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论中,关于教与学关系的理论一般归因于“主体-客体”关系的界定。以教学主体性及其转换、扩展作为逻辑起点,抓住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和动态性,有助于探究教学主体性与主客体的共变关系,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相对地位。在这种认识活动中,把握静态客体和动态客体是认识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关键;理解教学主体性的转换和扩展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性,是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内涵和根本;而贯彻主体性原则,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则是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转化的根本保证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相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学会与会学、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从学科本身来讲,结论表示的是该学科的结果,而过程则体现着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与过程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就有什么样的探究结论。结论的获得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相似文献   

3.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及物性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这种功能表现为若干种“过程”(process)。这种过程还包括与过程有关的“参与”(participants)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ces)。关系过程是物性系统中主要过程类型之一。它是叙述“是什么”(being)的过程,即两个实体之间关系的过程。而这种过程主要是通过动词体现出来,这时人们需要选择一个语义对口的动词。而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各有特色,它们表述关系过程的句法结构是否一样,还是各有千秋?本为此将这二种语言的关系过程表现形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英语体现关系过程的结构是NP1+Cop./V. Adj./NP2,而汉语的结构却既可以是NP1+Cop./V Adj./NP2也可以是NP1+Adj./NP2。  相似文献   

4.
学习本章首先要求理解企业资金运动存在的客观基础、经济内容、及体现的经济关系。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着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两种过程:既是物资运动过程,又是资金运动过程,前者必然体现为一种价值运动,这种价值运动称为资金运动。后者即企业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入、耗费、收入和分配等一系列行为。财务关系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面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往来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晓英 《甘肃教育》2011,(23):32-32
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工作主要由教师进行。因此,师生关系是学校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特色。因此,我们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之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争论了近一个世纪。如何把哲学上的主客体关系命题转化为教学论上的主客体关系命题,是深化教学过程研究的关键。本文认为,只要我们对教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实质、表现方式等作出动态的考察,进行具体的分析,现代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问题就能得到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解化学题的关键是通过审题找出所发生的化学过程和弄清有关概念的涵义,理清在化学反应或现象中各物质、概念之间的量或逻辑的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分析各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进行这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若通过作图来辅助分析这个过程,则能直观地凸现信息关系,使物质或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减轻思维的负担,甚至可以使结果跃然纸上.下面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8.
“学导式”教学法与能力培养河南财经学院贸易系刘宏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根本关系,其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师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又从学生那儿得到信息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统一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几个特殊关系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计算机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是数学教师发现和挖掘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潜力的过程。在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理清以下几个关系:形象生动与抽象运算的关系;实验归纳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人机交互与情感交流的关系;直观再现思维过程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是生产关系调整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讲的经济利益关系,着重指分配关系,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如何控制经济利益关系调整过程中的失衡现象,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及物性视角对《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英译本进行话语分析,旨在探讨讲好中国扶贫故事的话语建构方式和价值意蕴。研究发现,语篇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讲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减贫成效以及重大意义。物质过程以launched、built、carried、established等表达“建设”意义的动词为主,完美呈现了中国人民踏实勤奋的形象。关系过程主要以be动词为主,通过识别类关系过程将减贫视为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归属类关系过程描绘了有信心、有能力、有担当的中国。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的及物性系统结构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话语建构方式,对于研究其他类型的中国故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宽泛意义上说,人与宗教的关系是人与自己世界观的终极者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具有一种必然性。人生存的过程性质,决定了人与宗教关系的变动不居和复杂性,并且,只有终止这种生存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消灭人与宗教的关系。人与宗教关系的质量取决于世界观的终极者定位,只有把宇宙的终极者作为自己世界观的终极者时,人才能获得最大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社会革命与社会现代化之间,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桥梁,形成这样一种关系:只有打破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而要解放生产力,必须进行社会革命。对于这种关系,人们常常称之为前提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包含关系,即社会革命包含于社会现代化过程之中,这是社会革命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的本质在于其报酬的递增性,人力资本营运是劳动者高能素质的凝固过程与劳动力素质的使用过程,是人力资本的生产经营关系与运作经营关系,是高素质培养的运作主体与体力再生产的消费主体。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问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通过“教”与“学”的具体活动来实现的,是一种运动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职工教育由于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不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关系有其自己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变化、逐渐倾斜的矛盾运动过程。在普通教育中,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矛盾,教师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学生则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是因为教师“闻道在先”,处于“知”或“知之较多”的地位,受过专门训练…  相似文献   

16.
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的“双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这种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同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双边矛盾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辨证的否定过程。教学效果是“双主体”能动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刘顺 《广西教育》2006,(7B):33-33
合作教学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它从准备建立合作关系开始,到加深合作关系,最后再到拓宽合作关系。其过程是:准备→组建→开展→评价→拓宽。  相似文献   

18.
思茅地区学校德育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应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德育与经济社会;德育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与智育、素质教育等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制定学校德育改革措施的前提和基础,而又这些关系贯穿在整个学校德育改革过程中,能否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将影响着学校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是对工业化经济的全面超越。超越的实质在于规定着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特征的社会基础关系,实现了从物质依赖关系到知识依赖关系的转变;超越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冲突和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