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学者们研究的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学术界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赵明 《华章》2011,(32)
本文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界的研究观点进行梳理和评价,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七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科学命题以来,我国理论界就此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实现路径,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关系等方面对近年来学界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作一简要总结和概述,以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后,这一问题随即成为学界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不仅围绕理论依据、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探讨,而且还揭示了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以及路径选择。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综述主要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生、含义、路径和推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念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开展大众化的活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的研究还不深入,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理论化不够;其二,实践性不够;其三,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途径的研究容易忽视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工作,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我们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把握好切入点,结合国内优秀的文化传统内涵,紧跟时代步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进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灵活化,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背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主要特色以及宣传普及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很多专家学者围绕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近三年来,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基本路径、制约瓶颈、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方面.其发展趋势由概念分析转到实践路向,由经验性研究转到实证性考察.  相似文献   

11.
胡围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9-20,30
做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必须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与中国化、时代化的辩证关系,认清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阐明做好这项工作的战略途径。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切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复杂的社会中,为有效地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宣传普及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结合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5W"模式,提出了良性循环的"六环"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伊始,既开始了它的中国化历程,也开始了它的大众化历程。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潮跌起,积累了一系列的历史经验。认真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我们完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问题,既要反对只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而偏离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教条主义倾向;也要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一概予以否认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在此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充分发挥“人”即主体的作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大体可分为先进主体和基础主体两类,前者主要指党政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教队伍,后者则泛指广大人民群众.各类主体在大众化中都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局限性,需要认真对待.只有正确认识和客观分析各类主体的现实缺陷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从而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坚实的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成果撷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持久生命力和旺盛战斗力的内在诉求和现实需要,是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是不断拓展和持续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力与说服力的科学路径与必然选择。近两年来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对这一课题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总体而言依然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研究广度还是研究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提高。简要回顾与客观评析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论探究的深度掘进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实践的角度来认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践性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本质要求和必然追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以理论成果造福群众,理论宣传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客辞的先锋责任。高校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平台,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凸显高校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有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收到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