般说来,谎话包括善意谎话和恶意谎话两种。所谓善意谎话,就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无害的。比如祝福人“万事如意”,这种善意的谎话,人们爱说也爱听。所谓恶意谎话,就是存心隐瞒事实,故意给人虚假信息。比如警察正帮人寻找丢失的巨款,但捡到钱的那个人却对警察说,这钱是自己刚从银行取的。这种恶意撒谎,对社会、对个人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坏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德以法应对网络道德失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络弊端诱发社会道德失范   1.信息安全和信息质量难保证。一是网络欺诈行为。随着国内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网上购物逐渐被人们接受和采用。然而有些人却利用网上管理机构不健全的漏洞 ,在网上搞欺诈 ,进行虚假广告 ,提供质量不合格的商品 ,违背诚信原则 ,推卸责任。因此而发生的投诉案件越来越多。二是网络婚恋设陷阱。网络具有以图文构成的虚拟世界的特征。一些人利用网络这一虚拟特点 ,编织浪漫的情感世界 ,进行感情欺骗、玩弄感情 ,甚至骗钱骗财。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青少年充当“网恋”或“网婚”的主力军 ,过早涉入“家庭” …  相似文献   

19.
节制虚构     
虚构能力是我们尤其是中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文学虚构是写作中重要的技法和手段。然而,中学生写作中的虚构正在慢慢滑向虚假。中学生虚构能力的缺失自然造成对他们情感、想象和创造诸多能力的伤害。我们需要节制虚构,还写作以真实、情感和理性。  相似文献   

20.
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地还要澄明清澈的一面明镜,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灵魂。于是,我犹豫着,迟迟无法为心灵选择。我决定云游四方,寻访那些我景仰的人,然后做出这郑重的选择。临行前,上帝一扬他手中的信封:“我打赌,你最终的选择会是在这里面。”“上帝也玩骰子吗?”我不信,笑着上路了。竹篱茅舍边,我见到了颜,那个齐宣王说他宁愿“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的人。我问他为什么要选择隐逸,他眯起眼睛一笑,说:“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怎么还是那两句话”,我嘟嚷着想离开,身后却又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