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沛亮 《新课程研究》2007,(4):68-68,65
诗歌的想象是诗歌生命的源泉,不只是诗歌创作时需要它,在进行诗歌欣赏时更是需要它。也就是说,诗歌离开了想象就等于生命的枯竭。  相似文献   

2.
现代诗人和评论家们普遍都受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把诗歌看成是语言的一个美学意义上的组合体,而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由比喻、词汇及音符相互作用着的融合体,是一个节奏的内部构成。本文以为,诗歌作为诗人生命形式,它本身既是一种生命形式,同时它的语言也是一种生命形式,并且是诗歌唯一的生命。因此说,诗歌即语言,诗歌的语言本身就是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中西诗歌的情感体验结构模式葛桂录情感体验是诗歌所要传达的根本对象。情感的独特功能在于,它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是诗作意蕴构成的内在生命;是诗歌创作与接受的媒介物.最集中体现着诗人的精神个性特征。作为诗歌作品的内在本质结构,情感结构与诗歌的表现对象及其诗...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包涵着强烈而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时代的、个人的以及诗歌艺术自身发展的原因成就了李词的这一特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极为传神地把个体生命的律动状态表达出来,通过对它的赏析,可以管窥李清照词的个体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朦胧诗潮的流变过程证明了诗歌与生命的亲缘关系;特定的人文环境让朦胧诗的创作印证了人类共有的生命经验;朦胧诗不只是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生命、思想、精神的解放也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分流与革命;文学与生命是同构的,源于生命、尊重生命才是一切写作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6.
就女性审美的角度看,从《诗经》中完全可以寻找到女性诗歌审美的踪迹,其特点显然有别于男性诗歌。表现在诗歌主题上,主要以情感表现作为创作主题;表现在诗歌语言上,相对比较感性、灵动;表现在诗歌题材上,女性诗歌主要取材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到女性生命和诗歌艺术之间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7.
日常主义诗歌是朦胧诗浪潮后兴起的具有探索意义的先锋诗歌,它把世俗意义上的“人”和“生命”拉进诗歌的内部,真正实现了诗歌与本真生命的对话。日常主义诗歌之所以于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有着深厚的诗歌实践积淀和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首先,应理解和认识诗歌的丰富性。诗歌源于歌唱,歌唱是诗歌的本质特性。口头咏唱,是诗歌最原初的形式,它歌唱爱情,歌唱自然,歌唱故乡,歌唱生命,歌唱英雄,歌唱神灵。正是从歌唱的目的出发,诗歌形成了抒情诗、史诗、剧诗三种基本类型。在这三种诗歌类型之中,抒情诗最为复杂,它有儿歌、民歌、律诗、哀歌、颂歌、情歌、笛歌、琴歌、哲理诗、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等等名目。但是,就诗歌的深度与广度而言,史诗与剧诗更值得重视。史诗,往往包容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精神与理想,它的英雄主义精神最能激活民族的思想文化创造力。剧诗,由于与音乐、…  相似文献   

9.
杨纪良 《学周刊C版》2011,(2):179-180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复苏的迹象表明:诗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它昭示着社会、教师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切实关照。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提高个体生命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复苏的迹象表明:诗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体裁。它昭示着:社会、教师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切实关照。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提高个体生命质量的过程,是全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诗人自荐     
诗观: 诗歌对于我来说,我把它理解为生命的一种召唤。它有着无穷的魅力,就像一个魔房,它是如此的奇妙而又变化多端。我更喜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神秘。是的,这种神秘不就像我们的生命历程一样吗?充满着未知和挑战。所以,诗歌对于我来说,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种时间和历史的附着物,我更希望它能伴随着我的生命。向前,一直向前!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多取诸自然之物,而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以及人们思想意绪的变化,必将引起表现它的诗歌意象的变化.现代生活中的事物要进入诗歌,要加强诗人个体的精神体验,充分展开艺术想象力,重视叙事态意象的经营和诗歌意象的生命组合.总之,现代诗歌应真实地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诗歌是运用网络这个新的媒介和载体,来创作、传播、存储和阅读的新的诗歌样式。从十多年我国大陆网络诗歌的发展来看,相对于平媒诗歌,它更多地体现了对传统人文精神的解构。网络诗歌的匿名创作放弃了诗人对创作主体角色的承担;颠覆了传统平媒诗中的人文价值观;它的读屏模式消解了平媒诗歌阅读时的诗性体验。电子媒体的崛起,把诗歌置于全球大众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中国新诗可以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实现它在艺术领域的再次复兴。  相似文献   

14.
诗歌意境指诗歌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总的来说,意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诗歌意境作为艺术意境的形态之一,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将它与其他的艺术意境形态区分了开来,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韵味无穷、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诗歌文体中,对偶一直贯穿始终,在早期它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后来它是构成近体诗的必备条件.可以说,对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什么?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诗歌有许多精彩的论述,“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外名人对于诗歌也各见仁智。艾略特在《诗歌的作用》中说:“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诗评家吕进先生认为“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相似文献   

17.
想像是诗歌欣赏中最为重要的心理形式之一,想像对于诗歌欣赏活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邀游于诗歌的艺术境界,以训练学生的想像力。教师要根据想像力在诗歌欣赏活动中的功能来训练学生的想像力。想像力在诗歌欣赏活动中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使欣赏对象由“死”变“活”诗歌本是诗人思想情感、生活体验的形式化。思想情感、生活体验之类,当它在诗人心里的时候,原本是活的有生命的精神存在、意识存在,但它一旦从诗人的心里外化出去化为物质存在的时候,其生命状态就由“活”变“…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它构建了诗歌的灵魂.同时,隐喻以其特有的方式从词、句、段三个方面构建了诗歌的语篇连贯,这种连贯性也正好证实了隐喻和人的理解过程是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字用得太多,无疑会使诗歌枯燥乏味。然而如果数字运用得巧妙,它就会在有机的组合中,变成诗歌形象中有生命的细胞。古代诗歌中的不少作品就巧借数字这一感情的彩绳使得诗歌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20.
伴随悠久邈远的古国文明,中华民族的精神历程中始终流淌着一条诗歌的河。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到宋词、元曲,乃至新诗,伟大的诗人灿若群星,优秀的诗作层出不穷,熠熠生华,辉映天地!“诗言志,歌咏言”,这是前人对诗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谓“志”,就是诗人内心感情的抒发。依我看来,与其说“志”是感情的抒发,不如说是生命意识的强调与张扬。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理性思索和情感体验。生命意识对于诗歌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生命。每一首诗都是源于生命,涵容生命。诗人写诗无论何时何地、采用何种形式,均为张扬自己的生命意识。即便在诗歌最初萌发的远古的“杭育”诗派(鲁迅语),仍可以说是人类最纯洁、最自然、最天真的生命律动。中国诗歌的生命意识,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观的映照。诗人生命哲学观的不同,诗中所呈现的生命意识也不尽相同或迥然相异。在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儒、道、释三大思想体系,共同浇灌着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对中国诗歌各种生命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学儒者重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