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文练习1.解释下列字词浩荡()吟鞭()落红()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不免有淡淡的离愁,但仍然表示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请分析诗中“落红”的寓意。3.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中,你联想到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二、相关掌故龚自珍返乡清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正值暮春时节,杂花生树,落英满眼。一路上,他百感交集。于是他便把所思所感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三、课…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清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近代首开新诗诗风的杰出诗人”,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诗人张维屏评论说:“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龚自珍云:“自珍性装宕,不检细行,颇似法之卢骚;喜为要眇之思,其文辞孙诡连傲,当时之人弗善也。……  相似文献   

3.
新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十九世纪初期就开始广泛地引起许多爱国志士的密切关注。 1820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中,最早提出新疆改设行省的政治主张。魏源是专门研究《元史》的,从1822年即留意西北问题。他熟谙西北史地掌故,先后撰《西北边域考》及《答友人问西北边事书》等著作,倡言新疆改设行省。在《圣武记》中,更明确提出“列亭障,置郡县”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文坛从袁枚到龚自珍个性思想的发展和推进。二人都重视“人”、“我” ,袁枚主张以人为本 ,带有古代民本思想 ,而龚自珍则提出“众人之宰 ,自名曰我”的命题 ,标志着近代人文思想的开端。都追求个性解放 ,重“情” ,而袁枚所作的是一种个体实践 ,可以说是“自立者” ,龚自珍在此基础上疾呼变革束缚人的专制制度 ,并立志“疗梅” ,为众人解缚。他们都可称的上“狂” ,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叛逆色彩 ,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对才气的自信与自负。但二人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袁枚的狂仍可被统治阶级接纳和包容 ,最终走向了逸 ,可算是“狂处士” ;龚自珍却成为让朝廷上下无不心惊胆战的变革者、启蒙思想家 ,可算是近代的狂者。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盫,又名巩祚。晚清人,逝于鸦片战争的第二年(1841年)。按他生活,学术活动的年代来说,本不属近代;但是,由他开创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变易”进步的历史观,一定程度人文主义的觉醒和忧国忧民、反抗侵略的思想,却具有近代学术思想、哲学思想的浓烈气息。现在哲学史界大多数学者认为,龚自珍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位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史的前驱。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是一位对我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他一七九二年生于一个世代京官的家庭,一八四一年卒于丹阳。他一生处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转变时期。这时期封建制度趋于崩溃、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清朝的反动统治面临着“外忧内患”。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遍及大江南北,英、俄侵略者的魔影日渐进迫海疆、边疆。这就是龚自珍惊呼为“衰世”的时代。在危机四伏的政局中,龚自珍是最早惊醒过来的地主阶  相似文献   

7.
近读叶景葵(字揆初,号卷庵)的《卷庵剩稿》,从中发现龚自珍的一则佚文。它既未为《龚自珍全集》所收录,又不见于附于集尾的《龚自珍佚著待访目》的“文目”中。窃以为写出可提供一则龚自珍的佚文,以备《龚自珍全集》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的思想跟随其人生阅历而日渐倾佛,他的词作为其内心的“爰书”,也有着浓厚的佛禅情结.龚自珍经常在词中提及佛、禅,龚词也涉及不少与佛禅相关的意象.龚自珍虽从佛禅的宁静中寻得了片刻的安慰,但是终未沉溺其中.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是我国封建社会急剧解体、近代历史初启帷幕这一转折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和著名文学家。他留给后世的文学作品是丰富的,其中最能体现他思想情感、最有战斗力的是他的诗歌和讽刺性小品,即他自称的“寓言”。(《又忏心一首》) 《病梅馆记》就是他“寓言”小品中的力作。文章通过梅的遭遇,揭露和控诉清王朝压抑和摧残人材的罪恶行径。 龚自珍反对思想束缚,反对摧残人材的思想是一贯的。早在二十二岁那年,血气方刚的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1792—1841年),号定庵,浙江仁和人,地主阶级改革派代表人物之一,晚清名士。其外祖父段玉裁,游戴震之门,湛深经史,尤精说文之学,所著《说文解字注》三十卷,王念孙谓“千七百年来无此作”,为大师级文字学家。段玉裁冀龚自珍为一代“名儒”,或为“名臣”,不希望他成为“名士”,然而他却走上了名士道路。龚自珍曾游扬州,当地士人大欢,他在《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一文中叙述道:“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著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  相似文献   

11.
掌故,现在多泛指中外古今的轶事 传闻,或事物的出处。它原是一种官 职,从汉朝开始,“掌故”是太常所属 太史令的官,专门管理国家历来的 故事。唐代《官职志》中,设有“内侍 掌故”和“州郡掌故”,分掌官延及各种流传的故事,乃至轶闻,考证等等。后来历朝的文人笔记,凡搜集上层社会人士的轶事和朝野遗闻、民间传说,也统统称为掌故了。 由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又由于语文教学多选用文质兼类的古今诗文,语文教学就与掌故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掌故为“轻武器”,或借掌故析字释句,或用掌故剖析篇章,或凭掌故排疑解难,或引掌故指点学法。那些生动形象针对性颇强的掌故一被引证,顿使满堂生辉,成为课堂教学艺术中的一粒灿灿明珠。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清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近代首开新诗诗风的杰出诗人[1],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诗人张维屏评论说: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  相似文献   

