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幼师学校,技能技巧课所占比例较大。一些幼师学生认为,只要学好唱歌、跳舞、弹琴就可以了,体育课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她们对上体育课产生一种轻视心理,体育课成为了一门可上可不上的课。于是她们在上体育课时故意请假,把一些在其他课余时间可以办的事挪到上体育课时请假去办,有时没办法请假,在上课时,也出勤不出力,光当观众,不愿主动参加练习。  相似文献   

2.
王应鹏 《班主任》2003,(11):31-32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他们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导致他们难以正确、积极的情趣、态度对待人或事,成为  相似文献   

3.
张浩 《时代教育》2010,(3):92-92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存在心理障碍。有的一听到作文心里就发慌,甚至厌倦:有的冥思苦想,有无心下笔之感;也有的急于求成,草草了事。最后文章虽写成,但多半是奉命为之,为了应付交差,编写、硬写的不乏其人。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是把作文作为一种苦事。学生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不是不会写,而是觉得没什么可写。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写作灵感的平台,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就成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障碍张世本由于年龄、经历和所处位置等诸多差异,师生间存在着情趣爱好、审美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容易产生师生间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既教书又育人,就必须努力消除这种障碍。怎样才能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障碍呢?1.提倡疏导,摒弃训导新时期的学...  相似文献   

6.
张成  张纳新 《考试周刊》2011,(1):163-164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状态的探讨与研究,指出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在跳高比赛中的心理障碍的特征与主要表现.提出解除比赛心理障碍的方法与手段.从而为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不给学生自我发展空间和机会,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致使这一本应生机盎然的学科成为"教师教着头疼,学生学着犯难"的大难科。  相似文献   

8.
造成成人学习心理障碍,有客观原因,有主观自我认识上的错误。但都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所以成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学习者认识和解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 一、常见的成人学习心理障碍 1.学习动机不稳定,从而造成学习信心不足。主要表现为: (1) 强调客观条件,为自己不愿学习找借口.有的年龄大些的学习者说:“这个年龄了,还能学出什么名堂?”言下之意,凭经验也可以应付工作和生活,不准备为新的学习目标努力,说明其参加学习的动机是不稳定的。其实年龄大,经验丰富,判断力强,有其积极的一面。还有人强调记忆力不好,说:“…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育课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其学习和教学质量。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就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及对策作了一些研究,对提高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教学效果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倡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学开体育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上养成好的乃至终身的运动习惯,所以,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健康的重视,更要使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达到消除心理障碍的效果。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对部分初中生在体育课学习和掌握动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牟萌雅 《考试周刊》2010,(36):81-8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地位之重要。然而,结合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3.
教育责任感是教师对履行教育义务的行为结果所负道义上责任的认识。当前许多幼师生欠缺教育责任感。要加强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心理障碍严重阻碍体育课的正常进行,直接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对体育课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呈现形式、形成过程进行剖析,探究预防、疏导、消除策略,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有利于教学的课堂环境,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学生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第一,对练习的消极、厌倦心理。第二,对练习的抵制、对抗心理。第三,对练习的忧虑、畏惧心理。第四,练习中的自满、自足心理。这四种心理障碍,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通过学生间的情感传递,由局部感染到整体,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常有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和家长出于良好的愿望,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学生却不愿甚至拒绝接受,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其原因何在?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心理上的消极的态度定势,这是品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6.
17.
作者借用国内外对语言学习焦虑的研究成果,通过调查研究,探讨粤方言区幼师生学习普通话的焦虑情况,希望对改进粤方言区幼师生普通话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女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其解除方法,为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她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其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幼师生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幼师生能够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水平。幼师生的教学反思应主要定位在对幼儿发展需要的准确把握上。在此基础上,幼师生通过在实践中的自觉、观察、批判、创新计划和创新实践,逐步实现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迫切需要尽快地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地理素养是幼师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为加强五年制幼师生地理素养教育,提高五年制幼师生整体素质,应加强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态度、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