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他一面从事繁重的文化工作,团结鼓舞进步的文化力量投入抗日救国和争取民主的伟大斗争,一面又以旺盛的精力,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史、思想史、农民战争史、历史人物和史学理论的研究,为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对抗战时期郭沫若在历史人物研究方面的成果作一番整理,以期揭示抗战时期郭沫若在历史人物研究方面的贡献。一、抗战时期郭沫若对历史人物的广泛研究1、对先秦诸子的批判“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一…  相似文献   

2.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比较进步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人才学家。郭沫若对他评价很高,说:“我对于王安石是怀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际上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得找到可以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是比较以人民为本位的人。”(郭沫若《历史人物·序》)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是在抗日的民族斗争烽火中走向成熟的,他在1941年12月到1943年9月,一连创作了六部大型历史剧。强烈的时代精神、雄伟的民族气魄和浓烈的抒情风格构成了郭沫若历史剧的特色.而在剧本中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感因素是形成这个特色的主要原因。这种情感因素不但影响作品的语言、人物情感的表现方式。而且对于作品的题旨压人物情感来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是闻名中外的大师级人物,是集诗人、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全才”。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村居即景》是十二岁的郭沫若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他生平的第一首诗作。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是一位足以令20世纪的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人物。他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古文字学家,堪称一代奇才。在一般人看来,想必郭沫若有超人的智商,绝顶聪明。然事实却不一定如此。郭沫若的智商有多高?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保存着两张郭沫若的成绩报告单。一张系嘉定府官立中学堂于宣统元年6月28日所发,郭沫若时年16岁,读完了中学二年级。成绩单上的成绩是: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55,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闻名中外的大师级人物,是集诗人、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全才".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村居即景>是十二岁的郭沫若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他生平的第一首诗作.……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史剧作家。他曾多次说过:“我是很喜欢把历史人物作为题材而从事创作的,或者写成剧本,或者写成小说”。又说他有好些历史研究“是为创作的准备而出发的”①。郭沫若同志一生所创作的历史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都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在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写于抗战时期的五幕历史剧《屈原》,是一部在郭沫若创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文化巨人。这种矛盾和悖论表现在他的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创作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及为人处世上。必须把郭沫若的矛盾和悖论放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是以其诗歌和历史剧创作的巨大成就,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但他的小说也写得很有特色。本文对郭沫若小说的开创之功和独特的认识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骆宾王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富传奇性的人物。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他的传奇色彩在自身经历之外,还戏剧性的表现在他所受到的历史待遇上。不用说他把则天女皇的宫闱丑事公之于众反而备受推崇的大唐王朝,只说明代与现当代。明代把骆宾王捧上了天,清代他受到冷落,现代史上郭沫若给以极大的赞赏之意,革期间他则大受批判,甚至于部分家藏骆氏诗的人,受到各种批斗。  相似文献   

11.
日本茶道的“四规”强调人民精神内在的一面。深谙茶道的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其早期诗歌创作表现了茶道“四规”的“和、敬、清、寂”的内在精神实质。基于这种操作理念,郭沫若早期的一个著名的文艺观——文艺的非功利说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立足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从郭沫若接受外国学影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早期泛神论哲学思想和浪漫主义艺观的形成,外国学影响在郭沫若诗歌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三方面,思考,探究来自异域的哲学,学营养是如何被这位中国现代诗人所吸收,消化,综合进而产生新的创造的。  相似文献   

13.
检索近十年来关于郭沫若与抗战文化的研究成果,我们不能回避其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遗憾,更多的论文远远没有达到深入挖掘郭沫若自身精神立场的高度。当然,这些遗憾也与中国抗战文化与抗战文学研究本身的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的先秦关学史研究,卓越地将审美形式和审美意识及其美学史结论融汇在一起,有着浓厚的经验理性色彩。他以青铜器皿上的器型、铭文和纹饰为切入点,从业经抽象的线条、图案和组配的结构形式,发掘其审美意味,彰显蓬勃旺盛的生命生机和历史性的深重涵值,并首次原创性地运用青铜器花纹来解读和确定关学史的时代内涵和特征。郭沫若以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理想为核心,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宏深语境中考察关学现象的变化,反转过来,美学现象则成为社会、历史、文化的表征,呈现双向互涵相协之关系。郭沫若同时兼具了青铜时代的社会史和美学史的开山祖身份和地位,他对先秦关学史精神、特征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说。郭沫若坚守实践美学观,从社会文化实践层面上加以解读、阐释和动态说明,他所进行的是社会学、文化学的美学史研究,所形成的论述话语和逻辑结构,至今仍是治先秦美学史学者的范例。他采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器皿学、文字学等原理,独得先例地创造了“标准器论”和“波动论”,这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研究,进而在先秦美学史的研究方面是世纪性的创获。他谛听远古美学史的“心音”,从文物和文献出发复原和复现美学史的现场。郭沫若先秦关学史研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缘自科学的实证精神、先进的方法论、优越的学术生态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文学的瑰丽天空,是由鲁迅、郭沫若等一批文学巨匠共同支撑起来的.但作家由于自身经历、生活感悟、性格特点诸方面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迥异的艺术个性.本文试从此入手,观察他们在处理相同题材时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百年新诗史上,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是很突出的,不过客观地说,《女神》并没有完全反映西方浪漫主义的艺术精髓,它在人文理想、题材选择、情感底蕴等方面都体现着对西方浪漫主义艺术主张的误解与曲解.《女神》艺术表达上的不尽成功,提醒我们,要想在新诗中真正实现浪漫主义中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的爱国新诗继承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的传统题材,并赋予这些共时性的基本内容以新的光彩与活力,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充了新的时代内容。另外,三诗人的爱国诗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三诗人有各自的思想情感方式,因此他们爱国诗所反映的内容各有侧重,即使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也各有其不同的着眼点与意蕴。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前期小说主要是"自我小说",所塑造的"自我形象"虽然表征各不相同,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与"他人"的相互"注视"中,生存处境在"自我"的感受中被极限化.由此,"自我"在爱欲、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我实现与生死抉择的多个层面被撕碎,同时又被拼接.其精神内质的复杂性,可视为"五四"落潮时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般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是个深受外国戏剧浸染的中国现代史剧作家。郭氏自称早期的浪漫主义史剧创作主要是受歌德的影响,但由于他对歌德的借鉴是基于对歌德的一种误读,实际上更接近于“席勒式”的纯主观的浪漫主义。40年代以后,郭氏的史剧理论与实践发生了向莎士比亚式的客观性的转变,可是由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和主流话语的导控,其表现手法又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莎士比亚。纵观郭氏后期的史剧创作,唯有《孔雀胆》是从精神实质上接近于莎士比亚的作品。本文试图从郭沫若的史剧观念与创作的衍变入手,论述歌德和莎士比亚对郭沫若的史剧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影响,从中探寻中国现代剧作家接受反应的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北宋诗人郭祥正和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受到学界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孔凡礼先生首发其端,考证郭氏的生平行实、校勘整理其文集之后,郭氏及其诗歌研究渐渐深入,涉及到郭诗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对这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郭祥正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