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些城市,出现了父母陪读的现象。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以后,再忙着陪孩了学画、学琴、陪着孩子做功课、陪孩子参加校外辅导;考试期间,家长请假在家陪孩子,中考高考陪孩子去考场;当随着孩子的学问加深时,家长再请一位家庭教师,父母陪着孩子一起住家学习父母如此一种“好学”态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原因使父母心甘情愿的陪读呢?这又给孩子带来什么后果呢?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有太多的坏事、太多的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做出来的。似乎只要是出于“爱”,就可以不顾他人的权利.肆元忌惮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国家以爱的名义监督百姓,老板以爱的名义剥削员工,妻子以爱的名义调查丈夫,老师以爱的名义惩罚学生。最近,媒体上又频频曝出子女读书,父母陪读的现象,这无疑又是中国父母“爱”孩子的具体表现。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从中国到美国到英国,有些父母甚至不惜举家搬迁,就为了能继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做法正在把孩子们变成一种残废,一种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终身残废。  相似文献   

3.
王永明 《山东教育》2008,(10):15-15
这些年,在一些重点中学、示范小学附近,出租房成为一种热门产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陪读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农村,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的农民稍有一点经济条件,就千方百计供子女上城镇、县城好一点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哪怕再困难,也希望孩子通过考学走进城市;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07,(1):11-11
据报道,成都市实验中学在全国校园中首推家长陪读房,并引发了一些争议。其实,好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况。只是这一回比较引人注目而已。父母亲为何陪读?显然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安林 《教师》2008,(18):28-29
陪读现象由来已久。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陪读现象。温饱条体下的教育。甚至有的家庭豪华条件下的教育是导致陪读现象的物质基础,而独生子女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又为陪读现象提供了温床。陪读现象。反映出的正是普遍存在的“惟成绩论”问题。陪读对孩子的成长利少弊多。  相似文献   

6.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预习课文:周末带孩子上辅导课,来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时间:更有甚者放弃工作,举家搬迁,专职陪读……如今这样的家长陪读潮汹涌而至,不仅小学生读书要陪,初中生要陪,就连高中阶段的陪读现象也已不是个案。“过度陪读既苦了家长自己,更害了孩子。”专家建议,家长要学会适时抽身,还...  相似文献   

7.
8.
最近一个朋友抱怨说,自己快被上一年级的孩子折磨疯了.她说:"我的儿子每天放学后总是先看电视或者出去玩,等我回家后,才开始写作业,每天写完作业都要九点多.我要是上夜班不回家,他的作业就没法完成.  相似文献   

9.
自从走上自学考试这条路.我就开始了艰难的跋涉。丈夫自封为“陪读先生”,说我是“两耳不闻家务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进了自学考试的“无底洞”。每天晚上,不是去单位加班就是在家看书学习、记笔记或者做作业。双休日更不例外,那是辅导的时间,万万不能错过。  相似文献   

10.
"陪读"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误导、对学校教育功能的扭曲以及对社会教育评价机制的深远影响,而这根本上都取决于人们的教育价值取向。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消除观念上的影响,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观。  相似文献   

11.
陈德文 《教育》2013,(1):42-43
近年来,“陪读潮”在全国各地的乡村逐渐兴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农村家庭甚至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不惜代价到县城、乡镇租房陪读。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8,(4):183-184
陪读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结论利弊并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陪读作用只突出体现在个别方面,并偏离陪读的真正作用,而且陪读的作用与目的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3.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大学校园“异性陪读”现象的理性分析,呼吁学校、社会及大学生本人对目前大学生的各种非常心态加以重视,建议学校和社会应该为培养和谐发展的创业人才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所中学只要升学率高,就足以吸引一批家长为之疯狂——不择手段地择校,上演新“孟母三迁”,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陪读。  相似文献   

16.
有不少家长特别是小学生的家长,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检查和辅导孩子的学习,这对孩子的学习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也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与孩子的沟通。这本是很好的现象。但如果孩子的学习你都替他操心到,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就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入园焦虑是新入园幼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创设轻松愉快的物质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对于解决新生入园焦虑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园尝试了“家长陪读”的方式,即开学时允许家长陪着孩子上幼儿园,时间为两天。在这两天里,孩子既有自由活动,也有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既有单独的活动,也有亲子活动。慢慢地,孩子与老师建立了信任,感受到了在家里独自玩耍所没有的新鲜与刺激。  相似文献   

18.
董巧丽 《青年教师》2005,(10):50-51
“陪读”,这一古代曾经盛行的风气,现如今又流行起来了。而且愈演愈烈。只不过,陪读的角色由书童变成父母。放眼学校周围,陪读父母、陪读家庭,甚至陪读村的出现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这些“陪读家长”们放弃了工作,花钱租房子,只为陪孩子读书,真是应了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相似文献   

19.
王志 《宁夏教育》2010,(3):78-78
“孩子学习就像给我学似的。”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说,只要家长不坐在身边,孩子写作业就特别慢,时不时地搞些小动作。为此,每天晚饭后,家长不得不和孩子一起坐到书桌前,监督孩子做作业,结果弄得自己和孩子都很疲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社会学中的实地调查,对数十个"陪读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度解析了"陪读家庭"产生的原因、陪读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应对措施."陪读家庭"的出现有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