13.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辞官出京后的诗作。其中不少正面咏佛或引用佛学术语的诗作。从诗中看来 ,龚自珍确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龚自珍的佛学思想是一种“外佛内儒”的思想。其儒家和佛家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他认为“佛教济世之方”可“与世间法相辅而行” ,佛学可以有助于社会的变革 ,国民道德的改造和革命者无私无畏精神的培养。他在《己亥杂诗》中 ,将早年积极入世的情怀升华到一个更为深沉、廓然的境界 ,从中既可看到儒家超然的宇宙观 ,又可见到儒家奋世救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喜言“剑气箫心”,视为自己人格及思想的形象符号,后代研究者亦颇看重龚氏“剑气箫心”及其具有的近代知识分子人格觉醒的意义。然围绕这个话题,尚有不少问题悬而未决。如龚自珍从何年计算“剑气箫心”意识的?与此相关的像《宥情》、《长短言自序》等文到底写于何年?“剑气箫心”的内涵如何理解?它对龚氏诗词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篇文章便围绕上述问题,谈谈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5.
审美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古代文论、诗论,词论和画论中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到了近代,龚自珍和王国维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先后提出了新的命题,这就是“出入说”。有的论者只注意到他们的相同方面,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差别。笔者认为,龚自珍和王国维的“出入说”有相近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出发点和文学思想的不同,在内涵、要求和目的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龚自珍的“出入说”见诸其《尊史》。他说:“史之尊,非其职语言。  相似文献   

16.
章学诚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方志学家。由于他在方志学上的贡献,受到了后世学者的盛誉,如梁启超,黎锦熙,瞿宣颖以及今世众多的方志学研究者。诚然,章学诚有着丰富的方志编纂经验,又擅长史学,他的方志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在我国方志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他的方志学思想体系又非无瑕白壁,客观地评价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和编纂社会主义时期的新方志,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仅就章学诚方志思想体系中的“方志立三书”说略陈管见。 方志三书,即“志”、“掌故”、“文征”,这是章学诚为方志拟定的编纂体例。章氏认为,“志者,识也,典雅有则,欲其可以诵而识也。”“志”由纪、表、图、考、略、传等部分组成,立志以“备史裁”,志是一部方志的主体。所谓“掌故”、“文征”,是志的两翼,掌故用以“昭典例”,即保存典要掌故。文征用以“俟采风”,主要辑录诗赋艺文。掌故、文征,似今日资料汇编,设此二书,既可使志简明得体,又不失保存史料和与志互证的作用。在三书之外,章氏又别立“丛谈”一门,以收录修志取材所余,“拦入则不伦,弃之则可惜”的资料,使方志体例更加完备。 方志立三书,是章学诚在方志编纂中的创新,以为“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  相似文献   

17.
从《己亥杂诗》看龚自珍的佛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辞官出京后的诗作。其中不少正面咏佛或引用佛学术语的诗作。从诗中看来,龚自珍确实是一个虔读的佛教徒。龚自珍的佛学思想是一种“外佛内儒”的思想。其儒家和佛家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他认为“佛教济世之方、可“与世间法相辅而行”,佛学可以有助于社会的变革,国民道德的改造和革命无私无畏精神的培养。他在《己亥杂诗》中,将早年积极入世的情怀升华到一个更为深沉、廓然的境界,从中既可看到儒家超然的宇宙观,又可见到儒家奋世救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魏源与龚自珍是好朋友,他们都是近代经世派的领袖,但他们在宗教思想和创作风格上颇有不同。就宗教思想而言,如果说龚自珍是由儒入佛,由禅宗而皈依天台,那末魏源则是亦佛亦道,禅净双修而以净土为归。 龚、魏二人的经历有不少相同之处。魏源比龚自珍小两岁,他早年(嘉庆甲戌,1814)也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又于道光戊子(1828)游杭州,“晤钱伊庵居士东甫,从闻释典,求出世之要,潜心禅理,博览经藏。延曦润、慈峰两法师,讲《楞严》、《法华》诸大乘”,而钱伊庵和慈峰二人又都是龚自珍佛学上的密友。  相似文献   

19.
在晚清的文坛上,龚自珍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驰名,以至于光绪年间的所谓新学家们“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产生一种强烈的兴奋和激愤。那时人们喜渎龚自珍的诗文,尊为“龚学”,甚至“掇其单句片词,即登高第而猎盛名”(王文濡《定庵文集序》)。自他的文集编成以来,评家相继而起,序跋、评点、专论颇多,大体上都赞不绝口。诗歌暂且不论,就他的散文来说,究竟有什么特色值得人们如此称赞?  相似文献   

20.
龚自珍在其编年诗《猛忆》中写道:“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心力”即心之力,指个人素质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精神、意志、智慧、胆识、情感、性格。另外,心力与志向和气骨亦有相通之处。龚自珍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是和他的心力之异分不开的。龚自珍超常的心力是通过诗文传达出来的。其诗文极具特色,其中对心力的描写是构成他个人特色的重要方面,有多方面内蕴,有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与审美特征,出乎常人又异于常人,堪称一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