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扩展被当作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也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2.
朱瑛 《湖北教育》2005,(4):24-26
我曾多次置身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的同时,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听课中,我们就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讨论讨论、表演表演,  相似文献   

3.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在2004年《人民教育》第18期上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扩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联想多多。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  相似文献   

4.
近读《人民教育》2004年第18期的《要温度,也要深度》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这样的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拓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联想多多。我曾多次置身于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为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阅读理念。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之一,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阅读教学“课程目标”还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防止离开具体文本进行所谓的讲解,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明确:“根据语境揣摩语句涵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涵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为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阅读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语课怎么“讲”?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的‘讲”’。吕叔湘先生也强调:“讲的要击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要是学生懂了,你还老在那儿逐字逐句地讲,学生就不爱听,只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冲击着每位语文老师,语文教改活动如火如荼,老师们各有各的创新,异彩纷呈,学生们也似乎越来越青睐语文课了。但有一种现象却让人感到费解:一些学生十分喜欢上语文课,但语文感悟力不强,作文老写不好,语言表达能力差。原因何在?语文课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笔者反复思考,请教同行,终于有所感悟,弄清了症结所在。下面,笔者就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谈几点认识和心得。  相似文献   

8.
过去往往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叫“讲”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称之为听”课。课堂上教师怎么“讲”、讲”多少,成了评价课的重要依据。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一些教师又认为课堂教学要少讲”或“不讲”。其实,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究竟如何讲”,关键要有一个“度”。叶圣陶先生曾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也体会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要革‘讲’的命?”话题发表(见本刊2005年第2期)后,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纷纷来稿参与讨论。从这些来稿看,对新课程教学还要不要讲授基本持肯定的态度,问题是如何理解讲授及如何讲授,对此许多老师提出了颇具启发性的见解。但对《“错误”的以诗解诗?》课例的评价,依然分歧很大。对于某一堂课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问题在于这些争论背后的一些思维假定。比如,大家都认为讲授是必要的, 实际日常教学也多以讲授为主, 可为何在评判一堂课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精神时,又往往以讲多讲少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呢?为什么总是把表面上“讲”多了一点的课定义为反新课程呢?为什么许多教师反映,在新课程的公开课上,执教者宁愿追求虚浮热闹的自主合作、讨论交流而拒绝必要的、精彩的“讲”呢?这些看似悖谬的现象提醒我们,可能是我们思考教育的某些思维习惯、理念假定出了问题。 我们刊发以下几篇文章,不过是给大家关注并反思影响我们教育行为、看法的思维假定提供引子罢了。愿更多的人以梁启超式的自我解剖精神——“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来澄清、揭示、检讨我们过去不曾意识到的思维假定。  相似文献   

10.
向锦 《考试周刊》2009,(32):55-56
本文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好课的标准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多样性与充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加强课外阅读是开展大语文教育,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自然、生活和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追求的是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常态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通常或本来的状态下简单、扎实、有效,并且必定是经得起考验、学生喜欢、老师自己满意的课堂教学。然而,当我们走进课堂听了一堂堂谓之原生态的常态课后,不得不反思:以去"浮"求"实"为核  相似文献   

13.
隋国庆 《湖南教育》2007,(11):16-17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追求的是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常态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通常或本来的状态下简单、扎实、有效,并且必定是经得起考验、学生喜欢、老师自己满意的课堂教学。然而,当我们走进课堂听了一堂堂谓之原生态的常态课后,不得不反思:以去“浮”求“实”为核心的常态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面目?  相似文献   

14.
朱瑛 《福建教育》2005,(6A):15-17
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重视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但是,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  相似文献   

15.
陈丹勤 《教育现代化》2006,(11):102-103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课改至今,成绩喜人,翻阅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极力提倡在教学中采用“新课标”,课改的浪潮波涛汹涌。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教师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同时,有意无意中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冷静地反思,进而纠正这样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黄才权 《现代语文》2010,(6):131-133
语文课的引思策略很重要,尤其是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设计出好的引思策略,可以把新理念下各种有价值的语文教学思想圆融贯通,诸如基于问题解决的现实教学观、基于研究学习的现代课程观、基于以沟通为目的的互动教学观、基于自主探究的自主学习观和基于过程与情感的发展性评价观等,从而使得浪漫而且美好的新语文理念在我们不舍的追求中成为现实。笔者以为以下几种引思策略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全晶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做出富有个性、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十册的说明文《鲸》为例,谈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语文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逐步变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给语文教学增添了生机活力。但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由于对新理念内涵把握不准,有的老师带着冲动的热情和时尚的追求,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语文教学的误区,造成语文课“体态过丰”,逐渐“肥胖”起来。现就以下几种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拓展“拓”胖了一位年轻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化名城》,在对课文粗略地扫描之后,就急于引导拓展:“名城的历史怎样?文化价值怎样?怎样来保护?类似这样的文化名城有多少?准备怎么画这座你心中向往的名城?”等等。花费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逐步变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给语文教学增添了生机活力。但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由于对新理念内涵把握不准,有的老师带着冲动的热情和时尚的追求,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语文教学的误区,造成语文课“体态过丰”,逐渐“肥胖”起来。现就以下几种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往往又不好把握。因此,新课程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