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2.
"易与天地准"的历史思维是司马迁史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周易》方面的原因,一是司马迁方面的原因。《周易》自身的属性与它在秦汉时期的地位使《周易》思想成为司马迁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易学流派等是司马迁形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的重要前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主要表现为对《周易》原文与易理的引用。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作史思想深受《易》的影响,他的“通变观”与《易》道的精神是一致的,其思想脉搏里跳动着《易》的文化精神。司马迁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思想家。《史记》不过是以“整齐其世传”为手段,通过历史来发表自己看法的哲学著作。司马迁暗含着写一部显性的《易》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最近,王俊清同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观其文章,想见人德》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谈到了司马迁所遭的“李陵之祸”.王俊清同志说:“司马迁因李陵事件遭祸受刑,这是历史上一件冤狱.”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这是因为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是有其原因和理由的”.司马迁“与李陵俱官‘侍中’”,“对李陵之为人还是深有了解的”,李陵“‘事亲孝,与士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得益于历史教育,又对历史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司马迁及其《史记》对历史教育的贡献表现在:1.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治国提供良方;2.《史记》的内容为历史教育提供了好教材;3.进步的历史观奠定了历史教育指导思想的基础;4.创新通史体例,确立了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的范本;5.多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引起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史记》曾以“实录”著称,司马迁的思想、人品也为世人所称颂不绝,但却很少有人系统地谈及司马迁和《史记》的另一面,本文试从《循吏列传》入手,对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作一点挑剔。一、《循吏列传》并非“实录”司马迁作史,主观色彩极浓,陈仁锡曾说;“子长作一传,必有一主宰,如李广传以‘不遇时’三字为主,卫育传以‘天幸’二字为主……”(引自优川资言《史记会往考证》)。这样的人物传记只是写作时有明确的立意,只涉及材料的取舍问题,终属于“实录”范围。而象个泊夷列传》就不同了,传文所载伯夷叔齐之事迹均不可信,梁玉绳《…  相似文献   

7.
鉴于《史记·天官书》正文部分与论赞部分之间在天人观上的对立,导致了对司马迁天人思想评价严重失当,笔者曾于《走出司马迁天人思想研究的误区》一文中提出一个假说,本文就这一问题依据《太史公自序》和《天官书》作了进一步的探究。文章认为,《天官书》的正文并不代表司马迁的天人思想,它只代表官方的天人思想,《天官书》论赞部分才代表司马迁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同时提出,司马迁的天人思想是一元的,并无自相矛盾之处,也不存在天道观与人道观的二元对立或神秘思维与理性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矛盾冲突;司马迁的天人思想代表着当时对天人关系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一部史书,它清楚地体现出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人生价值观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究天人之际,确立人的地位。认为历史是人创造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二)功著于世,名垂青史的显名观。(三)见义勇为,急人之急的道义观。(四)加强修养,保持操守的人格要求。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在他的不朽巨著《史记》中记载了许多妇女的历史事迹,描写了多种生动的妇女形象。正如白寿彝先生所说:“在写妇女历史方面,司马迁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而从文学的角度说,在描写妇女形象方面,司马迁的成就也是不能抹杀的。司马迁为什么能作出这样的贡献与成就?这主要是与他具有进步的妇女观分不开。本文试图探讨司马迁的妇女观,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胜庆 《中国教师》2009,(Z1):450-451
《史记》是史学、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其中也反映了司马迁的文学观。本文谨以《太史公自序》一文为主要依据,参考《报任安书》及《史记》中与文学有关的篇章,分析司马迁"发愤著述"说的产生原因、内在精神及价值,力图以此来解析司马迁文学观的内涵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宋人真德秀倡司马迁师承董仲舒说以来,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本文从司马迁博引古籍,不一定接闻于董生、《史记》《汉书》不载司马迁师承董仲舒之事、司马迁与董仲舒同居茂陵说不可靠、《史记》对董仲舒的评价远不及《汉书》、司马迁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评价兼采《春秋》三传而不主公羊一家、司马迁与董仲舒相同是因为两人有相同的文化渊源等九个方面,说明司马迁师承董仲舒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表现出来人才学思想是丰富的。他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叙和评论中,不断阐发他对人才使用的观点。文章以大量篇幅考察了司马迁所记载的因人成事和因人失事的历史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司马迁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3.
自宋人真德秀倡司马迁师承董仲舒说以来,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陈桐生在《司马迁师承董仲舒说质疑》一文中从司马迁博引古籍,不一定接闻于董生、《史记》《汉书》不载司马迁师承董仲舒之事、司马迁与董仲舒同居茂陵说不可靠、《史记》对董仲舒的评价远不及《汉书》、司马迁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  相似文献   

14.
从“黄老之学”到“小国寡民”──再论司马迁的悲剧田启霖司马迁“‘遭李陵之祸’,既有当时的历史因素,又有个人因素,就其个人因素来讲,有他对反击匈奴战争的态度问题,又有他‘石问’所对触犯刑律的问题。”这是我在《评“遭李陵之祸”》一文中所阐述的基根看法。如...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1月17日,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组织了以“司马迁的历史观”为中心议题的学术讨论会,与会的二十多位学者就此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许多问题达成了共识,现将此次会议的讨论情况综合报道如下。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创始人,他的历史观对于中国的历史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之研究这一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会学者也指出,多年以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尚不尽人意。据《司马迁与史记研究论著专题索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统计,1994年10月以前国内外此类论文仅18篇,讨论得还远远不够。历史科学的特点是:它的研…  相似文献   

16.
墨子的“合志功而观”指的是对人们行为的好坏、善恶应将其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司马迁继承了墨子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合志功而观”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更重视“志”之高尚低下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单以其“功”之大小、事业成败如何为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往三千多年的历史人物进行的道德评价,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任鹏杰先生在《历史教育中哪些知识有价值且值得学习》一文中指出:“弄清历史知识‘是’的过程,就是准确建构历史概念(定义)知识的过程,就是‘回归历史现实本身’的过程。……准确建构历史概念知识,是历史教育的价值之基,据真,方可言善言美,拓展更多价值。”诚哉斯言,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学观和学生观,高考历史复习课必须越常规探索新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一部科学而严谨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堪称东方的“荷马史诗.”基于此,人们从多方面对《史记》进行了研究.对司马迁的文学观,许多前辈学者也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探讨.本文意在前人的基础上,钩稽一下司马迁的文学观.司马迁写这部史书的宗旨很明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①但是,当时文史尚未“分家”,司马迁关于文学的见解,往往和史论结合在一起,文心和史识是融汇贯通的.从他对历史问题的见解中,从他对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于文学的明确观点.  相似文献   

19.
提起司马迁,人们首先会想到与他有关的两件事,一是他撰写了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一是他受过宫刑。可以这么说,由于司马迁的名气,在受过宫刑的历史人物中,司马迁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他也就与宫刑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他生前把宫刑当作奇耻大辱。司马迁与宫刑的关系,也是历代史家和学者研究司马迁时避不开的一个话题。究竟宫刑给司马迁和《史记》带来怎样的影响,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0.
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一书列举大量神话材料论证《史记》的著述表明司马迁对君权来源的看法,并以此说明《史记》有神学目的论倾向。其实这是对《史记》的误读,是囿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该书举证的神话材料涉及了《史记》阐释的历史化神话、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化等问题,司马迁对这些问题的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使他能超越君权神授的思想,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