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品德评价是学校评价工作的重要部分。搞好学生的品德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优良校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把品德评价工作提升到了全校齐抓共管的层面。经多年探索,形成了“争七彩箬卡,塑良好品行”这一品德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
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和品德学科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搞好学生的品德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品德评价存在片面和单一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品德评价,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把理性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本文从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原则、品德评价的策略和判断品德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三个方面探讨适合小学生品德评价的有效策略。为推进和改善学生品德评价,增强德育实效性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提高"品德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课前准备,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新课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主题学习,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多元评价,激励学生的行为意志;课外延伸,激增学生的良好习惯五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以下简称"品德课")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很难在品德课教学中完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素质的学生,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指导德育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德育的中心任务在于形成学生优良的品德,即培养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而选择富有实效品德评价方式,是完成该项任务的重要保障。品德评价的主体之一是教育工作者。由于班主任是一个班的教育管理者,并对全班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品德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拟从分析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加强和改变班主任的品德评价工作提出一些对策性的建议。   一、小学品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品德评价不仅指学期末班主任对学生的操行评定,也包括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品行状况的即时性评价。恰当的即时性评价是促使学生品德得到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而评价不当则会扭曲学生的心灵,妨碍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探究即时性评价失当的原因,了解和掌握表扬与批评的正确方法,对于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正...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生品德评价是以小学生品德为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小学生品德评价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学生品德评价倾向于整齐划一,评价目的、标准、主体、方式单一,过分强调定量评价,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以来,教育界倡导实行差异性评价。差异性评价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主张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的  相似文献   

9.
李锐利 《班主任》2003,(12):3-5
一、主体性在中学生品德评价中的重要意义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搞好品德评价对于德育的效果起着正向强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品德评价中,是否充分认识到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李保明 《中国德育》2015,(23):71-74
品德是一门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一个人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等品德心理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信"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节点"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良好信任认同,道德是难以真正内化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已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范畴。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巧妙运用开放式教学策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可使学生感受真实生活中的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2.
学生品德的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一定的品德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品德行为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它是外界的品德规范内化为个体品德的重要环节,是品德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无论是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还是对评价的导向、诊断、强化、调节等功能的发挥,自我评价都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近些年来,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倾向,致使学生的品德的自我评价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此文将针对这一状况,提出系统的意见和建议.一、学生品德自我评价的教育价值(一)、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第一,通过品德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开展品德教育,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教育是否具有针对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能否发挥的重要标志.品德教育过程,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它既是教师输出、获取、处理、反馈信息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培养,仅靠教师的输出是不行的,还必须通过学生输入,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慎  相似文献   

13.
在基础教育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独特的任务。它凭借外部环境,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品德课堂虽小,但却囊括整个人类历史的变迁、现实社会的矛盾、个人品德的修为。"做有担当的教师育有德性的学生"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韩忠幸 《广西教育》2011,(7):20+34-20,3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举例学生分析"几乎成为一种模式,学生缺少思考和自我内化。这样的课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养成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必须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每学期都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品德评定,然而评定的方法是否科学,会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品德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这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生品德评价是考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品德水平的重要手段.反思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品德评价,不难发现,在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上都存在某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阐述了品德评价立体化概念及其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合理性,并从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品德评价立体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品德评价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卓有成效地运用品德评价法,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其理论与实践中的若干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正于同志们。一、品德评价法新探 (一)品德评价法的本质与依据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进行德育的一种方法。它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教育者十分注重道德评价,强调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正确评价来激发学生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深化,同时抑制不良品德的滋生和蔓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评价的外在激励作用,但我们应思考的问题是,当前的品德评价能正确衡量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吗?这种评价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真正能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激励手段是什么?一一直以来,教育者非常重视道德评价,认为评价是重要的激励手段。在德育过程中,为了克服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当前,品德量化成了德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一个时尚。通过评价,尤其是量化评价,一…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小学品德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提出:"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通过评价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2011版小学品德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更加强调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自主探究与实践体验。基于此,笔者在实践中尝试建构"幸福探源三色卡"教学模式,力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良好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幸福探源三色卡",是指以三色卡为教学媒介,以道德问题和社会生活为基点,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教学方法,最终实现让学生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