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琼 《湖南教育》2009,(5):54-54
在一些语言学专业刊物里,有论者对某些词语词义重复现象提出批评,认为这些词语"语义重复,架床叠屋"。作为批评之首的是习用语"凯旋归来"和成语"邂逅相遇"。其理由是:"凯旋"就是"胜  相似文献   

2.
柴舟 《语文知识》2006,(7):32-32
①有个中年人提议,说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让老人相信我们不是坏人。(《读者》2005年2期29页) “当务之急”的意思是“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现在”连用语意重复,应去掉“现在”。  相似文献   

3.
成语多源于古代,组成成语的语素多为文言语素,而文言语素的语意比较隐含。因而运用中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成语中的某一文言语素与同一句中其他词语的语意重复,这是一种语病。报刊中像这样的重复语病时有所见——(1)宫廷大臣、军政高级官员借此机会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百姓生灵涂炭,怨声载道。(《南方日报》2011年10月21日)(2)原本健康活泼的小立双手骨折,全身遍体鳞伤,样子惨不忍睹。(《南国都市报》2011年9月16日)  相似文献   

4.
严景东 《学语文》2008,(3):32-32
一、客观题 安徽卷“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这两年共有4道客观题,07年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连贯(排序)”,06年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得体”。全国卷也是4道题,06年考的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连贯(衔接)”,05年考了“错别字、字音、成语、语病、词语辨析(实词)和语意明确(歧义)”(共3套卷子,安徽用的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语意明确[歧义]”)。  相似文献   

5.
王晓维 《语文知识》2005,(10):29-29
1.老舍《茶馆》:先后相继关了门。《茶馆》第二幕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先后”与“相继”语意重复,应去掉一个。2.唐弢《琐忆》:不期而遇地晤见。文中有这样一句:“我却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与“晤见”连用语意重复,应改为“我却与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了”。3.汪曾祺《胡同文化》:羊尾巴、狗尾  相似文献   

6.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使用率很高,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有些成语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本身就能表达一种完整的语意,如果在实际应用中画蛇添足,则会造成语意的重复。以下32例成语便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同义成语的连用和释义是成语运用当中的两种特殊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对同义成语是同时出现在一个语言环境之中的。下面分别加以分析。首先来分析一下同义成语的运用。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三种:1.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都是比喻性成语。例如:“这正如俗话所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了酝酿已久的主题思想,有了考虑成熟的人物,写起来就神来笔就了。”(峻青《主题的选择和表现问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都有“条件成熟了,事情就会成功”的意思,是一对同义成语,并且都是比喻性成语。由于“瓜熟蒂落”以“瓜”、“蒂”为喻体;“水到渠成”以“水”、“渠”为喻体,这两条成语连用在一起,就从两方面比喻加以强调以增强语意。2.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一条是比喻性成语,另一条是直陈性成语。  相似文献   

8.
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通过解读近几年的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常用成语的误用类型有如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对象错位、轻重失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搭配不当、双重含义.  相似文献   

9.
学习成语有没有诀窍?我写了几首顺口溜,希望成为大家学习的入门钥匙。这里,且听第一首顺口溜: 学习成语有诀窍,感情色彩须知晓; 语意分清“褒”和“贬”,还有“中性”别忘了。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12日《信息时报》上刊登了一则新闻,其标题为《广东警方查处制假现场时一涉嫌售假嫌疑人突然猝死》,读起来特别别扭,因为其中的“突然”与“猝”明显语意重复,“猝”就是“突然”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一、“正方兴未艾”《应用写作》2001年第2期卷首语《应用写作: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网络应用文的崛起正方兴未艾,势不可挡。”“正方兴未艾”语意重复。《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方兴未艾”的解释是:“方:正当。艾:停止:尽。谓事物并未停止,正在蓬勃向前发展。”“方”已含有“正当、正在”之义,不必再用“正”字。  相似文献   

