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担负“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主要任务。高校应发挥好课程平台作用,针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育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能力、提升法务水平等途径,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应当从法律知识的认知,法治理念的认同,法治思维的践行能力三个维度一体化推进。高校通过建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融媒体中心,以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和内容充实的法治教育资料库为支撑,统筹建立校园法治报、校园广播法治专栏、法治教育公众号平台三个主渠道。利用三种媒体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展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认知教育;利用媒体的生动具体性强化大学生法治理念的认同教育;利用媒体的直观性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的践行能力。使大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由内而外的发生“法治化”蜕变。  相似文献   

3.
全面依法治国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实现全面法治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在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法治素养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养。从社会转型与大学生成才的需求出发,结合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探讨法治素养培育的起点,深入剖析大学生的法治认同意识、规则养成意识及树立法律信仰等内容,从优化理论过程、拓展实践部分、营造校园环境等方面探寻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知法""懂法""依法维权"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维作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大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都至关重要.文章以新时代法治思想为根本,立足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时代课题,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的重、难、急,探讨新时代"法治思想"的价值内涵,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路径:基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培育其法治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是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现实需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面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通过优化法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法治课教师专业能力,强化法治实践教育,厚植校园法治文化、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多维路径,共同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6.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确立的治国方略。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其良好的法治素养与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息息相关。通过法治认知、法治思维、法治信仰、法治行为四个维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及问题成因。立足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探索从顶层设计到教育布局再到渗透教育分别构建“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模式,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内在引擎、思想精髓和价值体现,法治精神的培育是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其法治精神的培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充分发...  相似文献   

8.
赵艳敏 《高教论坛》2022,(10):10-12
高校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校园的体现。高校法治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重要方式。高校法治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多元化的,可以通过渗透式融入大学课堂、感召式融入校园环境、开放式融入网宣平台建设、互动式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通过营造法治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掌握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仅需要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与规则,还需要从公民法治意识角度出发,使公民能够自觉践行法律所制定的公共规范,从而更好地参与公共生活。任何一个国家所制定的制度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都需要确保人民能够在心理和行为上进行配合。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有赖于法治主体,尤其是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但大学生法治素养不能依靠家庭或社会进行培育,必须通过高校的法治教育实践得以提升。为此,高校需要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积极开展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新媒体拓宽政治素养培育渠道、丰富政治素养培育内容的同时,也冲击政治素养培育传统模式、影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养成。对此,提出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政治观念使用新媒体、提高教师新媒体素养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新模式、完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评估体系对策,以期提升大学生人才培育的质量,为高校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更广泛的实践路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文章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指出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提高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法治教育的渠道、注重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国家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而法律意识是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的基础要求,对当前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阶段,大学生被侵权事件频发,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被侵权后的“敢怒不敢言”成为诸多大学生的选择。在校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及法律意识,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方面难以掌控,导致个人权益受到多方面危害,这一现状更揭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紧迫性。基于当前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趋势下,掌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有助于加强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据此,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结果,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构建大学生法制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良好守法品质的养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新时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配齐配足高素质师资队伍、突出实践性体验教学环节、始终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和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息素养是提高大学生法律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SNS台开展大学生法律信息素养教育能够更好地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懂法用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博客载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育平台。通过对徐州师范大学230名大学博客使用情况的实证研究,认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网络水平欠缺、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媒介素养教育缺失,因此必须加强教育者的网络素养培训,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强化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制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制教育存在行业法律法规不完善、大部分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包括专业法制教育等诸多问题,文章提出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为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制教育提供教学素材;修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法制教育;加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思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息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探索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中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法律基础》承担着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养的重任。而传统的"黑板粉笔加法条"进行法理讲解的模式显然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尤其成教业余类学生多元化思维方式的需要。针对成教业余类学生多元化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讨论性因素,建立师生互动机制;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进法院和律所去亲身感受;把律师请进教室咨询,配合课堂教学。从而形成一种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高考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就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如何与高考相结合这一问题阐述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高考新政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新政前后高中生的科学教育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导致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被强化还是被弱化?这些问题亟须探讨。研究建构科学素养理论框架,编制高信度效度的高中生科学素养测试卷,结合访谈,采用纵向调查设计,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三个维度调查北京市和山东省一流、较好、一般三层次高中参加老高考的2016级和参加新高考的2017级学生。研究发现:与新政前相比,高考新政后两省市高中生科学素养整体水平下降,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下降最为明显,此系两省市新老高考方案对科学科目要求差别较大造成;不同层次高中科学素养变化程度不同,一流层次学校高中生变化较小,一般层次学校下降幅度较大,此系不同层次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及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异造成;新政带来的积极变化是男女生选考文理科的界限被打破,科学素养差距显著缩小,但所付出的代价是男生比女生科学素养降低幅度更大,其原因并非女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致;随着两省市首批考生新高考的结束,“选科博弈”或将加剧,上海市和浙江省遇到的困境或许会重现,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可能被进一步弱化。据此,研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