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有抒情色彩的游记文学作品,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开展游记文本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细致分析语义,使其收获细读言语的经验、情绪和感受,积累丰富的阅读学习经验。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低的问题,原因是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本之美。因此,在《壶口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品味游记文学之美,全方位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多角度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本身就是一个细节欣赏的过程,文本细读可以使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层次对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教师首先需要关注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文本自身的特性,然后设置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文章主要结合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提出可以用关键词分析法、还原法及对比法等阅读策略开展文本细读,从而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以积极的鉴赏态度,细读文本,深入体验,这是文学经典教学应高度重视的内容之一.细读中应重视生命意识,涵泳细微处,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廉吉红 《快乐阅读》2011,(10):95-96
文本细读是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手段。文本细读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强调文本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独立的存在,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着重于文本内部的组织结构的深度探究。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灵动的、不拘一格的——就像我们教学的文本一样,这样我们才会从中不断得到新鲜的、陌生化的体验,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愉悦;而对于文本的教学设计,则应该"教"由"文"定,随"文"而"教",因为我们所要教学的文本,有古有今,有中有外,体裁有别,情思不同,风格各异,教学上自然也应该各有侧重了。  相似文献   

6.
《燕子》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为著名作家郑振铎所写。课文生动描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的特点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蒋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通过绘画、观察、朗读和想像,加强体验,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庆节这一天,我带着特殊的心情参加了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你想,这一年我们国家经受和战胜了冰雪冻灾、汶川地震,感受和梦圆了百年奥运、神七飞天,能不为祖国而自豪和激动吗!什么叫伟大?什么叫平凡?不就是平凡中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吗!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被选入初中语文精读课文,奉献给我们的不就是这样一篇用最平凡的事,写出了最平凡的人“老王”吗。  相似文献   

8.
统编版初中《语文》有时会将多个文言文文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篇课文,这样的文言文联读文本对学习任务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存在畏难情绪、文言文联读文本的特点以及文言文教学对“言”“文”统一的追求,在文言文联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可以关注趣味性、注重不同文本的联结、体现文言与文化的融合。如此,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在自主或合作进行的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增加文言文阅读的深度,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统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周恩来12岁到东北读书,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为什么而读书"的事,体现了他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文本内容来看,课文是用比较多的篇幅写少年周恩来由对租界好奇到闯入租界的情况,而修身课上发生的事情一般看来应该是表达的重点,在课文中只占比较小的一部分,这样的结构安排用意何在呢?细读文本就会发现,作者花费比较多的笔墨来写租界地的情况,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笔法。  相似文献   

10.
谢平 《现代语文》2011,(5):29-31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如何解读文本,一直是语文教师举棋不定的难题。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尤其是对文本解读的重视。它提  相似文献   

11.
正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去感受,并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唤醒、增强和丰富学生的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来体验文本的内涵,并与作者产生心  相似文献   

12.
庄秀霞 《语文天地》2013,(20):55-57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不待老师教"而拥有"自能读书"的能力。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86篇,占全部课文的48%,这些课文分布在各个单元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学阅读,笔者以为,应该强调“回归文本”.“回归文本的语辞世界”。本文尝试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一细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种蕴含人类主观思想与丰富情感的艺术,人类通过发挥想象来抒写文字、表达思想、抒发情感,通过描写大自然、壮写景色和景物,从而营造出一种神奇的情境,使读者阅读这些篇章、投入情境,赏析并体会这些景色和景物,从而与文章融为一体,获得更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本文以《三峡》为例分析了初中语文自然情境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堂"同课异构"的自读课文教学公开课获得的启发,引发了我对自读课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而细读文本,揣摩教材,对教材进行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考验着每个小学语文老师的教育理念和能力。语文教师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读出文章蕴涵的深刻感情,读出文章精巧的构思,读出文章隐藏的哲理,读出难点,读出疑问,才能做到高瞻远瞩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才能与学生一同在阅读教学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我读课文,往往着眼于我的课堂教学,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需要.所以我对课文常常是六读、八读、十几读,把文章读深了,教学设计就比较好进行了,课堂上的指导与对话交流也就比较能够到位.  相似文献   

18.
【编辑视角】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随着本体论阐释学、接受美学、文本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兴起与发展,当代文本解读观正在发生变革。摒弃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把解读活动作为文本构成不可或缺的本体层次。由此诞生了各种各样的文本解读提法,比如"文本素读"、"文本细读"、"本色阅读",不一而足。本期选刊三篇文本阅读的文章,以激起大家对"文本阅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文本细读】沪教版第六册《完璧归赵》很有特点,最值得品味的是全文中蔺相如的四段话。第一段:"大王(赵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秦王强势骗玉,赵王无计可施,只好让名不见经传的蔺相如出使秦国。临行前他语出惊人,意志坚定,表现了对赵王的忠诚。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悬念:他能否说到做到?第二段:"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话语简短,语意清晰,且有分寸,  相似文献   

20.
刘绍华 《现代语文》2008,(12):64-65
朱白清先生的《绿》和《荷塘月色》,是选入各类语文课本的传统名文。这两篇文章,讲久了,讲俗了,也讲滥了。倘若借助教参和一般鉴赏文章,俗滥地将课文分析一番,写景如何优美,抒情如何细腻,结构如何巧妙……如此这般,也能博得学生的喝彩,应付各种考试,但却很难真正给学生以深刻印象,让学生刻骨铭心地掌握课文的精彩之处,并从中得到能够得到的写作能力。为此,我们又集中精力,重读了这两篇文章和一些有关的材料,并写下了下面这些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