12.
严华银 《新高考》2004,(3):10-11
语言知识这部分内容,高考主要放在第Ⅰ卷的第一部分。一般情况,这部分计6题18分。它涉及的主要考查内容有:字音认读、错别字判定、词语选择、成语使用、语病诊断等。其中,语病是考查的重点,以2003年全国卷为例,第4题“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第5题“没有语病的一句”,第6题“语意明确的一句”,都属于这一范畴。这表明了命题者在语言知识部分考查能力的倾向,我们应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四字格成语常运用音节的重复来增强表达效果,这种音节重复现象在修辞上称作重言叠韵。四字格成语重言叠韵的主要形式有:一AABC式这类成语前两字重叠,后两字不重叠。如:比比皆是头头是道历历在目井井有条蒸蒸日上落落大方济济一堂愤愤不平前两字重叠,重叠部分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用以强化词义的程度和感情色彩。如“津津有味”,“津津”意思是“兴趣很浓的样子”,用“津津”形容“有味”,更突出了有味的程度,指很有滋味或非常感兴趣。又如“闷闷不乐”,“闷闷”的意思是“不舒畅、心烦”,“闷闷”修饰“不乐”,状况…  相似文献   

14.
有些成语,解释起来不会出错,但实际运用起来就可能产生错误——一种不知不觉重复语意的错误。下面,我们通过错误造句来加以辨析。【破天荒】小明破天荒地第一次获得第一名。("破天荒"与"第一次"重复)【潜台词】他的话中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暗含"与"潜"重复)【难言之隐】我其实有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与"苦衷"重复)【南柯一梦】这只是一场南柯一梦。("一场"与"一"重复)【相形见绌】小明就显得相形见绌。("显得"与  相似文献   

15.
①去年8月,他携同年迈的父母再次到中国旅游时,不幸突发心脏病在北京去逝。(林叔猛《日本右翼人性何在》) 上例中,将“去世”(离开世界)与“逝世”(去世)两词合二而一,造成语意重复,宜用“去世”。②这种光辉掩没了周围的一切:掩没了陌生人的脸,掩没了车上拥挤的人们。(易海舟《风铃》) “掩没”属生造词语。就单个“掩”来看,有“遮盖、掩蔽”之义,然“一切”是难以“掩”住的。句中“掩没”均应用为“淹没”,取其比喻义“漫过;盖过”才恰当。  相似文献   

16.
肖川 《今日教育》2011,(3):34-35
任何评价都会涉及评价标准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不重不漏”。“不重”,即不重复,各个评价指标之间不存在重复、包含、交叉的现象,以避免统计学上的重复计算;“不漏”,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第4小题是考查成语的题,题干是要求选出四句话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答案是D句中的“如数家珍”用错。而考试后有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C项中的成语“自惭形秽”也有问题。C句是:“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成语“自惭形秽”中已经有了“感到”的意思,句子中则又说“感到自惭形秽”,属语义重复,故是错用。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有“犹抱琵琶半遮面”“对牛弹琴”等成语。英语中也有许多与乐器有关的成语。它们最初多限于乐器,后来语意逐渐扩展,意思逐渐丰富。1.blow one's own trumpettrumpet,喇叭。该成语源于中世纪。在中世纪,当王族光临某地时,传令官总要吹起喇叭(blowr their own trumpets)宣告他们的到来,平民也必须同时吹号(blow their own horns)表示欢迎。据记载.该成语从1447年起即在英国开始使用。后来被用来比喻“自我吹嘘”“自吹自擂”。例如:  相似文献   

19.
“望文生义”与“顾名思义”是两个语意相近的成语,因其短语结构相同(同属连动式短语),且语法功用基本一致,因而不少人难以将二者区别开来。其实,“望文生义”与“顾名思义”是有较明显区别的,现将二者涵义分别略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有些成语,解释起来不会出错,但实际运用起来就可能产生错误——一种不知不觉重复语意的错误。下面,我们通过错误造句来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