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专世界历史教学应如何进行?我的体会是,端正治史目的,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据当代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史论结合,将唯物史观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是贯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主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空背景下,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离不开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要以一种全球性思维、一种全新的开放意识审时度势,开创一条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劳动二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是理解全部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只有运用科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即唯物史观分析范式,才能正确反映经济运动和经济规律。该文运用唯物史观这一武器,揭示了劳动二重性的含义、关系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所描绘的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先富带动后富,是推动小康进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统筹兼顾、消弭差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时代注解,它植根于物质生产实践,回应人的需要发展诉求,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旨归。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科学认识其时代内涵需要从逻辑起点、基本前提、关键要义、内在要求、目标样态等维度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当前,扎实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紧紧依靠党和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精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自觉,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夯实物质基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强大势能。  相似文献   

6.
接受史注重对接受者“主体性”的研究。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唯物史观满足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这一接受主体所面对的“中国向何处去”的方法论期待,契合了当时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认知基础的社会心理,具有在近代中国得以被选择优先接受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进化论思想也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更好地理解与接受唯物史观搭建了桥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得以优先被中国早期知识分子选择与接受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7.
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赖之以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唯物史观研究中系统形成了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确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其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逐渐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劳动价值论也因为有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而具有不可战胜的生命力.在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方向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新构想。这一构想的内涵由社会主义不是穷而是富、社会主义应允许部分先富、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共富三个命题所构成。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的生产力特征、制度特征和政策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日趋成熟,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该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是它的平衡机制;而摆脱贫穷是它现实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的理论不同于“同步富裕论”、“同等富裕论”、“平均富裕论”,搞清了这个问题可使人们对共同富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两极分化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经济现象,而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生理现象。从现实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我们要正确对待两极分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极分化是通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亦即两极分化问题。两极分化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经济现象,而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生理现象。从现实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正确对待两极分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极分化是通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梯。  相似文献   

13.
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同步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激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建立起增进社会财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要成为经济强国 ,必先成为消费强国。要解放生产力 ,必先解放消费力。解放生产力不是目的 ,解放大众消费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是根本 ;提高工资福利 ,可以扩大消费 ,促进就业 ,凝聚人才 ,推动科技发展 ,有利于政府的廉洁高效和吸引外资 ;共同富裕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需要政府强力干预。迄今为止的人类实践证明 ,除了高工资高福利和股权普惠之外 ,没有其他道路可以使人民大众真正通向共同富裕。而没有共同富裕 ,国家兴旺发达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阿马蒂亚·森指出贫困的实质是主体缺乏进行活动的基本能力,消除贫困就是要赋予主体以进行活动的实质自由,这一过程就是发展;发展在价值上体现为基本能力平等.森的发展观不仅把贫困与发展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使平等这种价值更具普遍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伦理上的现实性,是一种伦理理念.作为伦理理念的发展,就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要求或道德冲动力,而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文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不仅给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也造成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进程.为了适应农村劳动力市场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必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采取多予少取政策,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从而有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农村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非扩张映象族公共不动点的存在性与唯一性,推广了文①—⑤中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的节约思想丰富而深刻,主要包括分工能节约时间、节俭能增加资本等主要内容.亚当·期密提出的节约思想,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同时又存在着一些矛盾的地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学习研究该思想,有助于我们形成一个良好的"节约"观.  相似文献   

19.
稀缺加上人类多样性特征是人类社会冲突的根源。尽管市场不是万能的,但如果尽量用市场的力量去解决由此引发的问题则不仅能化冲突为和谐,还能利用这种多样性特征造福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机会均等的条件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根源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教育机会均等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基本保证;二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承担教育成本,三是要有观念的同步甚至超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改变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状况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普及全民教育;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总体教育水平,增加教育机会,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为教育机会均等创造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