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聊斋志异》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弘扬了传统家庭伦理美德:如父慈子孝,长惠幼顺,圣洁无私的爱情等,抨击了封建伦理道德上的专制主义及其表现——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揭露了它们导致的危害,寄托了自己的家庭伦理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在清代文人的评价中几乎是毁誉参半的,但<聊斋志异>成为文言小说摹仿的典范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聊斋志异>已经确立了文言小说创作的典型范式.其典型范式主要表现在文人抒怀、史传叙事模式、诗化、幻奇为文、充分发挥文言艺术魅力等方面.这种典型范式为大量<聊斋志异>仿作的诞生提供了最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由于中国小说的边缘模糊性,往往使它成为文化、历史、宗教等的集合体,并借助这一点,从<聊斋志异·黄英>中读出了其主旨:即作者面对传统生活的断裂--前英面对平民、士阶层面对商阶层--的困惑与焦虑,以及试图对此所做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变革加剧,士的作用得以发挥。他们掌握化,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同时,士的独立人格也被树立了起来。士能够保持高度的人格尊严,藐视王公贵族,敞屣权势利禄,重义轻利。士人的光明人格与高尚精神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追求真理的人们在主观修养的道路上愈走愈高。  相似文献   

5.
6.
司马迁的《史记》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在褒贬精神的继承、人物故事的运用、行文笔法的模仿、语言的借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朦胧美是《聊斋志异》的美学特征之一。它写的人物变化,不是有客观条件为依据,而是虚幻的、想像的,因之也是模糊的、朦胧的;其艺术世界的情景和人物,使人产生心理距离,距离感产生模糊体验紫朦胧美;《聊斋志异》的人物塑造,千姿百态,作者主要用“虚”笔,笔端变化,用多种自然形态的类比以传其神,具有很大程度的朦胧美。《聊斋志异》的评点家对小说的朦胧美是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情节是构成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优秀短篇小说集,作品不仅追求神奇怪异、荒诞不经、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且以简洁精练、以少胜多的手法营造凝练集中的情节,笔法多变、千姿百态。独特的情节艺术处理手法使《聊斋志异》成为我国庆节小说的典范。本文从简洁精练、曲折生动、神奇怪异三个维度对其情节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中有两种故事:一为记神仙鬼狐;一为叙畸人异行。而《田七郎》为"叙畸人异行"的佼佼者。这篇作品情节曲折,结构精巧,写人状物,极尽其态,更重要的是写出中国自然经济条件下报恩的社会美德和这种报恩的必然悲剧性。这种深邃的思想内容是我国同类小说中罕见的。  相似文献   

10.
论新写实小说《一地鸡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正华 《文教资料》2009,(18):106-108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体现了新写实小说直面现实人生的特点,展现了个体生存的艰难.小说的心理分析加强了叙述者的主体性,展现了人物在处处不得意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庸俗地生活下去.在看似冷静的叙述中,作者以俯视的眼光审视人物的灵魂,体现出一定的批判意识.同时小说还批判了这种不适合于人生存的环境,体现了一般新写实小说所缺乏的现实批判立场,流露出作者对日常生活中人的"异化"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中公案小说的艺术成就是多层面的,本文从艺术性、思想性、侦破手段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塑造了一大批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子超越了当时社会礼教的束缚,她们聪明美丽可爱又不似世俗女子。然而文本中的这些女子形象都是在男性的观察和叙述中呈现的,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比文本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会发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始终没有离开男性视角的观察和男性意愿的表达。这一悖论在《聊斋志异》中多处呈现,作者对历史上女性意识和女权意识的发展作反思。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据统计,全书五百余篇,其中描述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她们或为人妻,或为人母,是作者笔下悍妇、妒妇、女强人、女豪杰以及善良贤惠、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神话文学的爱情故事中多有人神恋爱的故事,然而情节和意义因为彼此所处文化背景不同而差异显著。在蒲松龄的名作《聊斋志异》中的恋爱故事表现的是蒲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形式的回归。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神恋爱大多围绕宙斯家族开展,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在原始欲望的驱使下的占有。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科举题材是《聊斋志异》重要内容之一,与蒲松龄一生的追求息息相关,也投射出蒲松龄作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矛盾的心态:既渴望科举成功又因屡屡失利对科举有些厌倦从而对科举制度的某些弊端进行抨击。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与《三侠五义》是同一时代孕育出的两部伟大作品,都曾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两部小说在公案小说史上的地位,就两部作品所具有的共性、个性,以及它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分析,并就二者的优劣得失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西夏政权是以党项为主的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由于民族的迁徙,传统的继承及文化的交融,西夏政权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凸显了与其周边政权的差异之处。妇女地位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不例外地显现出了其自身的特点。如在经济生活中,西夏妇女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拥有特殊的经济权力。文章以《天盛律令》为中心,探讨西夏妇女的经济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执著与超越本来是两种具有一定矛盾性的精神气质。一般而言,执著者往往难于超越,而超越者往往不会执著,但魏晋士人却把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成就了他们高度的人格之美。在一个社会动荡,道德解体的时代里,魏晋士人们的这种高度的人格之美让他们身上散发出德性的光辉,也让他们在艺术领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如果中华民族想要重塑自身优美的精神气质,那么魏晋士人所具有的执著与超越相融合的人格之美也不乏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梦幻形式反映现实社会是中国古代小说常用方式之一。《聊斋志异》在继承了前人的成就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与超越,成为梦幻小说的新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20.
知人论文,是研究文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蒲松龄接受佛教思想,以净土宗和禅宗为主,反映在《聊斋志异》中的佛教思想也主要是禅宗与净土宗的理论。虽然同受佛教影响,蒲松龄却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借用佛教思想尤其是因果报应之说,劝导善行,惩诫邪恶,以期人心归正,世风复淳。这也是他创作《聊斋志异》的主观命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