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大学生睡眠拖延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及生活。文章基于目前大学生的睡眠拖延状况调查,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使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睡眠拖延行为量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无聊感倾向量表,对四川省、重庆市和山东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808份。结果发现:(1)自我控制不仅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的睡眠拖延行为,还能通过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拖延行为;(2)无聊感倾向调节了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中的中介效应。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与睡眠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间接路径中,高无聊群体的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减弱,且会增强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汤伟娜 《考试周刊》2013,(39):169-170
信息化时代,与"显性逃课"相对应的"隐性逃课"逐渐成为国内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所谓隐性逃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引起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聊天、看小说、打游戏、睡觉等与课程无关的行为。是什么导致了隐性逃课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晰导致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动因。本文就国内学者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动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发现隐性逃课受到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个体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制度因素,以期为改善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付敏 《林区教学》2020,(1):114-117
手机依赖作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业效率等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以高职高专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及手机依赖访谈问卷,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高职高专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整体处于正常水平,手机依赖行为在性别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结合访谈,从社会、学校、家庭等不同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显光  魏淑华 《科教导刊》2023,(20):139-141
文章采用问卷法对605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无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进行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发生率为38.5%;(2)女大学生和来自城镇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3)无聊程度和自我概念清晰度可显著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水平。文章提出需要关注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教育,并通过引导大学生降低无聊感、提升自我概念清晰性来降低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赤峰学院大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隐性逃课的现状、隐性逃课的特点、大学生对隐性逃课影响的认识、产生隐性逃课的主客观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隐性逃课的可行性方案.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提升学校和任课教师及全体学生对于隐性逃课的重视程度,改善我校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现象十分普遍,对大学生的行为、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本文采取问卷形式对合肥某高校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进行调查,并从行为习惯、心理依赖等角度进行分析,努力探索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姚伟民 《高教论坛》2020,(10):64-67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甚至出现了手机依赖现象,通过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行为意向,研究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有利于正确认识手机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大学生注意力问卷,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此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注意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呈正态分布,约有4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仅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手机依赖总分显著低于女生总分;大学生注意力分数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注意力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注意力可以作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关系,本文采用手机依赖自评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某医学院37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较普遍,且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睡眠质量与手机使用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手机依赖作为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往研究者大多从大学生的人格、社会及家庭感知的角度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却较少探讨大学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浙江省某高校169位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对大学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择业适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戒断行为和突显行为;人际关系适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社交安抚和消极影响;校园适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APP更新。这提示高校应该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并对校园课余生活进行有效实施和管理,以减少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