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总结出了“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过程考核取代了考试;结合岗位要求,合理设计实训教学内容.将技能实训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应的技能比赛,以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是数学学科整体学习过程中“提能力”“用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最为考验高中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阶段.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实施,加之“立德树人”“德育并举”“以生为本”等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因此,打造教学质量高、教学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的高中数学课堂成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文章论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探索了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永 《考试周刊》2013,(82):30-3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打造有效课堂、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中心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针对这一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了百花争艳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4.
侯波 《考试周刊》2011,(74):89-89
作者借一次数学研讨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了几点数学教学体会: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及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实践和应用;数学问题解题后需反思;对学生教育管理要讲究艺术性、科学性;数学老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农村中学也能够打造全县名师。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者结合近年来在打造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论述了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谈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和传统教学的特点与不足.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出结论: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交叉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汲取两者的优点,克服两者的缺点;年轻教师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模式结合岗位要求,合理设计实训教学内容,将技能实训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教学过程开展相应的技能比赛,以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8.
作为呼和浩特市一流的初中教育品牌学校.呼和浩特实验中学坚持走“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办学品味.以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德育体验塑造学生心理.以自由组合打造新的名师”的办学路线.追求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水平的规范化、科学化.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结合教学实践,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的教学可以整合教学内容,打造融合课堂;转换教学语言,打造简实课堂;优化教学方法,打造深度课堂。由此,促进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培育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一项系统、长期、有计划的活动,涉及多个方面.要协调、运作好整个教学过程,就要对教学进行控制.做好教学管理,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效益.小学教学管理如何与时俱进.关系到小学教育作为奠基工作的作用体现。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朱子的治《诗》理念可以从治《诗》宗旨、立场和原则三个方面来观照。朱子的治《诗》宗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熔铸新篇;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学者切己体察。朱子治《诗》,持经学立场,但又兼顾文学立场,以经学立场凌驾于文学立场之上。朱子的治《诗》原则可以概括为:一、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由训诂求义理,二者兼顾;三、简洁;四、多闻阙疑。  相似文献   

12.
道德重构与制度伦理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伦理环境建设。道德与制度有着内在和谐结合的基础,二者有着同质性、相容性、互现性的共同特征。道德建设要求制度建设的政治、经济目标与伦理道德目标相统一,为公民提供公正的生存环境,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要求在制度建设上与利益挂钩,促使社会成员有正确的道德取向;要求加强道德法制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的制度基础,有效强化惩恶扬善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提出了立足于高等师范院校变革的宏观背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转变”:教师管理要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队伍建设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用人要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教师要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需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理解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本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平衡优秀与平等的关系,协调大学与政府、市场间的关系。所有这些都要以明析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和目标如何定位的问题为前提。在任何社会形态里,没有只有一种类型的大学、大学只有惟一使命的情况。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依然是把传统的智慧和时代的思想传递给未来的一代,而领导人训练、创造新知识、高层次专业训练、特定社会高雅文化的培养、社会既定道德的传承以及社会的改造等都应该只是成为大学的“附加功能”。一定要使学生和公众理解大学不是提供获利的计谋和就业单位的场所,而现代大学最终和最基本的使命应该是要激发他们理性的光辉和力量,培养他们坚持长远地、全面地看待个人、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本文通过对中学研究性学习任课教师的调查 ,分析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认识和转变的基本情况。其结论 :把研究性学习设置为独立课程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理想角色和实践角色存在差距 ;升学考试是教师角色转变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教师自身是教师角色转变明显的主要原因 ;不同教龄、不同性别、不同任教科目的教师在角色认识和角色转变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分析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和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建构主义为理论背景,提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四点启示: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活动和任务设计尽量模拟真实场景,增加课堂交际的信息差;丰富教学资源,使文化教学融于口语教学中;积极建构多元口语评价体系,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一个总的观点:"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并以"文学间性"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来界定从前各国学者所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国家文学与国家文学、语种文学与语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二是文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三是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四是文学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文章提出"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的观点,是因为:首先,文学间性要求比较文学研究者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要有距离与空间;其次,文学间性要求我们所选定的研究对象不能只是同一个来源,而是要有两个以上的来源;再次,"文学间性"要求要以文学或者文学性为中心,不能离开文学或文学性来从事所谓的比较文学研究。同时,笔者也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不能离开文学与文学性,离开了文学与文学性的比较文学研究,对于比较文学学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In the current climate of change and expansion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 there are various drivers for change in the way the curriculum is designed and delivered. In the recent past, within the UK, the QAA has presented a Code of Practice with respect to HE provision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nd changes in the legislation relating to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These developments have prompted funding councils to resource major projects relating to accessibility. Such is the complexity of terms such as 'curriculum', 'accessibility' and 'disability', that these funded projects requir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However, questions arise as to whether the key players in these multidisciplinary projects actually fully understand each other and have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s of reference. This case study highlights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within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hat did not ensure a shared conception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change management project in which it was engaged. What comes to the foreground is the problematic concept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how it is understood outside of its own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多样化质量观的前提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管类本科生应当具备"现代商务理念"。本文在对现代商务理念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指出现代商务理念属于认识论的范畴,现代商务理念的培养与形成对于经管类学生在现代条件下正确分析与判断商务事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With increasing moves globally towards the professionalisation of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accredited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schemes that provid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established university teaching staff. In the UK, There are now over 120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schemes, resulting in institutionally focused evaluation studies examining their impact.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is emerging body of work; it draws on cross-institutional data and Foucauldian theorising to address two important questions. In what ways does engagement with an institutional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scheme impact on participants’ teaching development, and how does institutional culture influence that engagement? The data illustrate that whilst institutional culture drives engagement, it did little to promote teaching development. Across the case-study institutions, neo-liberalism agendas were apparent. Some staff felt pushed to achieve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in response to the increasing use of metrics to measure the student experience and to inform institutional standing in league tables. Whilst evidence shows the process of seeking accreditation can lead to an enhancement in teaching practices, caution must be taken to ensure tha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accreditation schemes are fully reali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