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报(注:本文主要讲的是城市地方党报)的可读性问题一直是我国新闻界长期探讨和实践的问题,也是新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党报的可读性差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有广州日报这样的特例出现,其可读性使其报纸发行量达到100多万份,年广告收入达到十几个  相似文献   

2.
发挥优势,增强特色─—增强党报可读性浅析王华挑战面前的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新闻报刊如雨后春笋,昔日党报一统新闻界的格局被打破,新闻界呈现千帆竞发的竞争局面。在党报面临的众多竞争对手中,主要的挑战来自两个方...  相似文献   

3.
党报中的"新联+评论"组合报道,担负着既传播事实信息,又传播理性信息的双重功能.如何使之更具有可读性,是应当给予认真总结和积极探索的.  相似文献   

4.
可读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报刊的重视。为了增强可读性,不少报社想出了许多绝招、奇招,甚至怪招。党报作为报纸中的一员,要不要有可读性,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党报的可读性,不同于一般报纸的可读性,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党报要以高品位进入主流社会要解开党报可读性的“密码?..  相似文献   

5.
增强党报可读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报的重视,如何来增强党报的可读性,许多报纸走生活类报纸的路子,其实党报的可读性有其自身的规律,本文以《新华日报》为例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今年3月,《新华日报》实施新一轮改版以来,人们普遍反映报纸好看了,版面洋气了,...  相似文献   

6.
眼下,“读图时代”要求平面媒体“用图说话”。作为地方党报,如何做到“有图可读”、瞬间抓住读者眼球呢?  相似文献   

7.
8.
“可读性”源出何处,我没有研究。请教一位同行,据称:可读性,英文为Readability。概括有三个含义:要使读者“读得懂,喜欢读,记得牢”。任何人办报,总是办给读者看的,总是要千方百计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读你的报。写新闻要使读者“喜闻乐见”,要有“共同兴趣”,要使人“看得懂,有兴趣,有益处”。这些说法和“可读性”的含  相似文献   

9.
注重农业报道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农民负担千里行”系列报道的启示曾祥惠,赵洪松,潘文华经济新闻努力探寻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变革时代提出的严肃命题。湖北日报刊发的“农民负担千里行”系列报道,在努力探寻经济新闻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上作...  相似文献   

10.
邓崴 《新闻战线》2015,(7):63-64
新常态不仅仅是引领中国经济的大逻辑,也是指导党报经济报道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党报经济报道面临一个“转方式调结构”的问题:要从单纯关注发展速度、规模转移到关注质量效率的提高、关注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报道要鲜明体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观——“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也是衡量新常态下经济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邯郸日报社召开了一次全体采编人员参加的“如何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既是对近年来改进会议报道的一次经验交流和总结,又是在新时期对新问题的一次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改进会议报道,是报纸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老话题。众所周知,群众“不爱看”党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会议报道太多、太滥、太长,表现方式一般化、程式化、表面化,缺乏亲切感、新鲜感。如千篇一律地报道会议时间、地点、出席领导人名单,死板地大段摘引领导人的讲话或报告的原文,而最有新闻价值、群众最关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党和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历来提倡以正面报道为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工作,主流总是好的。因此,我们党报人的新闻报道工作也必然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力求把社会上、人民中正面的事实充分挖掘、反映出来,使人民受到鼓舞和教育。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读者向我们反映:  相似文献   

14.
文人将自己的劳动称为“笔耕”,既然是“笔耕”,就要有所收获,如齐白石有一方印,刻的是“我生无田食破砚”,好像是东坡的句子。无田,仍可以食,依仗的就是写文章了。今天把写文章得到的报酬称作“稿费”,古人则称为“润笔”。 这两个字见于《隋书》卷三十八的《郑译传》,郑被隋文帝  相似文献   

15.
“下榻”与新闻很有缘分,在报端常见:某某贵宾下榻某某宾馆。其意表达的庄重而文雅,大概非“下榻”无以替代。实在应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语言文字财富。“下榻”二字,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已很少使用。是典型的书面语,古人很早就为我们创造出来了。如果追根朔源,得先说“榻”字。汉代以前,人们席地而坐。因为还没出现专门的坐具,不论什么贵宾,主人皆与之席地相向而坐。大约在汉代出现了“榻”这种家具。《释名卷六》上说:“长狭而卑曰榻,言其体榻然近地也。”今天从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墓葬壁画上,都可见到“榻”;晋代名画…  相似文献   

16.
“领导活动”是新闻,此类报道往往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面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长期以来,“领导活动”的报道常常陷入程序化和“八股化”,让采编人员陷于事无巨细的有闻必录中,致使报道创新乏力、可读性差,普通读望而生厌,处于领导层面的读也不见得爱看;采编人员更常生“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无奈感叹。提高“领导活动”报道艺术,避免“领导活动”报道的“八股化”,进一步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已成为当前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人类已经步入因特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和快速度,要求会议报道要提高可读性。作者作为第一线的记者,从工作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沟通法、剥离法、回避法、吸引法、充实法“五法”,对提高会议报道的可读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传媒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对地方党报一枝独秀的霸主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地方党报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它要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围绕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对读者进行宣传鼓动;另一方面,它为赢得读者青睐,赢得报纸发行、广告生存空间而又不得不绞尽脑汁地改进新闻报道以增强可读性。这种宣传的强制性和新闻的可读性形成一对矛盾,在实际操作中互为消长,常常使地方党报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增强地方党报的可读性呢?笔者以为,应该实现“五个突破”,使地方党报的坐标从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上转移。具体而言就是——  相似文献   

19.
“领导活动”是新闻,此类报道往往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占据重要位置。如何提高“领导活动”报道艺术,避免“领导活动”报道的“八股化”趋向,进一步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已成为当前地市级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最短命的东西,昨天还是新闻的东西,今天就变成了旧闻。在通信、传递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新闻时效已不仅是以天为计,而是以时为计,以秒为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