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和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对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架、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重点给出平衡记分卡和供应链基准化两种方法以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中石化原油供应链的运行特征的基础上,运用AHP、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影响中石化原油供应链绩效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构建出由战略协同、资源富余能力、需求满足程度、服务质量、采购数量、资金支持和政治融洽这7个指标构成的原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中石化原油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以及供应链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分战略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筠  李随成 《预测》2004,23(5):57-60
针对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按产品的需求特征对供应链进行分类研究的思路,基于区分战略将供应链分为大批量需求类型和小批量个性化需求类型,并在分类的基础上确定了两类供应链绩效评价的重点,构建了强调供应链能力和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下的绩效评价具有的特征,并围绕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及过程,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系统指标。在这一评价体系下,有战略绩效评价指标、规划绩效评价指标、运作绩效评价指标及由三者整合得到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改善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管理是21世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的主要模式,建立科学的、有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及合作的绩效与成败,供应链绩效评价对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起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在描述供应链绩效评价和模糊神经网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自学习能力,其评价指标权重通过网络学习自动生成。把该模型应用于供应链绩效评价,为企业供应链管理及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是该领域内的难题,也是研究的重点。对于这种状况,国内外结合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其相关的概念以及特点。本文结合目前的研究情况,主要针对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集成化供应链绩效的相关概念,希望能够给予有关人士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文  晁罡  刘善仕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35-240
从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及意义出发,提出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到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中,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和贡献权衡,设立了一系列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还结合运用了层次分析法,使得评价方法更科学合理。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且实用性强的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食品供应链和供应链绩效评价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安全维度在内的五维动态平衡计分卡模型,首先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合理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对食品供应链各个时期进行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Markov预测理论动态地预测食品供应链未来的绩效和稳态分布,最后结合算例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从而为食品供应链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将面临来自全球顶级企业更加严峻的挑战,供应链的思想无疑会成为全面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切入点。文章首先讨论了企业构建供应链的必要性、企业供应链构建中供应链战略伙伴的选择,然后从供应链合作伙伴、企业自身及交易过程等方面分析了企业供应链风险并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接着对供应链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与主成分分析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现有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文献基础上,侧重从经济、供应链运营、创新、环境等四大方面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的降维功能,结合DEA中的BCC模型进行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以山东省10个市区为实证,对比数据找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供应链绩效有效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菏泽、东营、淄博、临沂等市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绩效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科技创新缺乏、品牌效应及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