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孔子对“礼”的认识和主张体现着他的政治学说,同时这一思想对后世统治阶级的政治实践有十分巨大的社会作用.孔子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试图构筑一个“礼”治的理想社会.研究孔子“礼”的内容对于我们全面研究孔子及其所处的当时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据《论语·学而》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子路问:"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合乎义理的主张,可以立刻付诸于行动么?"孔子答道:"有父亲和兄长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另一个学生冉有问:"先生,我要是听到合乎义理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公西华感到迷惑不解.孔子笑了笑说:"冉有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积极进取.子路生性逞强好胜,所以我就劝他缓慢行事,多听取别人意见."这个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范例.然而,反复仔细品味这个教育故事,我觉得很有进一步推敲考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学界对儒家文质观的研究都基本上忽略了其与儒家人性论的关系,并认为儒家都主张文质彬彬,从而又忽略了孔子、孟子和苟子的文质观的差别。究其实,孟子主张性善,所以他重质不重文,主张先质后文、要以质救文;苟子认为性恶,所以他重文不重质,注重以文灭质;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因素在孔子的思想中都具有,所以他主张文质彬彬,既主张先质后文,又主张以文救质。  相似文献   

4.
《论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教学思想与智慧。在治学态度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一生教育实践的总结,是孔子对中国教育史的伟大贡献。在学习态度上,孔子主张终身学习,把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推己及人,对后世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还提出了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观点。关于教学方法方面,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方式都是孔子的首创。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有许多话让人对孔子的鬼神观模糊不清.事实上,孔子认为人死后是无知无鬼的,是主张无神论的;孔子之所以强调祭祀,是因为当时具体的时代原因和其政治目的,他强调祭祀是为活人,为统治阶级治理人民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德治思想家.他首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主张,创立的"仁学"是以德治国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他论证并绘制了一整套以德治国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一、鲁迅为反"复古"而"骂人",体现了进步的社会发展观 鲁迅"骂人",主要是着眼于社会的,尤其是针对封建传统意识中抱残守缺、停滞保守思想而发,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进步的社会发展观.我们先来看他"骂"圣人孔子.在鲁迅笔下,孔圣人的形象不佳,不但"伪""巧""滑",而且是个碰壁的人物.谈到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活动的,是他"祖述尧舜,欲以治世弊",可见他对待"治世弊"是主张向后看的,是希望回到尧舜那个时代去:而结果是"道不行",他的主张并没有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赵洪福 《语文天地》2011,(24):43-4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注重学思结合,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文、行、忠、信的教学内容和学、思、习、行的教学过程更值得人们去探究。好学:孔子非常重视学,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多见阙  相似文献   

9.
孔子生活在等级既分明又有所松动的春秋时代,他的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仁礼统一"表明孔子具有力图维护等级秩序的思想,但孔子同时又主张仁爱、平等,反映了孔子力图超越时代局限的努力.剖析了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礼统一"、"道德自我主义"、"仁爱原则"、"视人平等"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孔子的伦理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其超越性.它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从宋代的欧阳修提出<易传>中除了<彖>、<象>之外均非孔子作之后,<易传>的作者问题一直争论不已.有的仍主张孔子作,有的主张孔子弟子作,有的主张道家学者作,有的主张非一人之作,不一而足.之所以产生不同意见,除了资料不足之外,对现存史料的理解、认识问题的方式,也是重要原因.而出土文献为我们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又提供了新的证据.多方面情况表明,<易传>的主体为孔子所作.  相似文献   

11.
子张新论     
子张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为孔子著名弟子之一,又为"子张之儒"的开创者,对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他又受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激烈批评,后来的韩非子甚至称其为"贱儒".文章从子张的性格及其仁学主张出发,探讨这种矛盾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战国诸侯争霸时期,孟子看到了争霸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继续孔子以来的“仁政““王道“主张,并为此与各派进行辩论.他的辩论论证有力,说服力强,包含丰富的逻辑思想,但由于他的论辩主要是为他的政治、伦理主张服务的,加上儒家过分关注现实,缺乏对逻辑形式的思考,使他的论辩充满了狡辩和诡辩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教学生,不到他百思不得其解,从而着急、郁闷乃至悲苦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开导他,不再教他更多更深的知识.这段话体现了孔子主张的掌握教学时机、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高妙的教学艺术.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倾力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今天,提问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使  相似文献   

14.
鲍跃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95+151-95,151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于中国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提倡“克己复礼”,坚持维护礼仪文化.本文在梳理“礼”的历史发展及内涵变化的基础上,从对礼的维护、对礼的补充、对礼的重视和对礼的实践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孔子“礼”的发展,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孔子的礼仪文化对于当代的借鉴意义,主张辩证地对待孔子的礼仪文化,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相似文献   

15.
申璐 《贵州教育》2012,(23):30-31
公元前六世纪,一位流浪政治家周游各国,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为人处世之道,他就是孔子。孔子的思想在教育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有目共睹。几乎与孔子同时,在恒河流域的一棵菩提树下,一位流浪的思想家正盘腿坐在那里苦思冥想,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他与孔子一样劳苦自身,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而思,他所奠基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成为开启人们智慧的一处源泉。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儒学的“内圣“传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主张.他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不仅精辟、独到而且丰富和实用.本文对他的道德修养论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孔子善于言谈却主张并实践“慎言”,这与他的思想、语言态度和所处的言语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对孔子“慎言”的原因和他的语言实践作出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素质教育的思想。当前,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很有必要研究、学习和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师应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学上,他主张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施行不同的方法,教授不同的内容。他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这对我们今天的义务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被尊为圣人,其教育思想理论直到现代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他主张平等教育,将明传播于全社会;主张适宜教育,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主张诱导教育,运用触类旁通教育手段;主张渐进教育,以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主张辩证教育,将教与学有机统一;主张陶冶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感受求知的乐趣。孔子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20.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强调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后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更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孔子还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晚年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论(1ün)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