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世中  钟林林 《高教论坛》2013,(11):20-21,31
国家特色建设点工程的实施,是教育部为了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举措。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于20lO年成为教育部资助的国家特色专业。经过3年的建设,取得了成功经验,为国家培养了优秀的法学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广西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点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为高等学校的法学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院法律系法学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法律系积极筹划、认真研讨并付诸实施的重要改革举措。通过组建法学实验班、与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合作办学等新模式,我院法学专业逐步实现了由"法学学术教育"向"法学专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亲历者,笔者以墨尔本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为例,探讨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实现路径与前置条件,并认为国际化不是一个口号,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念探讨层面,而是应该研究国际化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用性法学理论""复合型人才理论""直接角色理"等,湘潭大学法学院在全国首创了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当事人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而言,该模式具有教学视角的全方位性、教学案例的特定性、学生参与案件的直接性等特征,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四步骤教学流程,即教学案例的选择、法律文书的写作、法律程序的启动与推进、教学效果的考核.  相似文献   

5.
社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存在大量法律纠纷,这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探讨和研究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社区化模式,对独立学院教学特色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独立学院与社区间合作、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是构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社区化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教育部法学特色专业"质量工程建设中,为凸显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改革特色,烟台大学法学院致力于"应用型卓越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宏观设计,微观落实,以适应现代法学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法学本科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中逐渐达成共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分类型培养学生,重视对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和国际化的培养.德国和英国在“博罗尼亚进程”中高等法学教育的改革经验,美国丹尼尔·韦伯斯特学者荣誉计划和威斯康辛法学院的课程改革值得借鉴.我国法学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在未来主要定位为培养合格的律师,细化课程设置,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流动性,完善考核制度,确保法律教育的品质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单一而固步自封的法学传统课堂教育模式日显捉襟见肘,教育方法和理念的革新迫在眉睫,"智慧微课堂"正是顺应时代需求孕育而生的一种具有开拓性的智慧教育模式.针对法学专业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的弊端,应通过开展"法学"课程群的智慧微课堂建设、"法学"课程群之智慧微课堂的系统工程开发及以"智慧微课堂"为核心兼容混合教学法特色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等改革工作,进而构建以"智慧微课堂"为核心兼容多种教学模式的法学课程体系,以实现法学专业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也日益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类高校都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皖西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近年来,以"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为契机,实施"142"模式,多措并举,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符合自身需要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构建急需大量法律人才,当前开设法学专业的高等学校数量颇多,但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悖论与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等法学教育模式存在弊端,亟须改革。在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语境下创建学生参与式学习课堂,融合人文教育、学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习实践环节比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浪潮下,一些法学家提出法学教育和法学人才培养必须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实际上,这种提法欠妥当。并非所有院校的法学教育都要培养国际化人才,也并非所有院校的法学教育都能培养出国际化人才,只是少部分具备雄厚师资、良好生源并处于开放前沿的高校才有条件把国际化作为培养目标。特色化才能应对全球化,国际化只是特色化中的很小一部分,特色即优势,特色即竞争力。各高校的法学教育要根据院校的类型、功能、层次、历史传统、地域等方面的差别,充分结合本校其他学科资源,形成自己的法学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软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由此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对软件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提出新需求。本文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致力于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体系,努力为我国高校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提供借鉴,做出示范。文中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典型做法和数据。  相似文献   

13.
“模拟法庭”课程设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由于各法学院对模拟法庭的含义、课程设置等问题的认识尚不统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学传统教育体制及现实条件的制约,课程设置模式参差不齐,影响了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法学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对法学教育进行定位,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把模拟法庭设置为一门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14.
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职教育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同时,还要突破"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圈子,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以国际社会需求变化为导向,调整专业方向;设置国际化课程,实现学科普遍化、跨文化、全球通;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性教学管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合作和竞争;促进认证制度的国际化和就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石磊 《华章》2011,(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法学专业案例教学法获得了广泛的关注.高等教育界人士在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各高校也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对案例教学法的核心价值缺乏深入的认识,加之教师和学生对案例教学在思想上和物质上准备不足,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也常常流于形式.本文从法学专业案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案例教学"适应性"的问题,以期解决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案例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从案例教学法发展出来并借鉴医学院临床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法律教学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各法学院。目前,我国已有几十所高校法学专业将起源于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引进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南科技学院在顺应新形势前提下,既应积极推进法律诊所教育,又应结合本校优势形成自身特点,因此,在法律诊所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王蓉 《教育教学论坛》2012,(40):216-217
法学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普遍接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应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为核心,从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的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18.
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从案例教学法发展出来并借鉴医学院临床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法律教学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各法学院。目前,我国已有几十所高校法学专业将起源于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引进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南科技学院在顺应新形势前提下,既应积极推进法律诊所教育,又应结合本校优势形成自身特点,因此,在法律诊所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法学教学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改革必然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机制和教风等等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平台”加“模块”是一个具有优势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法学核心课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宁波大学法学院新尝试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改教分离”为核心的考试方法改革为例,提出了司法改革背景下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关于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转型标志,交流与合作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题,改革与特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源.因此,在观念政策层面,应当从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维护教育主权、合理规范高等教育机构、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等四个方面来确定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走向;在办学机制和运行模式层面,应当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等五项举措来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同时将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办学特色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