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有效突破了以资源为导向的传统旅游开发模式,在生态旅游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竞争的加剧,保持和争取游客问题成为森林公园的重要问题。游客满意度作为反映森林公园竞争力以及游客需求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以巴松措生态旅游景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监测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巴松措国家森林公园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位的黑龙江省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彬  钟林生  陈田  张爱平  戚均慧 《资源科学》2014,36(6):1142-1151
中俄界江是黑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潜力区之一,科学评价其生态旅游潜力是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中俄边境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中俄界江生态旅游发展实践,从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社区、旅游市场、旅游区位和旅游交通6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使用Simpson模型和Pianka模型计算了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研究表明:①中俄界江沿岸14个县市区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评价值为6.15~18.80;②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空间特征明显,漠河、黑河、抚远、密山为I级潜力区,萝北、嘉荫、同江、虎林和饶河为II级潜力区,塔河、呼玛、孙吴、绥滨和逊克为Ⅲ级潜力区,乌苏里江河段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大于黑龙江河段,生态旅游资源子系统与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的相关性最高;③中俄界江沿岸共有69对县市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重叠度大于0.5,占到总数的75.82%,表明其生态旅游潜力要素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易导致激烈的旅游竞争。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总体发展对策包括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开发特色多元的生态旅游产品、培育和开拓境内外市场、深化境内外生态旅游合作、完善生态旅游设施,并针对不同潜力区给出了差异性的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不负责任的旅游行为已经对旅游地土壤、动植物、空气、水体、社会环境等造成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生态旅游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强化他们的生态意识是解决旅游与保护环境这一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是四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亮点。通过实地调研,应用SWOT方法综合分析大熊猫栖息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找出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发展及四川旅游业的灾后恢复重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是森林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森林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通过深刻分析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对游客开展全程的生态环境教育和建立旅游区环境解译系统为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教育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旅游"这一术语,于1983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的青海,境内不仅有北山、坎布拉、群加等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青海湖鸟岛、湟鱼洄游等多处生态旅游景点。每年的夏季,青海各地景区游客络绎不绝,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外的生态旅游的调查和研究,同时基于大众的旅游模式,可以把旅游业归类为一般生态旅游和过渡性生态旅游、严格生态旅游以及大众旅游几种旅游模式。本文立足于西藏的旅游发展模式,根据西藏自身的资源和具体情况,探析基于旅游承载力的西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如何选择的,然后把经过长期研究和调查的数据应用于此模式中,最后得出西藏的旅游产业发展应选择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同时应兼顾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作为辅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安吉依托“竹乡”特色推动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安吉旅游资源,安吉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吉生态旅游的发展应注意合理配置基础设施、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竞争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法制观念、增强环保意识等方面,以期对安吉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琨  钟林生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1):2209-2216
发展生态旅游是青藏草原区的一种保护性开发策略,减轻旅游环境影响是青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评价青藏地区草原各主要旅游活动方式的环境影响程度,分析各种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参与的环境影响最小,其次是游览观光,再次是休闲度假;各种旅游活动中人均草地资源占用额度、及污染物排放量不同是导致其环境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青藏地区草原旅游发展中,以减少旅游环境影响为目的,应发挥特色旅游资源对文化参与及游览观光旅游方式的诱导作用及对游客的聚集作用,利用市场需求推动环境影响小的旅游方式的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并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和约束职能。  相似文献   

10.
李旭  秦耀辰  宁晓菊  张丽君 《资源科学》2014,36(8):1635-1644
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变化对我国各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利用游客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及变动,采用亲景度理论分析了入境游客对各类城市和区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并阐明了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对各市场竞争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主要入境游客类型对各类城市和区域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变化差异较大,近程客源市场游客的目的地选择偏好程度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远程客源市场则不明显;日韩为代表等传统客源市场与东南亚、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客源市场游客对城市类型的选择性及变动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呈现高度的地理和市场集中性,但集中程度逐步下降;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与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竞争态状况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入境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偏好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变化及所引发的竞争态势变动提出相应的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态旅游迅猛发展,成为国内外旅游的热点,但生态旅游环境压力加大,如何评价环境压力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系统分析法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建立一套包括经济和社会承载力等5个子系统的科学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环境承载力远远超过实际游客数量,需要采取加强生态监测和科学功能分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青海素以得天独厚的高原风景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青旅游人数激增,旅游形式多种多样,环湖房车游、青甘环线游、自驾游、探险游、亲子游、乡村游、文化音乐节、展览游等旅游方式成为主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海省加快国际生态目的地建设,因此提升青海省生态旅游气象服务能力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分析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政策背景、青海省旅游目的地分布,以及青海省旅游气象服务现状,深入探讨了制约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青海省实际,以及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需求,提出未来青海省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为推动青海省“旅游+生态”行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助力青海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对怎样进行生态旅游规划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文章从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规划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出发,论述了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层次划分、内容、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甘孜藏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了甘孜藏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结合实际,从管理体制、生态保护规划、营销战略、居民参与、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薛梅 《科学大众》2014,(12):166-167
随着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生态经济、生态消费方式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旅游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具有响应生态经济模式、运用生态技术、推行生态机制、倡导生态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以营造生态旅游吸引物、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培育生态旅游体验环境和倡导生态旅游消费方式为主要实现路径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式,是旅游响应生态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行动,为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应该是负责任旅游,但采州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与负责任旅游却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今后应在推广负责任旅游概念、树立负责任旅游意识和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继续努力,以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威海市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威海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威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威海市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客源优势以及城市建设及社会环境建设优势,但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滞后、科技扶持力度低和生态意识不强又是其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建议威海市实行制定生态旅游规划、评估环境影响和环境承载力、建立有效管理模式、加强专门人才培养以及对游客进行生态知识普及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四川生态旅游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通平  黄萍  赖斌  李贵卿 《软科学》2005,19(4):67-69,73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四川是国内最早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的省市之一。分析了四川发展生态旅游独特的资源优势,揭示了生态旅游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和发展四川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与参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小丽 《科研管理》2012,33(10):138-144
旅游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社区带来了广泛的影响,社区居民是这些影响的主要承担者。本文以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居民影响感知为研究切入点,建立居民影响感知、态度与参与行为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态度和参与行为的影响。论文以大连的三个生态旅游社区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回收的457份有效调研问卷数据进行可靠性和有效性检验,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等数据分析方法,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和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居民对生态旅游正面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参与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居民对生态旅游负面影响感知对居民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居民的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度对其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伟华  黄志红 《科技风》2011,(8):229+232
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着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管理运行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统一思想,做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加快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采用多种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多渠道宣传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