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钟 《语文知识》2004,(11):20-20
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祝福》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教材对“蒙胧”一词作的注释是:“[蒙胧]现在写做‘朦胧’。”对此,笔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分析《祝福》中“我”的双重身份以及矛盾情感、心态演变与鲁迅自我批判的表现手法,探讨作品对社会和文学创作的影响,揭示鲁迅的自我批判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的“罗锅儿”在读音和意义上都相当于古汉语的“偻佝”。《广韵·侯韵》:“偻佝,短丑貌”。“偻佝”的较早形成是“痀偻”、“伛偻”或“偻句”等。 《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成玄英疏:“痀偻,老人曲腰之貌。” 《广雅·释诂一》:“伛偻,曲也。”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引《通俗文》云:“曲脊谓之伛偻。” 《广雅·释器》:“枸篓”条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七释:“枸篓者,盖中高而四下之貌,山颠  相似文献   

4.
在古汉语中,与“哭”意义相近的词有“啼”“号”“泣”“啜”“噎”“咽”等。例如: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兵车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令人长号不自禁。(《项脊轩志》)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相似文献   

5.
我对《祝福》中所用的“灵魂”一词有些不解。  相似文献   

6.
李勇 《语文知识》2003,(6):20-20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食”时,有关义项为: “日食、月食,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蚀。”说明表示月食意义的“食”用在前, “蚀”用在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蚀”的主要义项是“损失、损伤、亏耗”。用“蚀”形容月食发生时月亮一点点被噬的情形是很合适的,但是现在我们常用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金”和“玉”被赋予了许多特定的文化意义,表现力顿丰。“金”最初是金属的通称,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指“金属(制的刀剑)”,“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中的“金人”指“铜人”。后来“金”专指黄金,如“闻秦王购将军之首金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二册《桃花源记》一文中,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教师教学用书》翻译说: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类似的翻译在其他资料上都可见到。其实,这种翻译是错误的,因为“有汉”的“有”不等于“有无”的“有”,而是作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有”作助词,在古代很常见,其用法可分两类。  相似文献   

10.
祥林嫂“一头撞在香案角上”是《祝福》中的重要情节,表明祥林嫂性格的刚烈。历年来关于祥林嫂的“从一而终”论,值得商榷。根据祥林嫂的成长经历,结合课文内容,对祥林嫂“从一而终”的说法进行质疑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论语》学说中,德性成为关切的中心、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在孔子那里,人生的一切生命实践、为人之道,皆为“学”也。《论语》中“学”的范畴充分诠释了一个人一生所成就的全部就是德性的实践,以“学”的范畴辐射到“仁”、“道”、“礼”等主要范畴。因此,《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依照“学”来构建的。“学”贯通“礼”、“仁”、“道”,是诠释孔子伦理思想的最根本范畴,具有独立的意义价值。“学”的过程即是成仁(人)的过程,而成人的层次是不断提升的。“学”可谓是生命本身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2.
[摘要]师陀的《果园城记》和张承志的《黑骏马》在文本结构上均含有“离开——归来——再离开”的“归乡”模式,但二者精神归乡之旅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写“乡土的矛盾与反抗”,另一个则是“深沉的眷恋与皈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二者对时空关系错位下对故乡的态度及两位作者与传统文化的位置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14.
周红 《语文知识》2005,(9):18-18
“阕”与“阙”形体相似,读音相同,经常有人将它们弄混,其实二者的意义大相径庭。“阕”的本义是音乐终止。《礼记·郊特牲》:“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孔颖达疏:“阕,止也;奏乐三遍,止,乃迎牲入杀之。”《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歌八阕”就是唱八  相似文献   

15.
《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不用“原”而用“元”? “元”字的本义是“人头”。《左传》中有“狄人归其元”的句子,意思是:狄人把他的头颅送了回来。后来由“头”的意思引申出“第一”“原来”“本来”等意思。“原”字的本义是“水源”,后来引申出“开始”“本原”“原来”“本来”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子语类》中的“问答”模式,展现形式多样,指涉内容丰赡。“问答”模式随问答主体的变化呈现出解惑式、考察式和启迪式三种不同的样态,其表述形态是“语”与“默”的交互更迭。具体有“语”之“曰”“怒”“叹”及“默”之“思”与“静”两种不同形态。“语”“默”更迭的内在意涵不但体现了朱子“言教”与“深教”的教学理念,而且彰显了朱子对儒家经典采取的“义理解经”和“切己体认”两种诠释方法的灵活运用。从一定意义上讲,“问答”模式中“语”“默”两种表述形态不仅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言说方式,更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表征着朱子理学思想形成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9期刊载了侯玉双老师的《祥林嫂的三“笑”》一文,对《祝福》中祥林嫂三处“笑”的描写,作了一定的剖析。关于祥林嫂的第二次“笑”,即柳妈问她为何依从了贺老六时,祥林嫂竟“笑”了,“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相似文献   

18.
何继军 《学语文》2003,(1):45-46
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其中的“不足”,中学语文课本释为“不值得”。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将“不足为外人道也”注释为“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作品选编》(英、法文注释)将“不足……道”翻译成英语:“nothingto speak of to……”古代汉语编写组编写的《古代汉语词典》将“足”释为“值得、配”,举的例证恰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上各家将“不足”释为“不值得”,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有人习惯把“原来”写做“元来”,意思一样,笔画省去不少。不过既然意思一样,“元来”写法又不多见,为加强规范,国家语委2001年《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定写“原来”不写“元来”。其实明代以前一直是写“元来”的。这有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为证。到元末,在朱元璋割据的地区已经开始以“原”代“元”,将“吴元年、洪武元年”的“元”一律作“原”。这件事最早的记录见于明万历年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和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十四》。以“原”代“元”其实也是一种避讳,是出于对元政权的仇视。避讳有两种。据《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释“店”为:①客店,②商店;释“铺”为:①商店,②床铺,③旧时驿站。根据词典的释义,二者在“商店”这个意义上是相同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商店招牌上基本都是“×店”“×铺”,如“杂货店、服装店、文具店、百货店、理发店、洗衣店、药店、书店”“肉铺、杂货铺、烧饼铺、面条铺、当铺、绸缎铺”等。笔者20年前接触到的店铺,都是小而阴暗、货物品种少、档次低的在室内出售商品的经营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