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它是在较低的温度与较高的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与水形成的结晶体化合物,外观像冰一样.  相似文献   

2.
李亚东 《百科知识》2001,(10):16-17
也许有一天,一种新的能源将取代煤、石油、天然气,这就是可燃冰。  相似文献   

3.
科苑 《金秋科苑》2013,(14):54-57
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高调宣布,他们已成功从爱知县东部海域地层中的可燃冰中分离并获得甲烷气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03,(16):45-47
2002年5月17日在广州召开过我国首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学术研讨会,有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他们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以及核工业部门等。会上对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热烈讨论,对这一新型资源在世界的潜力及其意义,作了充分的做估计和评论……  相似文献   

5.
王宁寰 《今日科苑》2013,(12):63-65
新闻背景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在海底分解"可燃冰"取得天然气,标志着日本在可燃冰开采的商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1.特殊环境中储藏的新型能源以往人们谈到能源,首先想到的是能燃烧的煤、石油或天然气。  相似文献   

6.
它们以固体形式匿藏深海;它们是未来最有开发价值的清洁能源;它们储量惊人。但是,它们还可能危害地球,毁灭人类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位科幻作家曾向读者描绘过这样一幅景象:在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全世界的能源已面临枯竭,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迫在眉睫。为争夺能源,一场又一场的血腥战争爆发了。此时,一个遥远的部落正在寒冷的海岸处苟延残喘,为了取暖,他们点起了篝火。然而,篝火的火势渐见微弱,部落的人心灰意冷:一个族人眼见火苗快要熄灭,顺手将身旁的一块冰块掷入火中,奇迹出现了:只见火苗重新点燃,而且愈燃愈旺!部落的人意识到:这是一种可燃的“冰块”。于是,借助这些奇异的“冰块”,该部落迅速崛起.很快统治了全世界,而那些受能源枯竭困扰的民族自然也就没落了:  相似文献   

8.
燃烧的冰     
今年年初,我国地质部门在南海某海域经两年多的调查获得重大发现:在该海域800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海床下蕴贮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专家们还发现,除南海海域外,我国东海海域也有类似的“可燃冰”资源。这些重大发现,表明我国在今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上,将拥有极为关键的替补燃料作为后备支撑。 那么,“可燃冰”到底是种什么物质?它的重要作用究竟在哪里?以及有关它的来龙去脉又是怎么回事呢?记忆犹新百慕大 在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半岛西面的大西洋中,有一个百慕大群岛。把它与南方的古巴、牙买加和波多黎各北缘一线连接…  相似文献   

9.
王成 《今日科苑》2007,(15):21-22
2007年6月5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调查获得重大突破。此消息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引起全世界能源资源界的广泛关注。6月19日,亲历这次勘探全过程的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张海啟博士回到北京后接受了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且已深入到国际政治和外交层面。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控制CO2浓度的谈判之前,亟待组织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及国际谈判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中科院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群,针对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影响与适应、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与途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政策等开展研究,以期在气候变化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并为我国参与国际谈判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1.
12.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可燃类冰状物质,广泛分布于深海和常年冻土地区。据初步估计其蕴藏的碳总量是全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因此被认为是未来的替代能源。同时,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和释气还可能对全球气候和海底的稳定性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早在1981年,科学家们就首次对全球变暖对地球所构成的威胁进行了讨论,经过20多年的宣传,我们的耳朵里充斥着科学家对全球变暖将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的惊心动魄的描述。人人知道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自己——其中直接起作用的是人类工业明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于是乎,控  相似文献   

15.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平均气温、降水、蒸发量、风速及大风日数等气候要素的定量化统计分析,以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青海湖变迁、沙漠化等具指示性意义的生态要素指标进行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近44年中,年、季的平均气温均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262℃/10年;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偏少3、8%和5.2%,80年代以1.37mm/10年趋势增加。90年代与21世纪初接近平均值;春、夏和冬季及年蒸发量呈减小趋势,年蒸发量以66.53mm/10年倾向率减小;月平均风速以0.01(m/s)/10年倾向率减小,大风日数以4.5d/10年倾向率减少;②该区域牧草生物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由于气温显著升高,且季节性降水变率大,不仅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且造成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波动;③青海湖水域面积的自然摆动与年平均气温以及秋、冬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地表蒸发量却呈正相关,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升温不显著时,水域面积与春季降水呈正相关,90年代显著升温以后,气温对青海湖水域面积的影响占主导作用;④环青海湖地区暖干化气候趋势是沙漠化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影响土壤中农药结合残留的因素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贻通  朱江  周培 《科技通报》2005,21(3):287-291,301
综述了国内外农药的结合残留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农药结合残留的特点、作用类型、影响因素、生物效应、老化与释放等问题。展望了农药结合残留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这些问题对土壤中有毒有机污染物毒性的监测、快速诊断、污染土壤的修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制定相关的环境标准具有直接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粟周熊 《知识窗》2007,(7):52-5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报告中称:全球正在变暖,在未来100年内,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1摄氏度到6.4摄氏度。全球变暖将带来高温、热浪和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预测100年后,海平面将上升0.2~0.6米。  相似文献   

19.
甲烷是最简单的烃,由一个碳和四个氢原子组成。天然气、煤层气、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甲烷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甲烷再地球上含量丰富,并且可以再生,所以甲烷可以成为石油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20.
可燃冰存在于300-500米海洋深处的沉积物及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其储量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1立方米的可燃冰能释放出相当于天然气164倍的能量.在能源紧缺的现在,它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