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菁菁  张映先 《海外英语》2022,(10):124-125+14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要求打造宜游宜居的优质生活圈,建成人文港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旅游景区公示语的产生离不开英语人才的参与。该文主要研究大湾区背景下英语人才的培养,结合湾区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资料和大湾区发展战略,提出英语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广东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要抢抓机遇,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对广东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教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改革与发展,作者从电子商务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4.
5.
6.
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这给有着地缘优势的广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清、教育模式僵化、教育层次单一等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对策:一是构建系统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二是搭建开放化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三是建设层次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借鉴世界湾区发展经验,可以预见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规模在未来会有较大提升,体育主体产业会走向优质和品牌化建设阶段,新兴项目和地区传统特色项目会迎来较大的发展,体育交叉产业潜力巨大。高职体育人才培养需要对接产业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或专业方向,探索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和模式并注重学生复合能力的培养,为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三个地区的应用型大学在教育方面存在很多优势互补,为彼此间的合作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从国家相关政策出发,提炼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典型特征以及具备的基本要素来作为判断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水平,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探寻湾区背景下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教育合作发展的路径,从而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对中国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大湾区汇集了各个城市的利益,更是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更加需要专业人才进行发展建设。在此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需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分析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体系改革方式,希望能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大批具备跨境电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文章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对广州跨境电商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互联网人才中介公司等进行了调查。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校实际情况提出了要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开发利用网上课程资源、开拓优质实践教学基地、培养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办学意义重大,受到各界高度关注。文章探讨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明晰依循法律法规、允许先行先试、制度包容支持、文化互适交融、分类错位发展、双向变迁结合的理论要义。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重点,分析大湾区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现状与问题,建议构建湾区专属规制机构,推动高校多层面、全过程、立体化合作以及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以湾区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发展为契机,为高等教育提升提供助力;加速高校跨境合作办学、跨学科人才培养、大装置科学研究,打造环高校教育生态圈与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三地高校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必不可少的一环。国家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来推动三地相互招生、联合培养、师生交流、文化交流、实习交流和创新创业交流,增进三地高校学生的相互理解、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从粤港澳高校学生交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厘清高校学生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完善粤港澳高校学生交流的制度和法律体系,以及促进学生“双向交流”、丰富学生交流体系和加强高校学生文化认同等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加强教育文化交流,打造教育人才高地,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有助于形成智慧学习的新生态,带动大湾区的教育发展。本研究立足于现状和需求分析,结合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构建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的建设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系建设的模式、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设计。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蕴意,但应引起重视的是增强港澳青少年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三地教育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提升大湾区核心竞争力和为中国教育领域改革探索经验。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应在坚持“一国两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克服“两种倾向”、做好“三个加强”和重视“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15.
澳门回归20年来,发展定位逐渐清晰,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一赌独大”的产业结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尚未实质性地建成。今后,澳门经济建设应遵循城市发展的逻辑路径,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个中心”和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平台”,包括:确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整体观;同步系统推进“一个中心”和“一个平台”建设;优化并衔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发展环境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个法域、三个关税区以及多元的文化环境,粤港澳三地在发展体制机制上存在断层,在对待对方居民的制度安排上存在壁垒或空白,湾区向心力明显不足。制度衔接问题的核心是人心聚合问题,要充分凝聚和发挥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合力优势建成一流湾区,必须解决好区民身份认同感问题,必须破除原所属地居民的观念束缚,重构利益分配格局,释放民生福利,实现区民待遇的均等化、持续化发展。推进区民身份高度认同的关键在于寻找出一条科学的区民待遇推进路径,以优质生活圈催化区民身份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借助教育合作的力量,以综合承担起区域“创新—发展—融合”的使命。粤港澳三地的教育,生源多寡悬殊;产业支撑的水平和结构各有优劣,就业容量有别;教育的国际学术声誉各有强弱。根据上述现实教情,可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的实践理路。具体而言,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中,要协调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之间的抉择、兼顾系统建构与局部突破两类任务,要在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单向输入与双向互补、单一动力模式和多元合力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还要找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赶超标杆与借鉴对象,并坚持运用跨界研究方法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是湾区建设所需、区域教师教育合作共赢所需、探索教师教育发展新模式所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协同发展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协同发展的治理运作存在差异;新型合作形态尚未成型。因此,要从协同发展的理念、原则和路径三个角度出发,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教育协同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议题和重要途径。但因诸种原因,港澳与内地的教育协同迟迟没有质的突破。综合考虑粤港澳三地在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STEAM教育可以视作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和突破口,有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融合。如何在粤港澳三地STEAM教育现有协同发展路径基础上进行机制创新,是推进三地STEAM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基于原有协同模式经扩展而建构的USERS框架,既是一种历时性的系统演化模型,也是一个共时性的生态发展模型。该框架能为统筹三地"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促进系统各要素充分流通,打造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STEAM教育协作平台,以及为开展STEAM教育资源库建设、STEAM教育指导纲要研制、STEAM教育评估等提供指导。USERS框架的落地不仅能助推粤港澳三地STEAM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大湾区建设者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