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中国当前英语使用及学习的现状,文章从母语迁移着手,探讨“中国武英语”现象,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式英语产生的直接影响,进一步提出了纠正中国式英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英语"现象是个十分复杂的课题,本文从母语迁移着手来系统、深入地探讨"中国式英语"现象,具体分析了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纠正中国式英语的策略及给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宋润霞 《文教资料》2006,(26):183-185
从认知能力形成和汉英语言词汇、句法、篇章结构差异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在英语作文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季娟 《考试周刊》2014,(10):91-92
语言的迁移是语言学习中常见的现象,源自目标语言和源语言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由于受到汉语影响而产生的词汇、句法及篇章错误,分析了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教高速发展,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大家有目共睹",英语学习热"在中国的发展是有增无减,但是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已根深蒂固地扎根在我们的思维理念中,对英语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就母语的迁移现象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母语的负迁移现象略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迁移在二语学习中的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中国学生对母语的语言规则的掌握是根深蒂固的。在学习英语时,不自觉地采用母语一些发音规则来发英语的语音。在语音层面上,汉语对英语发音的干扰作用要远远大于促进作用。浅析语言迁移现象、语言迁移的成因以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本文通过英汉语对比,探讨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对母语的正迁移现象也做了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得出了母语迁移给外语教学所带来的一些启示.学习者们在今后的二语习得过程中应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张雪霞 《考试周刊》2011,(54):109-111
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往往会导致语言错误和学习困难。本文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及有关汉英比较的知识,结合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汉语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在词汇、语言习惯、语法层面上的负迁移现象进行探讨。同时针对所探究的现象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教学中,常发现学生的作文汉语式英语严重,追溯缘由是由学生母语负迁移现象所产生的.负迁移这个术语可追溯到行为主义,是指第一语言或母语所形成的习惯会影响第二语言的认知习惯.因此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会出现主谓宾结构顺序的错误,及语篇错误等问题.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写作能力,笔者先做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是,由于母语负迁移的存在,一个人若没有犯这样的错误是无法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在语言习得中,错误是无法避免的,从而提出了一些可以提高写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成为语言学家们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结合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实例,从句法层面详细分析了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现象。并指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和英语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艺术,而且是两种文化的转换。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文学作品翻译的不可译性,因此,翻译过程中补偿手段必不可少。但是补偿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尊重原作者,不能曲解作者的意图,或是任意增减原文信息,出现"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文学翻译补偿原则的研究对于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使用补偿手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翻译概论”作为MTI必修课之一,旨在让MTI学生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基本内涵。据调查,大多MTI院校均开设了该课程,但通过CNKI检索,鲜有对该课程的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翻译概论”课程经历多年探索,已形成了以职业化为导向、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的课程模式,本文从当前语言服务市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该课程的内容安排、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以期供MTI院校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韦努蒂在“翻译,社区,乌托邦”一中,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译要试图建立一个社区,使它成为沟通两国语言化的桥梁。而完美的翻译又是乌托邦空想,翻译的目的是要表达语言和化的差异。本主要围绕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展开研究,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异化”的翻译思想,从而明确翻译的目的是“存异”而不是“求同”。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跨化的交流活动,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往来的日益频敏,迫切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以其化特色上,“归化”与“异化”是缓和源语化和译语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归化”译出现频率往往较高,然而在当今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适度增加“异化”翻译的运用对本土化的传播和外来化的接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公元383年,释道安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五失本"谈到翻译的语序问题、文质问题和详简问题。对于"一失本"的语序问题,道安主张失本而采用倒装语序;对于"二失本"的文质问题,道安主张根据读者层次和不同文体选择质派或文派翻译,提倡发挥质、文两派的优势,更好地进行佛典汉译;对于"三失本、四失本、五失本"的详简问题,道安认为就一般佛典而言,反复叮咛、啰唆琐碎的颂文、义辞和反腾都应删去,但戒律翻译应该保留;"三不易"谈到佛典汉译面临的时代因素、读者因素和译者因素,这三大因素导致了佛典汉译不容易。  相似文献   

16.
“思与境偕”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提出的中国诗论的一个命题,“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中国画论中的命题。这两个命题分别探讨了在中国诗画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艺术想象的特点,体现了诗歌和绘画在想象技巧上的不同,以及在艺术理想上的共通。“思与境偕”要求诗歌创作中的想象收得更紧一些,而“迁想妙得”要求绘画中的想象放得更开一些。这表明了想象不是无法控制的心理活动,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和操控的心理能力。“思与境偕”的目的是营造“意境”;“迁想妙得”追求的是“传神写照”。在强调意与境、形与神的融合方面,二者产生了共鸣。诗、画艺术采用了不同的想象方式,最终却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著名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林纾的翻译》一文的研究,从中看到钱先生对翻译研究的第一哲学性问题——可译与不可译的论说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阐释。钱先生通过对林纾翻译作品的评论,把翻译的指导原则和翻译技法通过"诱"、"媒"、"讹"、"化"等极有概括力的字一一体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可译与不可译之间的辨证关系。其思想对我们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操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把校企合作作为切入点,以企业真实产品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以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思路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实施课程教学,并基于工作评价进行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译论中译者被喻成机械的“搬运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受到广泛关注,但后结构主义却视译者为为所欲为的“操纵者”。文章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指出译者主体性是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的辩证统一。运用阐释学相关理论阐述了译者能动性;指出了译者受到的制约因素;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了译者为我性,以期译界对译者主体性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高职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翻译应定位于初级交际型翻译。根据高职翻译的定位以及翻译能力的界定,高职翻译课程设置可以打破传统模式,以双向口笔译的方式设置阶梯式综合翻译课程,在教学上以工作流程内容为主,体现行业和区域特色。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特色开设专业性强的翻译课程,培养适应社会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