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chavior)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同情等。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并已成为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的论题之一。移情(empathy)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根据分析,Feshbach & Kuchenbecker(1974)认为移情有两个认知成分和一个情感成分。认知成分是辨认和命名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和采取他们观点的能力。情感成分是情绪反应的能力。儿童在生命的头一、二年间最初表现出移情的迹象。有个18个月的孩子,看到另一  相似文献   

2.
洪虹 《师道》2014,(10)
所谓问题儿童是指那些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儿童,他们都有共同特点和表现,即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与其所处的社会情景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在情绪上和行为上显著地异于常态,且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他们的这些表现,不仅影响其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而且妨碍自身学习活动的进行以及智力功能的发挥,甚至产生危害他人、危害集体、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3.
学习障碍是指理解、口语或书面语的应用等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加工能力的失调,表现为听、思维、说、阅读、写作、拼写或数字计算等能力的不健全。它包括感觉失调、脑损伤、最轻度功能失调、诵读困难和发展失语症等情况。但不包括学习问题主要由视觉、听觉或运动残疾、弱智、情感紊乱或不利的环境化或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的那些学习困难的儿童。思维缺陷是学习障碍儿童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杨敏 《今日教育》2007,(9):19-19
学前儿童通过参与“超市”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经验再现出来。幼儿在“超市”游戏中可以模仿他人的对话、动作、行为、心理和感情;加深经验的积累,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能够让幼儿初步体验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隔代监护、单亲监护或者他人监护、无人监护等,造成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离,情感缺失,使得他们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障碍、学习焦虑、性格偏差等方面,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行为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规则意识淡薄。有的孩子行为表现怪异,自我封闭,严重脱离社会,难以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如果儿童缺乏移情能力,那么他就难以识别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难以获得与他人相近似的情感体验,也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反应,当然他也就很难有同情、助人的行为了。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儿童在欺骗情境中的行为判断及意图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采用动画形式呈现欺骗故事情境(欺骗他人/欺骗自我) ,考察孤独症儿童对欺骗行为及意图的理解。结果表明,在欺骗行为判断的问题上,孤独症和匹配组儿童的表现没有差异。孤独症儿童对于欺骗他人的意图理解差于正常儿童,也不如他们自己对欺骗自我的意图理解。两组儿童在欺骗任务上的表现提示,孤独症儿童通过错误信念任务并不等于达到与正常儿童一样的心理理解水平,欺骗他人与欺骗自我的意图理解可能基于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情感智力是在传统智力研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炽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为了提高儿童、青年的情感智慧,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9.
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亲社会行为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由此得到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研究者认为亲社会行为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合作、分享、捐献、谦让、帮助、安慰等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婴幼儿早期因为自我意识水平较低,许多研究者认为他们不可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但根据奥里克(1978)有关儿童早期亲社会行为的界定:“亲社会行为是任何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亲昵地接触他人的身体的行为”。婴幼儿出于友爱的身体接触,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等皆可称为亲社会行为,这些行为被看作是个体友  相似文献   

10.
路玲 《河北教育》2007,(9):31-32
移情能力主要指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能够站在被认知者的位置上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由于被认知者的情绪情感反应,而产生与之一致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的过程。很多研究都表明,移情能力与个体的道德品质之间具有高相关性,移情能力高的个体,通常具有较高的人际技能,他们在社会情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创设交往情境,提高对他人表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是指社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因长期持续付出情感,并与他人发生各种矛盾冲突而产生挫折感,最终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的现象。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医生费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urger)首次将burnout(燃尽、耗竭)引入了心理学领域,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和界定。  相似文献   

12.
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典型发展的问题行为之一,常常表现为啃咬自己、撞击物品或他人、反复摇晃身体等。这些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威胁到他们自身或者其他人的身体安全,同时也会影响他们与其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阻碍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干预十分必要。目前常用的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感觉消退、匹配性刺激替代法、过度矫正、积极行为支持、强化、感觉统合训练和早期预防7种。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帮助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学会用恰当的行为方式表达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以3岁、4岁和5岁组共111名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学前儿童特质识别中的行为频次效应和效价效应。结果发现:首先,至少从3岁开始,儿童就能够根据他人的外部行为推断其特质,即进行特质识别;其次,与低频行为相比,高频行为条件下,儿童特质识别的成绩更高;最后,儿童特质识别中存在“积极偏向”,他们对积极行为的特质识别成绩显著高于对消极行为的特质识别成绩。  相似文献   

14.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他们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德情感不断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儿童品德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通过教育或训练 ,运用一些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加速他们社会化进程 ,促使年轻一代健康成长 ,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 ,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一、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是一种使…  相似文献   

15.
孙秀芬 《山东教育》2004,(17):23-24
在当今的儿童群体中,特殊儿童的比例正呈逐渐上升趋势。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一个幼教工作管理者,我确确实实感到了对特殊儿童进行研究、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特殊儿童的特殊表现虽然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但也存在某种共性,表现出其普遍性特征。今年我们幼儿园就接触到两例比较特殊的孩子,均属行为及情感障碍类型,他们的行为和情绪情感的特征,在一个持续的阶段内,表现出与一般儿童明显的差异。请看教师手记二则:  相似文献   

16.
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行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方面,父母一直被认为是儿童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大量研究也表明,拥有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技能和较少的问题行为。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表明,儿童并非单方面地接受亲子关系的影响,儿童的气质、问题行为及其他心理病理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与父母建立的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 ,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 ,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身体侵犯 ,即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武器踢、打他人 ;二是言语攻击 ,如通过讥笑、讽刺、诽谤、谩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欺侮。儿童的攻击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 ,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阻碍儿童个性和社会化的顺利形成。如何矫正儿童的攻击行为呢 ?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有人观察了幼儿园孩子的日常活动后发现 :如果对儿童的攻击行为不加干预的话 ,即使是比较内向温和的孩子 ,在偶尔几次攻击他人并从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儿童通过语言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愿望,倾诉自己的感情,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总之,语言的发展与认知、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都是严重困扰儿童的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可能会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所谓合群性,是指个体积极接近他人和参与他人的活动,想获得他人的认同,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过程。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在得到他人认同和接受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他人的思想、情感体验。大班幼儿虽然尚处于交往的开始时期,但这时期合群性能力的高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因此我们对大班幼儿的合群性进行调查分析,以供父母参考。调查发现现象1 哪类孩子受欢迎?儿童交往心理与行为,主要是受儿童的能力、兴趣、个人吸引力的影响。影响孩子受欢迎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助人、随和、父母善于人际交往等。善于助人说明孩子能适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