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殷瑶称《蜀道难》“奇之又奇”,但未言奇在何处.本文认为,其“奇”有七:句式、用韵、形式和内容交融、立意、衬托、线索、想象夸张.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文化发生学,诗歌节奏产生于情感,情感发生于生理,生理发生于自然。《忆秦娥》是诗人对生命之死的考问,惊梦—伤别—望绝—忧死四种情绪相互引发、相互回答,形成独特声情。《蜀道难》的语言仍可见出人类“童言”与歌诗舞的密切关系,其声韵发生于蜀地山水与诗人的相互化入化出,激励着读者生理的雄性激素和心理的成功欲望,其逻辑、时间层次再现了宇宙的发生发展,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之生的追思。  相似文献   

3.
李白《蜀道难》源与流研究,是当代李白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地理学上的蜀道为基础,从交通发展史角度来看,《蜀道难》的诞生源于传统的"蜀"的地域观念的认同以及对蜀道交通发展史实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化发生学,诗歌节奏产生于情感,情感发生于生理,生理发生于自然。《忆秦娥》是诗人对生命之死的考问,惊梦-伤别-望绝-忧死四种情绪相互引发,相互回答,形成独特声情。《蜀道难》的语言仍可见出人类“童言”与诗歌舞的密切关系,其声韵发生于蜀地山水和相互化入化出,激励着读生理的雄性激素和心理的成功俗望,其逻辑,时间层次再现了宇宙的发生发展,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之生的追思。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分析李白代表作《蜀道难》的创作年代、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学习,处处是难点。讲,讲不清;背,背不明。原因除了我们对诗歌掌握的不雄厚外,大多是我们远离了诗歌,远离了作者,最终我们做了很多无用功。课标上规定,语文的学习,其核心就是"理解运用语言",如何从语言出发,把理解(备课)化为教学行为,是我们教师面临的瓶颈。于是,我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抓住语言,靠近作者,理解本诗的"奇之又奇"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蜀道难>一诗,是李白古体诗中的杰出代表,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这首诗千年传诵,意高调殊,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迈雄健,读之势夺神骇,心折骨惊,被人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①,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但古往今来,论其艺术者多,谈其主题者少.这大概是因为<蜀遭难>一诗的主题思想含蓄深刻,令读者莫衷一是.然而就此避而不谈,实为学者所不尚,为师者则失"传道授业解惑"之本分.  相似文献   

9.
李白《蜀道难》一诗的主旨,多年以来,比较确定的说法是"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本文摘引有关资料,并试图从他个人的求仕历程的角度予以审视。一管之见,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李白《蜀道难》后继之作”,是受李白《蜀道难》影响而出现的含有“蜀道难”之语和直接以“蜀道难”为篇名的两类诗作的总称。它们或继续咏叹蜀道之难,或阐明应对蜀道难之法,或赋予“蜀道难”以丰富新鲜的内涵。在题材处理上它们紧扣写秦蜀之道的传统的同时又涉及其他,主旨表现上继承和发展了含蓄关,体式运用上继承使用乐府歌行和古体,又有了律绝的实践,审美特性上在展现崇高美的同时又有了优美的展现,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德波 《学语文》2013,(4):18-19
《蜀道难》的创作年代,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有记载,大约是开元末年李白初到长安之时。据说,李白到长安以后,曾拜访过文坛大诗人贺知章,出示了《蜀道难》一诗,博得了谪仙的雅号。其实,《蜀道难》就是李白推销自己的一道名帖。尽管李白很有诗才,但初出道亦需提携,他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教完李白乐府旧题诗《蜀道难》之后,被诗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象、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所折服。诗人对蜀道雄奇险峻特点的描写,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于诗人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和变化莫测的笔法。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  相似文献   

13.
李白的诗作极其丰富,李白从未自编诗集,唐代也没有一种渊源有自的李白诗集定本流传下来。因而李白诗歌的文本面目常纷繁杂乱。通过比较诸多李白别集版本和选录李诗的各类总集,考辨出李白乐府诗《蜀道难》文本有三十一处异同。文本在流传过程及后世阅读接受中的真实面貌差异较大,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4.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先祖流寓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碎叶(今独联体境内的托克马克,唐时属安西都护府),5岁时随父迁居绵阳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少年时期即“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好游侠。25岁时,抱着“四方之志”,出川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历览了无数名山大川,结识了不少文人志士,体察到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产生了“安黎元,济苍生”的崇高理想,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42岁时,…  相似文献   

15.
一、“自然之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在诗中,诗人紧紧围绕着蜀道高危、险要的总体特征,描绘了众多的自然形象,形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蜀道雄奇壮美的形象。试看:山岩险峻,绝壁森严;剑门峥嵘,关塞路断;鹤飞不过,猿猱愁攀,子规悲啼,飞鸟不安;枯松倒挂,古木参天;飞湍扬雪,瀑布挂川;明月皎皎,星辰当巅。而且,诗人还将有关的神话传说精心融于诗篇之中,使得蜀道更具有神秘而诱人的色彩,更显得情趣盎然。这里,有古蜀国国王蚕丛和鱼凫的开国之艰,有五位壮士中途遇难化为五岭从而沟通了秦蜀之地的壮举,有羲和遇险…  相似文献   

16.
蜀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远在其始名之前北方与蜀地交通关联就已经出现,最早由甘、青入蜀,此证陇蜀道最古。据史料,至迟在商晚期狭义蜀道存在的历史可能性已具备,周代秦蜀交通的记录见多,到秦汉时期蜀道有载,确切的"蜀道"一名出于《史记》应是定论。文学"蜀道"一词,最早见于汉末三国诸葛亮《黄陵庙记》,唐《艺文类聚》所收乐府旧题《蜀道难》系列呈现一种源流现象,源头在南朝梁萧纲,随后的梁陈作者刘孝威、阴铿推动了它的发展,至初唐张文琮铺垫到盛唐李白《蜀道难》思想和艺术水平达到顶峰,中晚唐、五代时期续写者众多但无出其右。蜀道始名,乐府旧题《蜀道难》源流就包含着对陇蜀道的抒写,需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形成了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在诗歌创作中,他最擅长乐府歌和五、七言古诗。李白以这种体式作的诗作,写景雄伟壮阔,气势奔放;用事用典,大开大合,感情激越充沛、热烈丰富,后人评价尤高。与此同时,由于某种政治原因,更多的情况下,李白常常采用比兴手法,往往立意隐晦,归趣难求,易造成歧义。本文仅以他的《行路难》《蜀道难》二诗为例,试图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创作个性和创作方法三个方面就其题旨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高度发展和资源的过度需求直接导致环境污染加重,资源逐渐枯竭,汽车作为石油资源消耗的大户也越来越受各国的重视,开发新能源替代汽油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笔者以汽车为例采用真实生活与穿越场景对比的方法,为能源革新的何去何从提出了合理构想。  相似文献   

19.
板块式教学和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相关内容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以板块状的模式进行设置,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板块式教学和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相关内容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以板块状的模式进行设置,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