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诚是道德教育必备的一种品性.只有真诚的道德教育才能促使道德主体和道德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的关系.缺乏真诚的道德教育不仅不能增进人们的道德修养,反而会削弱人们的道德能力.真诚的道德教育不仅要负载道德真理,更要展示道德的真实.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真诚已不仅仅表现在致力于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而且表现在对道德教育真正意义的捍卫.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悖论界说及其德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悖论是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与至善教育目标相背离的内在性矛盾和根本性冲突,即事实与价值的冲突.它是一种善恶共时性存在的自相矛盾,是发生在道德实践领域的结果式悖论.其善恶对立与对抗的自相矛盾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排解道德教育悖论,需要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帮助人们转换道德认知方式.培育并提升人们的道德悖论思维水平,以推进道德教育的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道德权威既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也是权威道德的人格化.从道德权威自身的特征可以看出,道德权威对人们个体道德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虽然我们摆脱了道德权威主义的束缚,但又面临着道德权威弱化的困惑.重塑道德权威、对道德权威在道德教育中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发挥道德权威的作用就成为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被看作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道德教育中的泛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就是其基本表现。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培养人们批判、反思、创新的道德意识和能力,而是不遗余力地论证、维护、诠释主流价值观念。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然而,“以特定的政治理想框定对道德生活的追求、以不变的政治教条遏制涌动的道德理性,最终使其具有难以僭越的保守特征”[1]因此,对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的系统反思、清理与批判,是道德、道德教育回归本体性内涵的必要前提。一、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的前提性反思——道…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内容,有目的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施加影响,以引导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教育是我们整个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小学教育是道德教育所要经历的最霞要的一个阶段,对小学生应重点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培养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勤劳勇敢等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及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鲁宁 《教育学报》2009,5(1):108-112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指的是发生在道德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正当的道德行为选择却同时产生善与恶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的特殊情况.与道德教育中的其他悖论现象相比较,道德悖论是一种结果式悖论,并且道德悖论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共时性存在的自相矛盾.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而言,道德规则本身具有的"二律背反"特征是道德悖论产生的首要原因,而学生道德智慧的缺失和道德教育中人性向善假设的被利用则是道德悖论产生的另外两个主要原因.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可知,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并不可以完全消除,而只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来降低道德悖论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道德悖论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某些反道德的现象,即"目中无人"的道德教育、道德伪善和道德权利的遮蔽,这些都是背离道德教育的宗旨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一种道德的道德教育.首先,它承认人的存在,承认道德的个体性和主观性,这是道德的主体性的本质体现.其次,主体性道德教育崇尚道德教育主体人的自由,从而达到道德行为的自觉和自律,最终上升为活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指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受教育者接受这种教育的威望和力量.从道德的信仰化倾向、学校道德教育过程的矛盾以及道德学习的心理规律等方面分析,理性的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是必要的.现代社会的权威认同方式以及人们对道德权威的认同程度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权威的现实因素.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权威要从道德教育主体权威、知识权威和环境权威等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张励仁道德教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道德活动。它能使人们提高道德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改变或造成某种社会道德风尚,从而对人们的道德关系、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它总是反映和表达了一定社会的道德风尚和道德水准,并且具有鲜明的时...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被看作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道德教育中的泛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就是其基本表现。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培养人们批判、反思、创新的道德意识和能力,而是不遗余力地论证、维护、诠释主流价值观念。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然而,“以特定的政治理想框定对道德生活的追求、以不变的政治教条遏制涌动的道德理性。最终使其具有难以僭越的保守特征”因此,对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的系统反思、清理与批判,是道德、道德教育回归本体性内涵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但对于什么样的人是有道德的人这一问题人们的表述却笼统而模糊,而道德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正是衡量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依据.从道德教育目标与学校道德有效性关系出发,寻找我国道德教育目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诸多社会问题不断出现,道德教育越发凸显其迫切性和重要性。人们对道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如火如荼。然而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一直倍受质疑。究其原因恐怕不仅仅是方法问题,对什么是道德教育认识上存在模糊可能是问题的关键。为此,本文着重从道德教育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学因素两方面进行剖析探讨。一、从社会性方面看道德教育1.学校集体的道德训练第一,学校道德工作不能脱离社会一谈论学校中道德的训练,感觉到学校似乎是一个孤独存在的机构,这种倾向是十分不幸的。不能有两种伦理原则,一套是为校内生活的,一套是为校外生活…  相似文献   

13.
笼统地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可分为直接道德教学和间接道德教育两条途径,二者可分别对应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因此,人们常常把直接道德教育等同于权威主义与灌输,对直接道德教学持排斥态度,并把道德教育的许多失误归之于直接道德教学,片面强调间接道德教育,这必定会影响德育课程的实施,削弱德育的实效.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内涵、现实性及其限度进行审视,以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直接道德教学,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一、道德教育的特点   1 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点。道德虽然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 ,但它如果仅仅停留在观念形式上 ,仅仅停留在书面口头上而不转化为实际行动 ,就不成其为真正的道德。因此 ,人们往往把道德归结于人对世界的“实践———精神”的把握方式 ,称道德意识为“实践理论”。只有通过人们的意志冲动 ,将道德意识转化为社会的和个人的道德实践 ,实际地化为人们的行为规范 ,才能起到调整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作用。道德教育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性特点 ,不仅要求受教育者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形成和完善自己的道德意识 ,还要求教育者本身…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该如何"加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中的道德教育出了问题,问题在哪里?我认为,不只是道德教育自身的问题,而首先是人们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和期望出了问题。我们时常把道德和道德教育一一对应,把道德的培养完全寄予道德教育。为了培养道德,惟一的方法似乎就是加强道德教育工作。实际上,道德教育在这里承担了它不可能完成的重任。道德教育作为一  相似文献   

16.
高启山 《中国德育》2013,(19):25-28
一直以来,人们强调阅读教学不单纯是语文学习,同时承担着道德教育的任务。但是,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道德教育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情形,一种是阅读课成了道德课——课上侧重传授道德概念、课外拓展成了道德活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的道德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而对青少年进行的道德教育如何有效?也是德育工作者关心的一个大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存在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影响着道德教育的思维和方法.作为道德教育工作者,我们很难避免这种模式取向.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传统道德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道德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工程,很难在某一方面可以单独突破,率先实现某一群体的道德飞跃.所以,本文也仅是提出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回应,一起探讨如何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中的"红苹果效应"就是指在道德教育中,身教重于言传.这是由道德本身的性质以及当前社会道德实践能力普遍低下的现状决定的.道德是一种社会共识,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服务,道德这种性质决定了道德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因此,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坚持正面引导,以体验教育为途径,保持社会对不道德行为的舆论压力,真正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77):151-152
消费道德教育是指社会为使人们在与消费相关联的活动中,遵循消费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进行健康适度的消费,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消费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消费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基础"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消费道德教育进行探讨,使之承担起消费道德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道德想象:一种新的德育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作为一种方法论,是人对道德与真理的沉思和探险,是道德教化赖以实现的心灵基础与内在根基。想象不是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而是道德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一种教化哲学,道德想象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并提示了另一种教化传统和逻辑。在这一视野中,那种过于实在、过分依赖于生活实践的教化信念受到了质疑。在新的教化哲学之下,道德教育获得了更为广阔的伦理资源和教育视野,它使人们有可能将道德想象和艺术审美引入教化实践之中。而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在道德教育中那种超越性的高级生活对于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所具有的价值,使我们能够拓展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可能借助道德想象的力量,构建一种由理想信念通往生活实践的教化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