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步长与步频是影响短跑运动跑速的两个决定因素。对任何训练个体来说,步长或步频任何一方的非均衡(畸形)发展,是不可能获得跑速最大限度的提高的。在可塑性极强,体能、技术等影响跑速的各方面因素还远未提高到“极限”程度的业余短跑训练领域,会更易于通过提高和优化受训者的步长与步频的比例关系而明显地提高跑速。因此在训练中,尤  相似文献   

2.
摆臂技术,是100m跑重要的专项技术。摆臂在运动员跑动过程中,不仅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而且还有提高跑速的作用。女子短跑运动员因先天生理因素,在上肢力量水平上与男子相差较远,且可训练性低于男子。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肇庆职业学校田径队100m专项的16名高中女生进行上肢力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高中女子短跑运动员维持其他训练手段不变,在上肢力量加强训练后,能够有效的提高短跑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核心力量训练是通过控制身体重心,使人体核心区域保持稳定,并有效的传递力量,减少无效做功,可以作为短跑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通过对苏州市业余体校10名短跑运动员进行为期16周的核心力量训练,探究核心力量训练对于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以及专项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组专项素质、专项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正>短跑的成绩取决于运动员起跑的反应速度、起跑的加速度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距离,而步频和步幅是影响跑速的决定因素。在短跑教学和训练中巧妙运用体操棒纠正错误动作,能有效促进短跑成绩的提高。一、左右摆臂纠正方法:运动员站立进行摆臂练习,教师左、右手各持一根体操棒,握于棒的一端,水平架于运动员的身体两侧,高度至运动员的肘关节处。运动员在摆臂过程中要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臂,手臂不得碰到体操棒。通过以棒  相似文献   

7.
李林柯 《体育世界》2010,(9):116-119
研究中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和经过教学、训练实验法对少年短跑运动最大速度训练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广东省阳东县第一中学5名少年运动员进行最大速度的训练实验及时实验以后进行分析和论述。通过运用最大速度训练后得出的成绩表明,少年短跑运动员发展最大速度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代滨 《中华武术》2013,(11):46-47
短跑是短距离跑的简称,是400米和400米以下距离赛跑项目的统称。短跑技术的发展以途中跑技术为核心,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跑段,也是最重要的跑段,其任务是继续提高跑速和尽可能较长距离地保持最高跑速。本文以相关训练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学习、训练实践,针对短跑训练提出几点建议,为从事短跑训练的教练员、运动员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质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因而探讨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实验法探索“押加”训练对贵州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1)“押加”训练对大学生身体形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训练后平均BMI值比训练前提高了0.29kg/m2;(2)身体机能方面:“押加”干预后肺活量平均成绩比干预前提高了118.69mL;(3)身体素质方面:押加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均有积极的影响,效果尤为明显的是短跑和立定跳远。“押加”干预后所有队员的50米跑成绩均有提高,且总体平均值训练后比训练前提高了0.42s;干预后每位队员的立定跳远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且干预后比干预前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提高了18cm。  相似文献   

10.
少年运动员在短跑专项技术训练中应首先侧重于加大跑的步长的能力和技术培养,才能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 一、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中增大步长培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短跑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步频与步长。无论是保持步长加快步频,还是保持步频加大步长或两者同时提高,都能提高跑速,而这两者在训练中又是相互制约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和提高。 (二)单纯通过提高步频来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存在的缺点。 1、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在快速奔跑时所表现的步频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积极送髋的技术、髋关节的灵活性对短跑成绩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短跑中积极送髋可以提高跑速并使跑的动作放松、协调、自然、省力。在柔韧素质训练时可采用动力拉伸法和静力拉伸法,并注意肌肉放松训练。对教练员训练队员、评价和诊断技术动作合理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业余体校儿少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结果表明,目前,少儿运动员柔韧素质普遍较差。为提高儿少运动员柔韧素质及其探讨对儿少运动员短跑成绩的影响,对20名儿少运动员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经过一年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柔韧性训练,使其柔韧素质和短跑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表明柔韧对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有其重要作用。建议在今后儿少短跑运动训练中,应重视和加强柔韧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放松在短跑训练比赛中的作用,论证如何做到要想跑的快而又轻松自如,不但要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及先进的动作技术,而且要掌握并熟悉运用放松技术,这是提高跑速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代短跑运动员达到较高水平后再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房传松 《新体育》2023,(10):36-38
本文结合短跑专项学生的训练特点,探究引入了核心力量训练,为短跑运动员提供一种新的训练手段,为提高短跑特长生的成绩提供有力保障。本研究以淄博市张店区铁山学校20名短跑专项学生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探究了核心力量训练对短跑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运动中的稳定性及最大速度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1.前言高三体育考生课业负担重,训练时间相对较少,短跑成绩的提高相对较为困难。为了挖掘体育考生的运动潜力,突破短跑速度“瓶颈”,笔者在多年训练的过程中,发现“自行车身后牵拉跑”有明显的促进提高作用,能够在短期内提高体育考生的短跑成绩。2.研究结果与分析2.1理论依据有的体育教师在短跑的训练与教学中,对“抗阻力跑”的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实践中往往盲目采用抗阻力跑的练习方法,而忽略了所承受的运动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因负荷过重、抗阻支撑的时间过长而影响了跑速的提高,尤其是当运动员两腿肌肉群用力的时间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校田径队12名男子短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有效提高了短跑运动员的短跑成绩,从而为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以及为我国青少年短跑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短跑;核心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7.
刘涛 《精武》2012,(14):16-17
伴随着田径运动在科技迅速发展这一背景下的快速发展,短跑这一田径比赛中竞争最激烈、也是成绩提高最快的项目之一,其摆动腿摆动技术对跑速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现代短跑摆腿技术进行剖析,以期完善我国短跑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及短跑理论,为教学调练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速度是一切运动的基础 ,短跑训练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短跑运动的特点是以无氧代谢能量为主 ,但无氧训练必须以有氧训练为基础 ,有氧训练虽然不能直接提高短跑成绩 ,但能使运动员增大吸氧量 ,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提高其素质 ,承受大负荷训练和大负荷训练以后的恢复。本文通过对我校短跑组 1 6名男生 ,抽样确定两组进行数据统计比较 ,初步探讨有氧训练对青少年男子短跑成绩影响 ,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每个径赛项目均有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如:短跑项目中前程跑速低于后程;中长跑项目中前程跑速快于后程。且每个径赛项目反映在分段跑距的跑速强度上,或超过分段平均成绩,或低于分段平均成绩。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常常运用间歇、重复、超强或模式等手段进行分段跑训练,同时还需要根据每个项目分段跑速参数进行跑速调控和技战术安排,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我们在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有关径赛运动项目分段超强度,分段低强度二种简易计算方法,得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给同行们,以供基层体育工作者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参考运用。  相似文献   

20.
热身运动的好处在当前的文献中受到了特别的关注。然而,在真正的竞争环境中,对于要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在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研究旨在验证准备活动(包括弹振训练)对短跑及跳跃的急性效应。40名中学生按随机顺序分为2组:无热身组、热身+弹振训练组。结果显示,无热身组的效应远不及热身和弹振训练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突出了热身及弹振训练对短跑及跳跃成绩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