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应用离子极化理论探讨了无机化合物颜色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阐述深、浅色位移的含义,指出了现和无机化学教材和文献(1-4)中应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无机化合物颜色变化的不妥之处,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无机化合物的颜色是由化合物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吸收、反射、辐射可见光引起电子跃迁产生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同同时受离子极化和配位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无机化学中,尤其在过渡金属元素配合物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颜色的无机化合物。具有dx(x=1至9)结构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受到光照时,d轨道跃迁,发生d-d跃迁。化合物吸收可见光还可以发生电子从一个原子到另一个原子的跃迁而产生荷移吸收带发生电荷跃迁。酸根和固体化合物的颜色就与电荷跃迁有关。此外,离子极化作用也可以使物质具有颜色。对无机化合物显色规律、原因作了详细的总结,并对其显色机理做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行《无机化学》统编教材讨论“离子极化与化合物颜色的关系”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阐述了术语“颜色深浅”的含义,提出了用离子极化观点解释物质颜色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离子晶体在水中溶解度的规律是无机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性质,本文从离子晶体的离子极化作用、并以离子晶体在水中溶解过程分析以上规律,以及离子晶体溶解度判据0.75规则对离子晶体溶解度相对大小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习题的求解过程中,无机化合物推断题是学生感到较难求解的一类题目。它不像物质结构或元素推断题,内容范围窄,无论如何变化,总是1~18号元素中的几个常见的重要元素;也不同于有机推断题,规律性强。无机化合物内容多、范围广、知识零散,学生解题总是找不到可循的规律和方法,解题存在很大的或然性。现利用“特征无机反应”作为一些无机化合物推断题的突破口,进行归纳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离子极化理论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本文介绍离子极化理论,并就离子极化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用离子键理论不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某些性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离子极化理论,然后用该理论对无机物的颜色、溶解度、离子晶体的晶型及熔沸点,盐的水解度,二元化合物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配合物的稳定性等性质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铁电体的宏观特性、发展阶段和研究方向进行综述,指出铁电体研究的核心是自发极化,产生机制表现为铁电相变理论,极化状态在外界条件下的变化使其具有压电、介电、电致伸缩、热电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可供技术应用的物理特性。并以铁电体透镜移相器、爆电换能发电为例,介绍其在军工科技领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阴阳离子相互接近时会产生极化作用。离子极化作用对无机化合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H+对酸根产生强烈的极化作用,使酸根中的中心原子得电子而显氧化性;对同一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含氧酸氧化性的影响是元素价态越低,其含氧酸氧化性越强;在同一周期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氧化性从左至右依次增强。在同一主族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氧化性从上至下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11.
无机化合物的水溶液是实验室和工业上必不可少的系统。理解水溶液的相行为对于了解试剂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我们周围一些重要无机化合物水溶液的相图,分析了有蒸气相共存时的相平衡,着重探索了相图的实际应用。旨在激发学生运用相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ing模型模拟了铁电体的微观机制,以此得到铁电体自发极化强度与电滞回线形状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极化反转过程中的畴结构变化等用普通仪器不易测得的结果,均较好地符合了理论的预期,弥补了实验室条件的不足。本内容可用作大学物理实验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13.
从电子的跃迁能级、离子极化作用、离子变形性、离子极化能几方面讨论了Cu(Ⅰ)她(Ⅰ)卤化物的颜色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电子的跃迁能级、离子极化作用、离子变形性、离子极化能几方面讨论了Cu(I)Ag(I)卤化物的颜色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多重链在无机化合物中的形成,以及多重链的形成对于无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无机化合物的某些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离子极化理论讨论了无机含氧酸氧化力强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离子极化理论讨论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进一步讨论离子极化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氧化还原反应是所有化学反应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类化学反应。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在组成、结构上有较大差异,使得有机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与无机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从形态和表现上有较大不同,因而探索有机物氧化还原反应的形式及类型,对掌握有机反应的特点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并结合扩展的Hubbard模型,讨论了分子链长和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对有机共轭高分子中极化子激发态-阶极化率的影响:极化子激发态的反向极化受到分子链长的制约;同一格点电子间相互作用u抑制极化子激发态的-阶反向极化,相邻格点电子间相互作用V增强极化子激发态的-阶反向极化。以上结论为实验中观察极化子激发态的反向极化提供了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经典共价键理论对电介质极化的微机机制与其分子结构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