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与科技人才集聚形成正向的交互效应,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更大,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协同集聚的效应则显著为负,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人才集聚的对数值超过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正,低于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则对区域创新起着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寨机"的成功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创新模式角度展开的,有学者认为山寨机产业属于基于网络细分的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based on network subdivision)。另有台湾学者用破坏性创新理论解释山寨机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研究都不约而同地将产业集群作为重要方面进行研究。学术界自从上个世纪开始产业集群的研究,但是学术界至今不能解释集群是怎样产生的,也没有人注意怎样利用已有的集群做更多的产业。本文将从产业集聚理论出发,分析了"山寨机"成功的原因,总结了山寨机的制造模式,并且提炼其能够有效利用已有的产业集聚的条件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科技人才的集聚规模不断扩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渐深入。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人才集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科技人才集聚开始出现一些负面效应,如科技人才集聚过程中的人才冲突、人才集聚陷阱等。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人才集聚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对国内外科技人才集聚模式和机理进行梳理和对比研究,找出其规律,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董春  梁银鹤 《科研管理》2016,37(6):28-36
本文运用双固定效应SDM模型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解方法,在构建关于集聚效应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对市场潜能、城镇化与集聚效应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对地区集聚经济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且邻近区域存在竞争的特点。通过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可以看出,三种城镇化因素对集聚效应的发展有正向影响,但是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其中,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只通过直接效应对本地区集聚效应产生正向作用,而土地城镇化通过三种效应对本地区和周围地区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实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人才集聚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徐辉  张文静 《软科学》2007,21(3):138-141
提出人才集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在此前提下,论述了企业人才集聚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人才集聚模式的特点。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比较,得出国有、民营与外资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测度金融集聚程度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居民消费,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城镇养老保险参与率和房价4个控制变量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正向作用,总人口负担比变量则抑制了居民消费.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区域产业的组织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规模生产,因而也就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供应和支持.一个区域只有具备充足的资本、劳动力和先进的专业技术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促成集聚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吉亚辉  李岩  苏晓晨 《软科学》2012,(3):15-19,38
根据2003~2009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及EG指数对其产业集聚进行测度,并分析了两大行业之间的集聚相关性。结果显示:2003~2009年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的集聚度上仍然具有相关性,并且从整体上看,其产业集聚有进一步走向均衡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位基尼系数分析的江西省建筑业的空间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和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是当前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最突出表现,产业集聚与经济开放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对江西省建筑业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江西省建筑业在空间布局上的特征,即江西省建筑业空间结构变动得比较平缓,是一种非均衡状态。然后把江西省划分为11个地理区域,利用区位Gini系数来测算江西省建筑业的空间集聚状况,结果显示,江西省建筑业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一定的集聚现象。最后针对江西省各城市的现状及优势提出了发展城市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规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对"集聚"和"产业集聚"进行科学的重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规范概念,进而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评价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以填补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财政政策的区域产业集聚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兵  蒲勇健 《中国软科学》2004,(3):135-138,143
区域经济的增长和产业集聚是相生相伴的。一般情况下,较高的税收政策将不利于产业的区域集聚,较低的税收将会吸引产业集聚。但是,如果在该区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降低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更有效时,即使是采用较高的税收政策,也将会有利于产业向该区域集聚。即如果区域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性地租足以阻止这种税收上升带来的损失时,较高的税收也将有利于产业的区域集聚。  相似文献   

13.
检验检疫主动联合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推出扶持措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产业集聚区建立出口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示范区,探索实施与集聚产业相适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促进出口产品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提升,力争建设成国际化的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各类人才频繁流动呈现集聚态势,集聚效应日益突显.在回顾已有文献资料基础上,利用江苏的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效应,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集聚经济的生产函数,分析了城市化和市场化对中国各地区集聚经济效应的影响。基于1978-2004年的省级地区数据,本文发现中国各地区集聚经济效应显著;集聚经济效应在地区经济增长中作用明显;市场化和城市化对资本和劳动力效率具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芳 《软科学》2016,(2):112-116
选取HHI指数测算全国29个省市产业集聚程度,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域。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论表明:产业集聚对我国能耗强度的影响应区分对待。制造业产业集聚整体上增加了中国能耗强度,服务业产业集聚整体上降低了中国能耗强度,各地区产业集聚对能耗强度影响差异性较小。稳健性检验证明回归结果基本可靠。长期来看,制造业产业集聚和服务业产业集聚对能耗强度的影响格局可能会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垂直联系模型(CPVL模型),利用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协同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亦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2000-2009年的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采用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动态计量经济方法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存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而非专业化集聚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由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尚不显著.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发展,避免同一部门的过度集聚,扩大重点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运营规模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与分析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的金融人才集聚效应和资本集聚效应,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个体固定效应,分别以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因变量,以区位熵计算出来的金融人才集聚效应和资本集聚效应为核心解释变量,并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干预这3个控制变量,实证检验了2003—2015年期间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金融集聚对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及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高级化模型中,金融人才集聚对该地区产业高级化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资本集聚对产业高级化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产业合理化模型中,金融人才集聚对产业合理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资本集聚对产业合理化有显著阻碍作用。而3个控制变量中,除了政府干预,其余2个控制变量均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最后总结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双重压力,亟须依托高技术集聚塑造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有效应对挑战的关键。本文以我国30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区域创新环境要素探索了高技术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多元路径与复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能够通过“专业化集聚—研发资金主导型”“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下多维度协同型”“创新资源—多样化集聚/政府支持—数字经济协同型”3种路径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路径存在地区异质性;依赖于特定创新环境,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具有协同效应而非此消彼长;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创新环境之间通过等效替代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结论有效揭示了两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环境因素联动匹配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复杂机理,扩展了现有研究,使理论充分对话实践,为不同省市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针对性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