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处理方式方便、快捷、灵活和共享的时代。科普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必然要抛弃传统的教育和普及方式,让科普教育方式走向多元化,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来展示科普知识,还要组织一些大型的科普网络展览,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科普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校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始终把"科普校园"作为学校特色之一,把科普教育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一、加强领导与管理,营造科普文化氛围加强领导。开展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普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科学教师及  相似文献   

3.
深入实施学校科普教育工作,是落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我校十分注重科普教育工作,把学科教育与科普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用  相似文献   

4.
辛美仪 《大学生》2020,(4):84-85
传统科普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而如今许多科普人汇聚新媒体平台,采取原创科普影视频等形式,走上自媒体科普路。科普"2.0"时代来临。从事东南亚植物的引种保育工作的杨晓洋,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知名科学科普博主——拥有37万粉丝的"不乖书生"。他在微博上会悉心解答粉丝对陌生水果和植物的疑问,这些罕见的水果包括泰国炮弹树、巴泼果等等。杨晓洋还曾作为"东南亚水果猎人",参与录制科普类纪录片《水果传》。  相似文献   

5.
科学普及是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一件大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与创新的基础,也是学生迎接时代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实施科普教育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基础抓起。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科普教育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小学数学科普教育的内容、课堂实施策略及课外活动内容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封面简介     
《基础教育参考》2014,(8):41-41
正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始于1976年的地震科普教育是学校科技教育的一大特色,曾成功测到黄海大地震等多次地震,保存了完整的地震记录资料。2004年,学校地震科普教育基地被国家地震局命名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图为苏州市第三中学师生在地震科普活动中探索科技奥秘。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边境地区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广西崇左市为研究点对边境地区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边境地区的青少年在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大环境不同于发达地区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边境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应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和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并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以提高边境地区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普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对国内外科普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文章从科普教育阶段、科普组织模式、科普队伍建设、青少年科普教育、以及科普教育内容等方面比较了国内外科普教育的差异,分析了我国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震泽中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科普教育特色校本文化,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走出了一条"立足内源优势,融合现代科技,拓宽科普教育,凸现科学精神"的科普教育特色创建之路,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陈健 《教育》2012,(3):35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路小学,是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七巧科技"系列活动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教育品牌名校、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在诸多荣誉的背后,与学校的带头人袁秀菊校长勇于创新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开设科普创作课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普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普创作是培养锻炼大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时还包括某些操作能力的过程,是大学生一门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 ,方术迷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其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或危害是十分巨大的。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思想最为活跃 ,但需要正确引导。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条僵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忽视科学普及等原因 ,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以及基于这种迷信思想而产生的行为上的方术化。这次调查把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结果可以供有关部门在制定中学生科学普及工作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德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主要分为学校科学教育和学校之外的科普教育。学校科学教育在目标上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容上课程趋于综合,方法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同时,德国在全社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让科技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网络理论的网络结构和社会资本视角出发,提出构建中小学海洋科普共同体,由具有海洋科普共同愿景的海洋科研人员、涉海专业教师、海洋科普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及政府机构人员等群体构成,通过开设海洋课程、海洋展览、海洋研学等交流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为中小学生传播海洋知识,既缓解了海洋科普教师短缺的问题,又实现了提高青少年海洋素养的目的。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验证了中小学海洋科普共同体模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中小学海洋科普成员中原有强联结的网络关系可以因结构洞的存在而重新建立新的共同体,网络成员社会资本的转换也因为中心节点而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研能力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却凸显薄弱,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在职前师范生教育过程中,开设教育科研知识课程和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职前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焦点问题: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相对滞后成因,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成艳萍 《天津教育》2021,(1):184-185,188
义务教育阶段是开展德育的关键阶段,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课程,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端正学生正确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和心理素质.本文以政治素养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分析探讨了小学科学教育中德育导师育人的教学路径,期望对提高小学科学德...  相似文献   

17.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能否在中国西部农村小学实施与推广,是该项目能否在中国普及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做中学”的理念和原则适用于中国西部农村小学;西部农村小学有愿望、有条件实施“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项目的实施必须解决好一些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能否在中国西部农村小学实施与推广,是该项目能否在中国普及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做中学"的理念和原则适用于中国西部农村小学;西部农村小学有愿望、有条件实施"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项目的实施必须解决好一些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学普及是提高公民素质、支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实验室的天文地质馆成立之初就在进行科普实践与探索.论文阐述了科普实践发展成熟过程、科普活动的形式;论述了高校实验平台科普改进的思考:(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实验中心科普的职责;(2)健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确保科普工作长效性;(3)加强科普理念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到传播科学思维;(4)应用新技术、新平台,创新科普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iscusses R.S. Peters’ concept of education, particularly his notion of 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its relevance to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In light of the problems inherent in any attempt to define the no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 it is argu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perspective can be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if not the ultimate, goal of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Such a goal not only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way to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but it also points to a concep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hat is neither too narrow nor too broad. In view of recent reform efforts that promote a utilitarian and instrumentalist conception of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Peters’ notion of cognitive perspective can provide food for thought for all those interested in a science education that educates students in science by helping them understand the personal and the wider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Such a conception of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is in line with the view that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hould make students change their outlook on the world. In addition, such a conception can enrich the ongoing dialogue on scientific literacy as the primary goal of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